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合(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大寨林場 756299)
淺談馬腹痛的鑒別診斷
黃小合(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大寨林場 756299)
馬腹痛是獸醫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而且往往因診斷失誤或治療不當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降低馬腹痛的發病率,減少死亡,正確的診斷顯得十分重要,是關系到整個治療方案成敗的關鍵。筆者多年來從事獸醫臨床診療工作,對馬腹痛鑒別診斷有以下幾點體會,現粗略整理,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腸痙攣疝發病急驟,腹痛呈陣發周期性,間歇期吃草正常,發作時約持續10min左右;胃擴張時腹痛劇烈,初間歇后持續,牽走時短步急促,典型病例呈犬坐姿勢,臥地謹慎;結癥的腹痛沒有胃擴張劇烈,只有小腸便秘,發病較急,腹痛較重。大結腸結,發病較緩,腹痛大多不劇烈。當繼發胃擴張時,才出現胃擴張的腹痛姿勢,腹痛間歇期比胃擴張稍長些,后期轉為持續性腹痛癥狀;腸臌氣的初期腹圍小,腹痛輕,隨著腹圍的急劇增大而腹痛加劇,呈持續性發作,腸變位突然劇烈腹痛,急臥急起,仰臥朝天,應用止痛藥全無效果,病期稍久,病情危急,可見弓腰呆立,疼痛減輕或消失,便不是好兆頭。
腸痙攣疝時,眼結膜濕潤稍紅或正常;胃擴張時,初期潮紅,后轉為暗紫色(發紺);結癥的初期呈紅色,后轉為潮紅,當急癥期可轉為暗紫紅色;腸臌氣后期與胃擴張相似;腸變位多以潮紅為主。
腸痙攣疝時,口色青白或青黃,口腔濕潤;胃擴張初期,口色一般無明顯變化,隨著病情的加重,口色較為紅燥赤紫;結癥的初期,唇舌潮紅,中后期表現紅燥,青紫無光;腸臌氣后期與胃擴張相似;腸變位多以暗紫為主。
腸痙攣疝時的體溫偏低或正常;胃擴張的初期體溫變化不大,后期略高,如體溫急劇下降便很難治愈;結癥后期體溫略高;腸臌氣的體溫多為正常;腸變位的中后期略高。
腸痙攣疝的心臟變化不大,只有腹痛劇烈時稍有增加;胃擴張心跳次數加快,80~100次/分,當胃或膈肌破裂時高達120次/分以上,結癥初期心音亢進,第二心音稍強,心跳60次/分左右,后期可達80次/分以上;腸臌氣的中后期心跳加快,心音亢進;腸變位時的心音明顯亢進,第一心音最強,心跳100次/分以上。
腸痙攣疝的呼吸變化不大,腹痛劇烈時稍有增加;胃擴張時呼吸迫促,呼吸次數依病情的惡化而增加,當胃破裂時,呼吸次數立即減少;結癥初期呼吸稍增加,中后期腹痛劇烈時呼吸迫促,氣流粗大;腸臌氣呼吸隨臌氣程度而變化;腸變位則呼吸加快,與結癥相似。
腸痙攣疝時腸鳴如雷,在腸音亢進的同時,家畜表現明顯的腹痛不安癥狀,胃擴張時,初期腸音高郎,繼而轉為微弱,以致后期消失,結癥的腸音是依阻塞腸段的部位而決定,大腸阻塞則小腸音較強,小腸阻塞則大腸音較強,類似打鼓音;臌氣的腸音依臌氣的加重而逐漸變弱,后期腸音消失;腸變位與腸阻塞的腸蠕動音相似。
腸痙攣疝腹圍沒有明顯變化;胃擴張時,畜體左側14~17肋間可發現胸腹壁較突出,與右側相比明顯不同;結癥和腸膨氣腹圍基本相似;腸變位在繼發臌氣前無明顯變化。
腸痙攣疝在腹痛發作期排糞次數增加,糞便稀而帶水樣,多不呈球;胃擴張排出的糞便,初期排少量稀糞便,中后期排糞停止;結癥初期排出硬而干小的糞球,病程稍長糞便附有黏液和腸黏膜,后期排糞停止;腸臌氣排糞次數明顯減少或停止;腸變位排出干小的糞球,色澤較深,并附有黏液和腸黏膜,后期排糞停止。
腸痙攣疝無嘔吐與噯氣癥狀;胃擴張的急性末期常有嘔吐與噯氣發生,結癥病例中,只有小腸阻塞繼發胃擴張后,可見嘔吐與噯氣現象;腸臌氣一般無此癥狀;腸變位若發生于十二指腸阻塞時,會不斷出現嘔吐,導胃后不久又復發。
腸痙攣疝則胃內無過量食糜和氣體;胃擴張時,如胃內容物稀薄,胃導管插入時即有多量的內容物流出,混有大量氣體。原發性胃擴張于導胃完后病情很快好轉,繼發性胃擴張導胃后仍會復發;腸臌氣和腸變位,則胃內無過量食糜和氣體。可見,導胃能達到診斷和治療的雙重目的。
腸痙攣疝的各段腸管無阻塞。胃擴張時,體型小的馬、騾能觸摸到膨滿的胃后壁及大網膜,其它部位無變化。結癥可循序觸檢各段腸管的阻塞部位。原發性腸臌氣于穿刺放氣后,直檢腹腔臟器無明顯變化,如為繼發性可觸摸到原發病變。腸變位可觸之變位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