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軒
(新疆福??h解特阿熱勒鎮畜牧獸醫站836400)
牛焦蟲病的治療
吳永軒
(新疆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畜牧獸醫站836400)
牛焦蟲病也叫巴貝斯蟲病或梨形蟲病,是由數種巴貝斯蟲引起的一種寄生于牛紅細胞內的血液原蟲病。病牛以高熱、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淋巴結腫大、迅速消瘦和產奶量降低為特征。由于焦蟲病必須通過適宜的蜱作為傳播媒介而散布病原,所以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我國各地常有本病發生,新疆是牛焦蟲病的高發區,牛焦蟲病嚴重威脅阿勒泰地區養牛業的發展,使養牛業蒙受巨大損失。自2008年,福海縣各鄉相繼發現牛焦蟲病以來,筆者進行了多例病牛的治療,治愈率達80%,現將福海縣牛焦蟲病的發病情況做一闡述。
主要為雙芽巴貝斯蟲、牛巴貝斯蟲和卵圓巴貝斯蟲。
本病呈地區性和季節性流行,蜱為中間媒介,多發生在7~9月份,7月上中旬為發病高峰,8月上旬逐漸平息,以2歲內的牛發病最多,但癥狀輕,很少死亡,成年牛發病率低,但病情嚴重,死亡率高達60~90%,特別是高產牛和妊娠牛。
本病的潛伏期為8~15d。分為輕型和重型兩種。輕型:病牛癥狀表現不甚明顯。一般表現為體溫呈稽留熱,體溫在39.8~41℃,3~5d恢復正常。體表淋巴結輕度腫脹,眼結膜充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常有便秘現象。一般轉歸良好。重型:病牛體溫高達40.6~41.8℃,多呈稽留熱。病初期,病牛表現精神、食欲不佳,2~5d后病情加重。反芻遲緩或停止,食欲消失,產奶量明顯下降,肩狀淋巴結常大如雞蛋,初期硬,壓之有疼感,以后逐漸變軟。貧血逐漸加重,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尿黃但無血尿,可視粘膜潮紅,后變蒼白。病情嚴重時,病牛迅速消瘦,弓腰縮腹,常臥地不起,最后因極度衰竭而死亡。孕畜多流產。
(1)高熱稽留,貧血,體表淋巴結輕度腫脹、可視粘膜潮紅和黃疸,呼吸促迫并氣喘等。
(2)試驗室:發熱的第2d,靜脈取血涂片,姬姆薩染色鏡檢,如發現典型蟲體即可診斷。
對本病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在殺蟲的同時配合輸液及對癥治療,可降低死亡率。特效藥物為血蟲凈(貝尼爾)。
肌肉注射,一次3~5mg/kg體重,配成5%溶液,分點深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日1次,連用3d。對重癥病例可采用靜脈注射,一般用藥三次,病畜體溫降低,食欲恢復,連用5d病牛逐步康復。
肌肉注射安乃近降低體溫,每次10ml,1d兩次;肌肉注射VB12補血,每次2mg,1d1次;靜脈注射 5%或10%葡萄糖1000ml加VC補充能量增強抵抗力;同時靜脈注射青霉素消炎。
(1)加強飼養管理,阻斷傳播媒介。對疫區應有計劃、有組織地消滅牧場及牛舍的蜱,常用1~2%敵百蟲溶液滅蜱。
(2)藥物預防。在發病季節,每隔15d用貝尼爾深部肌肉注射,用量為每千克體重3mg。
(3)疫苗預防。每年3~4月份可用市售牛焦蟲疫苗對牛進行預防接種,接種過程中避免給發燒病畜、孕畜和弱畜進行免疫注射。疫苗注射后21d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