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亨明(甘肅省臨夏市畜牧局 731100)
淺談中獸醫在基層應用現狀與建議
張亨明(甘肅省臨夏市畜牧局 731100)
為充分發揮中草藥在養殖業中的防病治病作用,有效降低畜禽水產品中的藥物殘留,確保食品安全,在養殖業中加大使用中草藥防病治病的工作力度,確保畜禽水產品源頭質量安全。建議基層獸醫站加強中獸醫藥物、設備、技術人員的配備和使用。
中草藥;中獸醫;藥物殘留;無公害產品
中草藥在食品安全體系中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要求會越來越高,低毒、無殘留、不產生抗藥性的動物保健藥品,則是保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工程順利實施的技術保障。中草藥的應用在畜牧業生產中已經顯現出了它的優勢。
隨著國家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性傾向,畜禽養殖數量逐年攀升,但在飼養過程中用藥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藥物濫用已經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且不斷呈現出日趨嚴重的態勢。尤其是以抗生素和化學藥物為主的應用涉及到諸多方面,長期使用造成了細菌抗藥性的增強,用藥時不斷加大劑量,蓄積和貯存在畜禽細胞、組織和器官內的藥物原形、代謝產物和藥物雜質大大增加,長期食用這樣的畜禽產品就會造成這些有害物質在人體中不斷蓄積,從而對人體產生極大危害。所以近年來,國內外都在大力倡導無公害綠色食品,而中草藥作為一種毒副作用小、藥效持久、不易產生耐藥性和多能性的環保性產品在某些方面能替代西藥對控制藥殘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目前,中草藥在國內外市場備受青睞,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意義,中草藥必將在畜禽養殖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大部分鄉鎮獸醫站沒有中草藥或腐爛、蟲蛀,缺乏中獸醫專業人員及針灸的設備,使用制藥企業已經生產出獸用針劑、散劑等中成藥,對于目前流行的病毒性傳染病有治療作用,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使用。
品質上等的中藥材多數流入人藥生產企業,獸藥生產企業收購的中藥原料往往質量低下,再加上中草藥的藥效跟采集時機和加工炮制方法密切相關,獸藥企業在收購原料時如把關不嚴,就會讓一些質量下等的原料流入廠內,為了節省生產成本,對一些成本高的中藥減量,有些需要特殊炮制的藥材也未加處理就上線生產,致使產品質量大打折扣。這就是在臨床上使用同樣配方、同樣劑量、不同廠家生產的中藥制劑,往往效果有很大差異的原因。
中獸醫在用中藥治病時只認“證”,這樣中獸醫的“證”與現代獸醫的“病”產生了交叉。一方治多病,或一病多方治,這種應用很多。如感冒可分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就用不同的方劑治療;又如補中益氣丸對于中氣不足的所有疾病都可以應用,許多中草藥具有抑制和殺滅細菌的作用,清熱解毒類中藥對防治感染類疾病因有較好的療效,較低的毒副作用和藥物殘留,以及不易產生抗藥性,因而受到普遍的歡迎,所以臨床上診斷為傳染病,不管證候用清熱解毒類中藥。
(1)對中獸藥認識有誤區,產品質量不高,傳統的認為“人用熟藥、獸用生藥”,所以對獸用藥物不按照處方要求進行炮制,另外獸用藥物利用人用藥物的邊角料,如當歸在采收去掉當歸頭后把剩余的加工成飲片,由藥販子出售給獸醫門診,降低了藥效或無效。中獸藥添加劑提純產品較少,有些提取液的效果還不如粗制品。大部分是綜合功能添加劑,缺乏針對性和高效性,如在農村把所有中藥藥渣都作為育肥的添加劑使用。
(2)中草藥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研究進程嚴重滯后于人們期望,對中草藥在無公害、環保等方面應用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國醫的研究朝著精、細、深方向發展,在國際上出現了一股熱潮。中醫雖然發源于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在一些高深領域研究和高科技產品研發上遠趕不上國外,獸用中藥制劑的研發嚴重滯后于人用制劑,我國的中獸藥產業大多還遵循老祖宗的制藥技法,新工藝、新輔料的創新遠遠不足,推出的高新產品少,且產品質量不穩定,在規?;B殖中使用不方便,無法大量推廣應用。
(3)藥物的毒副作用在治療劑量下,伴隨藥物療效而發生的一些與防治目的無關的意外有害作用。例如:麥芽被用來助消化時,其回乳就成為泌乳動物的副作用;甘草藥性平和,止咳瀉火,久服影響脾胃氣機,有礙消化功能;寒的龍膽草可引起胃痛腹瀉。一般來講,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只是強弱不同、快慢不同而已?!渡褶r本草經》就已經明確指出:“是藥三分毒”,并根據藥物的性能及毒性強弱,將365種中藥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幾種類別。毒性反應是指藥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機能異常和病理改變,甚至危及生命。中藥蜈蚣等藥物含有劇毒,如植物類藥生附子、生半夏、馬錢子、生草烏、巴豆等,毒性反應可在體內各系統發生。
