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欣達|文
中國鋁工業在享受財富盛宴之后,積累的諸多深層次矛盾使行業陷入困境。通過結構調整使中國鋁工業的經營情況能夠維持在全國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平均水平上下的這種“新常態”的到來還尚需時日。
中國鋁工業經歷了快速發展的十多個年頭,期間曾享受過財富的盛宴,但同時也積累了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在全球及中國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過程中,中國鋁工業在努力調整發展思路,并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經過3~5年供需基本面的調整,中國鋁工業將會進入一個“新常態”。
2014年中國鋁工業發生了很多事情。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原礦出口禁令如期實施,對鋁土礦資源保障提出挑戰;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工作貫穿始終,國務院及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鋁行業規范條件》完成兩批評審,產品涵蓋整個產業鏈;擴大鋁應用工作進展順利,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總體來看,喜憂參半。
鋁產品產量增速回落。2014年1~10月,氧化鋁產量3932萬噸,同比增長6.6%,增幅比2013年同期回落7.2個百分點。電解鋁產量1967萬噸,同比增長7.7%,增幅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新疆電解鋁產量快速增長,且已超過河南成為第一大省。鋁材產量3946萬噸,同比增長18.6%,增幅回落6.9個百分點。
電解鋁的發展立足于滿足內需。自2008年起,我國由電解鋁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近年來電解鋁凈進口量占當年全國產量的比例低于2%。
鋁行業投資結構分化。主要表現在:鋁冶煉行業投資繼續下降,鋁壓延加工投資保持較快速增長。2014年1~10月,鋁冶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7億元,同比下降26%(2013年同比下降12%);鋁壓延加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54億元,同比增長26%。在鋁壓延加工行業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實現在較好的經濟效益,1~10月盈利368億元,同比增長11%。
裝備水平和技術工藝不斷的提升。到目前為止300千安以上的槽型已經占70%,500千安的槽型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鋁冶煉企業一直致力于節能降耗等技術的研發,能耗大幅下降。2014年1~9月,鋁錠綜合交流電耗已降至13584千瓦時/噸,氧化鋁綜合能耗降至480千克/標煤。
鋁消費量較快速度增長。1998年以來,鋁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16%。盡管房地產行業的調整會對鋁消費影響尚未顯現,但隨著新增長點的出現,將對房地產低迷造成的影響有所消化。
首先,鋁工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得到充分暴露。近幾年,電解鋁產能快速增長,但如此大的供應未能被市場所消化。加之,鋁價持續低迷的因素,造成鋁冶煉行業連續兩年全行業虧損。2013年虧損23億元,2014年1~10月虧損85億元,虧損程度進一步加劇。從鋁冶煉行業經營情況來看,也存在區域性的分化和企業間的分化。其中,區域間分化體現在,各地區用電等成本存在差異造成用電成本比較低的西北以及新用電模式的山東等地區盈利水平較高,而中東部地區虧損比較嚴重;企業間分化體現在區域間分化中,據統計,中鋁公司、中電投集團、云南鋁業等少數幾家企業的虧損額占總虧損額的60%~70%。
其次,受印尼原礦出口禁令的影響,占我國鋁土礦進口總量近80%的印尼礦需尋找替代進口資源的彌補。從2014年1~10月資源進口結構的變化可以顯現出企業進口策略調整。一方面,氧化鋁進口419萬噸,同比增長43%,鋁土礦進口3050萬噸,同比下滑49%;另一方面,鋁土礦進口國家在增多,澳大利亞、印度成為最主要進口國,同時馬來西亞等國家成為新的增長點。但從總的資源進口情況來看,對外依存度依然保持50%左右(把進口鋁土礦折合成氧化鋁計算)水平,較前幾年相比變化不大。
此外,鋁合金基礎材料研究薄弱,高附加值鋁材競爭力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還存在差距。
