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珍 王靜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中的實施效果
王金珍 王靜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中的實施效果。方法80例接受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神經內科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舒適護理,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焦慮程度以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焦慮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可以明顯降低患者住院時間和費用, 提高護理質量, 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神經內科;舒適護理;滿意度
舒適護理是將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結合, 從生理﹑心理﹑社會﹑靈性4個方面給予患者整體護理, 增強舒適感以及患者的滿意度。舒適護理強調主動地服務過程, 促進患者積極配合以及護理水平的提高[1]。本研究則主要是將舒適護理應用于神經內科, 探討其實施效果, 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男23例, 女17例,年齡46~82歲, 平均年齡(63.7±5.2)歲, 其中腦出血15例,腦梗死17例, 顱腦損傷5例, 腦卒中3例;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15例, 年齡47~83歲, 平均年齡(62.5±4.8)歲, 其中腦出血13例, 腦梗死19例, 顱腦損傷6例, 腦卒中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構成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神經內科護理 嚴密檢測患者生命體征以及意識變化, 保持呼吸道通暢, 注意肢體的活動;對于長期臥床患者, 注意其血液循環和肢體功能的正常;對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進行尿液引流;對3 d內無大便患者應用緩瀉劑;進行口腔護理, 2次/d。
1.2.2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舒適護理, 具體包括:①環境護理:對病房環境設施進行布置, 從氣味﹑聲響﹑光線﹑溫度﹑濕度等方面保證環境的舒適, 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 保持空氣流通, 病房內外不得大聲喧嘩。②生理護理: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洗漱﹑穿衣﹑脫衣﹑下床活動﹑排泄等工作;及時變化患者的體位, 注意動作緩慢﹑輕柔;加強口腔和皮膚的清潔;定期擦拭患者的皮膚, 防止褥瘡生成;叮囑患者按時服藥。③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舒適護理的核心。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耐心與患者進行交流, 減輕其焦慮感;多鼓勵患者, 增強其對抗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療;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 保護隱私, 尊重患者;向患者家屬宣傳疾病的相關知識, 了解有效的防護措施。④疼痛護理:對于有疼痛感的患者, 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動作要輕柔, 采取聊天等措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必要時使用鎮痛藥物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⑤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 多食用富含維生素﹑低脂﹑低鹽﹑低糖﹑清淡的食物,禁煙禁酒, 同時可以配合適當的運動防止消化不良。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的焦慮程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8.9±8.51)d, 對照組為(23.2±9.07)d,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436, 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費用為(3116.9±503.6)元, 對照組為(3652.8±622.7)元,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205, P<0.05)。
2.2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焦慮發生率為22.5% (9/40), 對照組為57.5%(23/4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021, P<0.05);觀察組患者焦慮程度總評分為(22.31±13.12)分, 對照組為(36.94±14.47)分,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531, P<0.05)。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為87.5% (35/40), 對照組患者為45.0%(18/4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617, P<0.05)。
舒適護理是對傳統護理的拓展, 適用于各種類型疾病的患者。舒適護理是一種有效的﹑整體的﹑具有針對性﹑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 不僅僅是單一的生理護理, 而是綜合考慮到患者的心理﹑環境﹑社會等方面, 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幫助患者與醫護人員建立良好﹑信任的關系[2]。神經內科的患者大多為老年人, 病程長﹑并發癥多﹑恢復慢﹑活動不便﹑致殘致死率高, 患者很容易產生消極﹑焦慮﹑抑郁的情緒,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和預后, 甚至會影響患者的生命[3]。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焦慮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神經內科開展舒適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增強患者的舒適感和滿意度, 減少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 幫助患者建立起積極對抗疾病的信息, 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從而加快疾病的恢復, 改善預后, 還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閻成美, 趙婷鷺.舒適護理理論及應用的研究.東南國防醫藥, 2012, 14(3):242-245.
[2]李泉.舒適護理應用于ICU護理的效果分析.內蒙古中醫藥, 2014(33):171-172.
[3]徐有俊, 李萌, 趙悅.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醫藥科學, 2013, 3(1):133-1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68
2015-07-20]
471000 河南省洛陽市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