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脊柱胸腰段骨折AF內固定手術后斷釘臨床診治分析
王軍
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AF內固定手術后斷釘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方法50例行AF內固定手術后發生斷釘現象的脊椎胸腰段骨折患者, 分析其斷釘原因, 并制定相應對策, 提出預防斷釘現象發生的措施。結果50例患者中17例因骨折節段沒有實行植骨融合或植骨方法不妥當;13例因椎弓根螺絲系統負荷過大;12例因椎弓根螺絲釘本身的設計不合理;5例因患者術后未堅持佩戴支具或未佩戴支具;3例因患者在術后恢復期間過度進行負重活動而出現斷釘現象。結論脊柱胸腰段骨折AF內固定手術后出現斷釘現象的主要原因為手術中未實行植骨或植骨方法欠妥﹑患者過早過度進行負重活動﹑椎弓根螺絲本身的設計存有缺陷﹑患者佩戴支具時間過短等。為防止術后發生斷釘現象, 要注意術前正確選擇固定物, 術中正確實行手術操作, 保證螺釘的正確入骨, 準確實行植骨操作, 術后對患者及時實行康復指導, 并盡早取出螺釘, 以減少斷釘現象的發生。
脊柱胸腰段骨折;AF內固定手術;斷釘;原因;預防措施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中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 占全身骨折的4.6%~6.9%, 并常伴有脊髓損傷的癥狀出現[1]。椎弓根的結構在脊椎中較為堅強, 可通過椎弓根實行螺釘內固定, 固定效果較理想, 因此, 此法成為了目前實行胸腰椎骨折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但是, 利用椎弓根實行螺釘內固定的手術治療, 術后可能會發生斷釘現象, 致使椎體再次塌陷, 進而導致手術的效果不理想。對此, 本院選取了50例行AF內固定手術后發生斷釘現象的脊椎胸腰段骨折患者, 分析其產生斷釘現象的原因, 并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和預防措施, 以減少斷釘的發生率, 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50例行AF內固定手術后發生斷釘現象的脊椎胸腰段骨折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齡17~62歲, 平均年齡36.2歲;骨折原因:高空墜落16例,車禍14例, 重物壓傷15例, 其他5例;骨折類型:爆裂型骨折23例, 骨折脫位14例, 壓縮骨折13例;脊椎受傷節段:T1215例, T1112例, T108例, L39例, L26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指引 根據患者胸腰椎段的骨折情況, 椎體壓縮≥50%, 椎管占位≥40%(馬尾神經及神經根功能障礙者除外), 或Cobb角>40°, 椎體爆裂骨折者。
1.2.2 手術方法 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 并令患者俯臥位,使其胸腰部位懸空。暴露患者傷椎及其上下椎體的椎板﹑上下關節突和橫突;于傷椎的上下兩個椎體的椎弓根內側打入椎弓根釘, 將上述三個椎體的椎板﹑棘突側面﹑關節突外側作為植骨床, 正確選擇釘棒, 進行螺紋套筒組合安裝, 并適當給予撐開, 以糾正脊柱后凸畸形;將切除的髂骨或椎板以三個椎體為椎板進行植骨融合;放置負壓引流管。術后48 h后撤除引流管, 4周內患者實行絕對臥床休息, 于6周后開始佩戴腰背支具。
50例患者中17例因骨折節段沒有實行植骨融合或植骨方法不妥當;13例因椎弓根螺絲系統負荷過大;12例因椎弓根螺絲釘本身的設計不合理;5例因患者術后未堅持佩戴支具或未佩戴支具;3例因患者術后恢復期間過度進行負重活動而出現斷釘現象。
3.1 出現斷釘現象的主要原因 ①術中操作不當。在手術過程中, 進釘的深度<椎體的50%, 進釘的角度不當, 螺釘上下﹑左右不對稱, 螺釘沒有完全從椎弓根處進入等因素都會致使脊椎產生的壓力分配不均, 使大多數力集中于螺釘上,導致螺釘因受力過大或不均而斷裂[2]。②術中未進行植骨或植骨方法欠妥。實行植骨可以將受傷的椎體與其上下椎體相融合, 保證脊椎的穩定, 進而防止斷釘現象的發生。如果在手術中未進行植骨, 會降低脊椎的穩定性, 加之術中對椎體或椎板的減壓等操作, 會對脊椎的穩定性造成進一步的破壞,使螺釘承受的壓力過重, 致使螺釘斷裂;此外, 植骨方法的不當, 不能夠保證脊椎的穩定, 也會造成椎弓根螺釘的斷裂。③椎弓根螺釘本身的設計存有缺陷。椎弓根螺釘在固定傷椎的同時, 還可促進脊椎的復位, 幫助脊椎恢復正常的功能形態和生理彎曲, 減少傷椎對周圍脊椎神經的壓迫與傷害。椎弓根螺釘在撐開復位的椎體時, 脊椎的大部分承重力都集中于椎弓根螺釘系統上, 因此, 螺釘長時間負荷較大的受力,容易發生斷裂[3]。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螺釘上下直徑和螺紋的深﹑寬度均一致, 螺釘與椎弓根部的直徑相比較細, 加之承受的壓力較大, 致使螺釘發生斷裂。④患者術后過早過度進行負重活動。脊椎胸腰段骨折患者在進行椎弓根內固定手術后的1周后方可下床行走, 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 此時, 也應盡量減少站立及行走的時間, 患者需堅持臥床休息3個月,不可過早進行劇烈﹑負重活動, 防止椎弓根螺釘承受過度重力而斷裂[4]。⑤患者佩戴支具不當。脊椎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在術后6周后佩戴支具, 并堅持佩戴1個月, 以防止身體前屈而造成椎弓根螺釘的過度承重, 降低螺釘的斷裂率。
3.2 預防斷釘的措施 醫師在手術時要正確實行手術操作,保證螺釘的正確入骨;實行植骨操作, 并且植骨方法正確無誤, 使植骨能夠有效融合;術前要正確選擇螺釘, 選用的螺釘應由根部向頂部逐漸增大, 螺紋的深度由下而上逐漸變淺,保證螺釘的螺紋和根徑以錐形呈現;術后及時給予患者正確的康復指導, 使患者正確佩戴支具, 囑咐患者不過早過度進行負重活動, 患者要嚴格聽從醫生的囑咐, 保證術后骨骼的及時痊愈和神經功能的正常恢復, 并于術后10~14個月后取出椎弓根螺釘, 預防斷釘現象的發生。
總之, 為防止術后發生斷釘現象, 要注意術前正確選擇固定物, 術中正確實行手術操作, 保證螺釘的正確入骨, 準確實行植骨操作, 術后對患者及時實行康復指導, 并盡早取出螺釘, 以減少斷釘現象的發生。
參考資料
[1]王紅亮.脊柱胸腰段骨折 AF內固定手術后斷釘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2, 15(4):49-50.
[2]王嘉明.脊柱胸腰段骨折 AF內固定手術后斷釘11例臨床分析.局解手術學雜志, 2009, 18(1):14-15.
[3]喬明甫.胸腰段脊柱骨折內固定術后斷釘斷棒分析.基層醫學論壇, 2013, 17(20):2644-2645.
[4]嚴偉.脊柱胸腰椎骨折AF內固定手術后斷釘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22):54-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27
2015-08-03]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