宋梅歌
摘要:目的:探討大學生大五人格與跨期選擇的關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問卷簡易版(NEO-FFI)和跨期選擇實驗范式,對103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任務研究。結果:①男生的外向性得分顯著低于女生(t=2.344,P<0.05);②外向性得分與折扣率呈顯著正相關(r=0.255,P<0.01)。結論:外向性得分越高的個體折扣率越大,在跨期選擇中傾向于選擇立即小獎賞。
關鍵詞:大學生;大五人格;跨期選擇
跨期選擇(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個體對發生在不同時間的成本與收益進行權衡,進而做出各種選擇和判斷[1]。現實生活中小到個體的日常生活中飲食選擇,大到群體組織乃至國家、跨國組織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人類的許多決策都是基于時間維度對成本和利益的權衡而做出的。
至今,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跨期選擇進行了研究,如對跨期選擇認知機制和神經機制的研究,成癮行為對跨期選擇的影響研究及從消費心理學角度來研究跨期選擇[2]。但是從人格特質角度對跨期選擇進行的研究還較少,所以本研究旨在從人格特質的角度對跨期選擇進行研究,從而豐富跨期選擇的理論及達到一定的實踐價值。本研究運用一種新的人格建構—大五人格,來探究大五人格對跨期選擇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被試來自某大學在校生(本科和研究生),年齡17-26歲,平均年齡20.06歲。剔除無效的數據,共獲得樣本數為103人,其中男生49人,女生54人。
1.2研究工具
1.2.1 “大五”人格
美國心理學家科斯塔Costa和麥克雷McCrae在1987年編制成,后來經過兩次修訂。該測驗的中文版由中科院的心理學家張建新教授修訂,屬于人格理論中特質流派的人格測試工具。該量表共有五個維度: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嚴謹性,每個維度12個題目,共60個題目,所有題目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均為 5 點記分。簡式版量表各維度具有較好的信度系數,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764(宜人性)~0.814(神經質)之間,平均0.793。
1. 2. 2 跨期選擇實驗范式
采用經典的跨期選擇實驗范式(延遲折扣任務DDT),評估個體的折扣率,并考察折扣率是否與年齡相關、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等。實驗開始前讓主試向被試解讀指導語,每個試次開始時,屏幕中央會出現一個1s的“+”字,接著會出現一個評估和選擇畫面,讓被試評估即時小獎賞和延遲大獎賞并作出選擇,這個階段不限時,直到被試作出按鍵反應。
1.3 數據收集與統計分析
參加實驗的被試填寫大五人格問卷并完成跨期選擇任務,我們根據延遲折扣任務中被試的選擇來評估其折扣率[3]。最后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
2.研究結果
2.1 不同性別大學生大五人格的比較
男、女生大五人格比較發現(表1):男生外向性這個維度得分顯著高于女生(P<0.05),神經質、開放性、宜人性和嚴謹性四個維度得分男女生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3.討論
以往關于人格測驗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成年人樣本中性別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往往超過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姚若松和梁樂瑤的研究發現男生的開放性得分高于女生,神經質和外向性得分低于女生[4]。本研究與姚若松等人的研究結果有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具體表現為:男生在神經質、外向性和開放性得分均高于女生,其中外向性的差異顯著。男生外向性程度比女生高,這表現在男生在人際交往時更自信;宜人性表現出利他主義特征,與理解他人的情緒、意圖、精神狀態等心理機制有關,女生的宜人性程度比男生高,和我們傳統認為女生比男生更易于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看法一致;嚴謹性反映出個體抑制控制沖動的能力,女生的嚴謹性程度比男生高,說明女生比男生更有條理和責任心。
對大五人格和折扣率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大學生的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這個維度與折扣率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外向性得分越高的人的在跨期選擇中傾向于選擇立即小獎賞。外向性傾向于體驗積極的情緒,這種積極的情緒源于得到獎勵或獎勵的承諾。所以外向性的人對獎勵特別敏感,抑制不住對獎賞的誘惑,傾向于選擇立即得到獎賞,盡管這個獎賞相比于延遲的獎賞小得多。在行為和神經心理學的研究中都證明了外向性的個體更容易即時滿足[5],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作者單位: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參考文獻:
[1]Frederick, S., Loewenstein, G., & O'donoghue, T. (2002).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1-401.
[2]劉雷, 趙偉華, 馮廷勇 (2012)跨期選擇的認知機制與神經基礎. 心理科學, 35(001), 56-61.
[3]Li, N., Ma, N., Liu, Y., He, X.-S., Sun, D.-L., Fu, X.-M., Zhang, D.-R. (2013).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predicts impulsivity in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3(11), 4886-4895.
[4]姚若松,梁樂瑤 (2010)大五人格量表簡化版 (neo-ffi) 在大學生人群的應用分析.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4), 457-459.
[5]Hirsh, J.B., Morisano, D., & Peterson, J.B. (2008). Delay discoun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abilit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2(6), 1646-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