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畜牧獸醫站 215500)
常熟市畜牧業發展規劃淺析
周進(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畜牧獸醫站 215500)
按照《常熟市“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技入戶、養殖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為重點,按照抓規模拓增量,抓深加工增效益,抓特色創品牌,抓繁育保資源,抓防控促發展,抓監管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實施畜牧業產業區域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畜牧業龍頭企業,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切實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努力實現畜牧產業再上新臺階。
從世界各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看,大力發展產業關聯度更高、比較效益更好的畜牧業,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畜牧業現代化的實質就是改造傳統產業、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生產力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常熟市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經濟發達,科教領先,畜牧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工作基礎和社會基礎,應該從更高水平上推進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在保障畜產品社會供給的前提下,畜牧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繼續向資源節約型、技術密集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畜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得到保障,全面建設“資源集約、科技密集、加工增值、生態友好”的現代畜牧業。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新的關于發展的戰略思想,是建立在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的一種發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對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對后代人的發展構成危害。環境對經濟發展具有推動和約束的雙重作用。合理的保護和改善環境為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反之則有副作用。環境對發展的制約是由于不合理的發展破壞了發展所需的環境所致。合理的發展又為治理環境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保護資源和改善環境,使經濟發展能持續進行下去。而建立現代化的可持續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畜牧業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探索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確保畜牧業生產不影響環境。
發展現代畜牧業,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升級,動物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動物防疫工作與養殖業的發展、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人類身體健康密不可分。當前動物疫病,尤其是重大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的危害最為嚴重。它不僅可能造成養殖業的嚴重虧損,影響養殖企業生產發展的積極性,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病還可能給人的健康帶來潛在的威脅。由于現代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的畜禽飼養高度發展,地區間調運非常頻繁,所以更易受到傳染病的侵襲。2014年發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事件,不僅給家禽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毀滅性的打擊,而且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人們“談禽色變”。畜禽傳染病的控制和消滅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動物防疫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甚至代表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實力,因此,動物防疫工作在畜禽飼養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戰略眼光的角度看,動物防疫是需要長期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項重要工作。
隨著全國畜牧業的迅猛發展,畜產品市場日益豐富,畜產品數量供不應求的問題早已不被人們所關注,取而代之的是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擔憂。三鹿奶粉事件、上海福喜事件等給我們敲響了畜產品安全的警鐘。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畜產品的安全水平,是促進畜牧業發展、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的必然要求。加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既是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需要,也是促進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常熟市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居民的消費理念從原來的注重數量轉變為注重質量,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影響的不僅僅是居民的消費需求,還影響到了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影響到了農民的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甚至影響到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據年鑒數據顯示,常熟市常住人口為151.01萬人,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1.81%。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所需的畜產品也越來越多,在正常情況下,外來畜產品對常熟市供應不成問題,但一旦進入特殊時期,如2008年南方大雪阻斷了外來畜產品來常,造成一定時期內常熟市畜產品只能依靠本地生產基地供應。因此,確保常熟市畜產品自給率,是保障常熟市公共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中,種植業、養殖業各自獨立,呈單程線性結構,不利于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但是結構不同,結合的方式不同,最終導致功能的不同。西方國家的種養結合,特別是田草農業,使得耕地上的一切作物都用于人類的食物和畜禽的飼料,而更多的畜禽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畜禽的糞肥對農作物又是最適宜的有機肥料,可以給農作物提供大量的肥力,從而保證農作物的豐產豐收,反過來農作物豐產豐收了,又能給畜禽提供更多的飼料。同時,存在畜禽養殖污染的現狀,追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養殖業與種植業嚴重脫鉤,養殖業與農田布局不匹配。國外發達國家很早就認識到種養結合的好處,因此在發達國家,搞種植業的必搞牧業,使兩方面都得到實惠。在循環經濟模式中,種植業、飼料工業與養殖業應保持良性循環關系,是最經濟也是最佳的生態模式。
都市型畜牧業一般是指在城市化地區及其周邊地區,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現代化設備進行生產,并緊緊服務于城市的高層次、多形態的綠色產業。它是以現代科技為基礎,以畜牧產業化為依托,以規模經營為條件,集生產、服務、消費于一體的經濟和生態等多種功能并存的現代畜牧業。現代都市型畜牧業在規模生產與規范養殖的基礎上,還體現出生態性。
按照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工作方案》,畜牧業實行標準化養殖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核心,是實現畜禽產業化經營,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促進畜牧業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畜禽養殖場標準化主要包括一是畜禽良種化。因地制宜,選用高產優質高效畜禽良種,品種來源清楚、檢疫合格。二是養殖設施化。養殖場選址布局科學合理,畜禽圈舍、飼養和環境控制等生產設施設備滿足標準化生產需要。三是生產規范化。制定并實施科學規范的畜禽飼養管理規程,配備與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嚴格遵守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使用有關規定,生產過程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四是防疫制度化。防疫設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學實施畜禽疫病綜合防控措施,對病死畜禽實行無害化處理。五是糞污無害化。畜禽糞污處理方法得當,設施齊全且運轉正常,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或達到相關排放標準。
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是實現常熟市畜牧業現代化、提高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建設畜牧強市的重大舉措,是加速常熟市畜牧業轉型升級、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健全的良種繁育體系應該是層次分明的“原種場-擴繁場-商品種畜禽場”寶塔式的畜禽繁育結構。常熟市畜禽良種產業化有著優良的傳統,市畜禽良種場從1973年建場開始就開展太湖豬品種之一“二花臉”豬的選育和試驗研究工作,2001年,經省編辦批準,組建了江蘇省“二花臉”豬育種中心,也是地方良種“二花臉”豬唯一國家級品種資源保護場,保種場現有二花臉核心群母豬83頭,公豬6個血統11頭,先后制訂了《二花臉豬》江蘇省地方標準和《二花臉豬保種選育實施方案》,明確了保種目標、選育指標、選育方法、選配方式、性能測定方案和選擇方案。目前已有常熟市良宇種養場、常熟市新龍畜牧場2個擴繁場。保種場的建設目標就是成為常熟市生豬企業的供種基地。
種畜禽業是畜牧業中的發展亮點和支柱產業。眾所周知,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推動畜牧業發展最活躍、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抓住了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就找到了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就等于抓住了畜牧業發展的要害。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以優質良種為基礎,大力發展規模適度的養殖場,對于推動全市畜牧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建立現代化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依托畜牧業現代科技,走“原種場-擴繁場-商品種畜禽場”發展之路,采用現代養殖方式,走適度規模道路,實現全市畜牧業“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有利于加快常熟市現代畜牧業建設步伐,有利于保護當地環境;只有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高畜禽良種的培育和生產水平,才能增強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也只有通過建立強大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大力引進、培育、推廣畜禽優良品種,才能夠大幅度地增加養殖效益,為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