中草藥添加劑的使用符合祖國醫學歷來重視的預防暨“治未病”,如《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就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記載。這種“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在指導后世醫學的醫療實踐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草藥作為飼料添加劑或混飼藥劑是近十多年來獸醫中藥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飼料添加劑的一個獨特系列,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重視,發展很快。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以中國傳統獸醫學理論為指導,輔以動物營養和飼料工業等學科理論技術而制成。在現代集約化畜牧業生產中,發揮中草藥防病保健、促進生長、幾乎無殘留和無耐藥性的優勢而使其日益成為“綠色”添加劑,受到養殖場(戶)的普遍歡迎,應用日益廣泛,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有些中藥材有提高動物抗病能力的作用,可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在農村野菜和田間雜草,作為青飼料應用,如蒲公英、防風、大薊、小薊、萹蓄、艾葉、茵陳等,還有種植的中草藥如當歸、丹參、黨參、黃芪、板藍根等,應用得當,可減少疾病30~50%。中藥材對某些動物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如西醫無法診斷時,就無法用藥,中獸醫可對癥治療。
在基層對中小動物的感冒等疾病通過耳尖、尾尖放血進行治療,特別是對于偏癱等疑難雜癥,西醫在檢查不到任何病變的情況下無法診治,針灸治療效果好。
中草藥替代西藥將成為畜禽養殖中的發展趨勢,提供無公害綠色產品將是今后畜禽養殖業奮斗的目標和歸宿,其中禽肉、蛋在畜禽產品中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抗生素等化學藥物常常被濫用,造成藥物殘留肉、蛋、奶中,給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因此,中草藥添加劑將成為逐漸替代抗生素的趨勢。在當今“疫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預防為主”的主導思想下,中草藥免疫增強劑將是今后畜禽添加藥的主角,為中藥飼料添加劑開發利用,開辟一個廣闊的前景。
中藥材有促進消化和促進動物生長的作用,有些中藥材本身就是好的營養食品,含有多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加快動物生長,在同等條件下可增重10%。應當注意,喂鮮食的中藥材要就近采收,不能遠距離運送,防止藥材變質。添加拌料時必須混合均勻,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讓動物逐步適應。
食品安全是人們關注的大事,食品污染又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中藥材具有解毒功能,可以降解殘存在飼料中的有害成分(農藥、除草劑、重金屬等),減少有害物在體內積累,保證肉食品安全。中藥材通過促進動物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使生長過程中脂肪相對減少,提高了瘦肉率。通過增加多種有益氨基酸成分,使肉味鮮美,可以生產高檔肉食品。
在每個鄉鎮獸醫站在一定的時間內配備齊中藥廚,并培訓專業中獸醫醫生,農業院校加強中獸醫課程的教學,加大中獸醫專業招生,培養更多的中獸醫專業人員;對育肥、產奶、產蛋畜禽使用中草藥進行預防和治療,減少由西醫治療和添加劑帶來的污染;轉變養殖人員的思想觀念,按照中獸醫理論辨證論治,應用理法方藥原則,合理用藥,減少對中草藥資源的浪費。用中獸醫學理論以無公害、無污染、無殘留的標準生產畜禽產品,保證肉食品安全。
(1)樹立正確的用藥觀念,安全用藥首先要走出用藥誤區,破除“中藥取于自然界,沒有毒副作用,動物吃多了也不要緊”;“中草藥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避免濫用。不要隨意增加劑量、延長療程,切不可認為“用藥時間長,保險系數就大”,一劑中藥吃個不停。
(2)對處方上注明的特殊煎煮法,如先煎、后下、內服、外用等要認真對待,不可隨意改變。因為先煎的藥物一般為礦物類藥和動物類藥,煎的時間長些才能浸出其有效成分;而薄荷、肉桂等含有揮發油的草藥需后下,這樣才能保持其有效成分。
(3)中藥按作用可分為主、輔、佐、使,有主次之別,各施其能。如果方中缺藥,不可隨便用其他藥物代替,如黃連、黃芩、黃檗等,也不能使用“同名異物”者。如大黃,因產地不同成分會有差異;再如茵陳,因生長期不同其藥效則大相徑庭。
(4)應在低溫干燥條件下保存藥物,用藥之前應注意檢查是否有發霉、變質、變味的現象。
各級獸醫診療機構要在開展動物防病治病過程中,充分發揮獸醫中藥學的資源優勢,根據動物疫病情況綜合分析判斷,優先使用中獸醫進行防病治病。加大中獸醫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鼓勵和引導獸醫診療機構在動物疫病防治中優先使用中草藥,降低畜禽水產品中的藥物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