當前,電解鋁產能過剩已成為鋁行業關鍵性問題之一。2014年以來,從政府到行業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國務院出臺《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從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建成違規產能等方面明確了工作任務。圍繞國發41號文,政府有關部門出臺《關于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關于在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過程中加強環保管理的通知》。同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國發〔2014〕53號)將電解鋁從核準目錄中刪除,變為備案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電解鋁等項目投資仍要嚴格執行國發41號文的有關規定。行業方面,則繼續尋找新的消費增長點,積極擴大鋁的應用。但化解過程中,仍面臨兩個難,新增產能控制難、缺乏競爭力產能退出難的問題,導致進展緩慢。
其次,電解鋁企業間用電成本差異較大是造成經營環境不公平的主要問題。差異主要體現于供電方式多樣化。目前,國內電解鋁企業用電方式包括:公網供電、自備電廠與公網連接供電、局域網供電、不屬于國家調度的獨立電網和直購電等。不同的供電方式,導致用電價格不盡相同。同時,同一地區不同企業享受的過網費也不盡相同。而鑒于電力價格在電解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高,導致企業間經營環境差異化顯著。
另外,資源瓶頸依然存在并長期存在。面對印尼原礦出口政策變動的影響,國內已經有部分利用進口礦生產氧化鋁的產能關閉,同時企業也加大了國內鋁土礦的勘探,以及推動高鋁粉煤灰生產氧化鋁產業化進程。但由于國內鋁土礦品質較差、高鋁粉煤灰生產氧化鋁成本較高等原因,尋找印尼礦替代資源仍是企業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并已在馬來西亞、斐濟、加納等國取得一定進展。
中國電解鋁工業發展至今,已然成為全球電解鋁工業第一大國,但其競爭力并不突出,主要表現在:
從價格影響力來看,國內外鋁價總體上走勢一致。但鑒于中國電解鋁出口需要征收15%的出口暫定關稅,因此盡管中國電解鋁產業規模大,但國內外鋁市場相對獨立。
從成本比較來看,成本是競爭力最核心的因素。由于中國能源結構以及供電方式與國外存在差異,導致電力價格在電解鋁成本中的占比要高于國外15~20個百分點。此外,中國噸鋁人工成本在250元左右,要低于國外的100~200美元;同時中國電解鋁企業設備國產化率高,使得投資成本也要低于國外。
從產業布局來看,中國鋁企業主要著眼于國內,而國際鋁業公司往往著眼于全球布局,利用全球資源,達到最優配置。

從結構調整付出成本來看,中國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高成本產能退出面臨人員安置、債務處理、上下游產業鏈影響等問題,導致結構調整進度緩慢。而國外鋁企業則在不斷尋找低成本地區建廠,產能轉移成本較低,而且也較容易實現。
中國鋁工業發展將繼續本著氧化鋁適量進口、電解鋁立足滿足內需、鋁材適量出口的基本方針。
當前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仍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隨著政府部門對增量的嚴格控制以及行業不斷尋求鋁應用新的增長點,未來3~5年,產能過剩的現狀將有所改善,供需面會趨于合理。電解鋁成本仍然是支撐鋁價的主要因素。而在電力體制實質性改革之前,能源成本仍將是電解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鋁冶煉企業的盈利能力逐年下滑,近兩年甚至已經出現虧損,要扭轉虧損局面還需依賴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電力體制改革等方面工作的推進,但鋁冶煉行業高利潤時期已經過去,預計未來經營情況將維持全國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平均水平上下,而這種“新常態”的到來還尚需時日。鋁材將保持適當的出口,既可消化部分產能,也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從而促進競爭力的提升。
擴大鋁應用工作仍是重點。盡管中國鋁消費總量居全球首位,但鋁的存量及人均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提升消費空間很大。近年來,行業在鋁消費的第一大領域建筑行業、第二大領域交通行業中開展了全鋁掛車、鋁合金模板、鋁合金電纜、銅包鋁導電排等產品推廣應用工作,已經得很好的效果。同時,鋁消費新的增長點還在不斷涌現,這將對促進鋁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