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春(河北省隆化縣農牧局 068150)
淺析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療與防治
范麗春(河北省隆化縣農牧局 068150)
豬附紅細胞體病又叫紅皮病,是由寄生于豬紅細胞或血漿中的附紅細胞體引起的臨床上以貧血、溶血性黃疸、發熱、呼吸困難、皮膚發紅和虛弱為特征的一種寄生蟲病。附紅細胞體病主要破壞豬體紅細胞造成機體貧血,很容易引起繼發感染。近年來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并繼發或伴發其他疾病,如:豬瘟、豬肺疫、豬藍耳等疫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對養豬業的危害特別大。
附紅細胞體病的病原是附紅細胞體,一種能引起多種動物發病的寄生生物,其生物學特征與立克次氏體接近,將其列入立克次氏體目、無漿體科、附紅細胞體病。豬附紅體一般呈環形,直徑為0.8~2.5μm,也有球狀等形態。豬附紅細胞體病會改變紅細胞體表面結構,致使其變形。在紅細胞上以二分裂方式進行增殖。造成免疫失敗,繼發豬瘟、豬肺疫等疫病。
附紅體對干燥和化學藥物比較敏感,0.5%石碳酸于37℃經3h可將其殺死,一般常用濃度的消毒藥在幾分鐘內既可使其死亡,但對低溫冷凍的抵抗力較強,可存活數年之久。
附紅體寄生的宿主有鼠類、綿羊、山羊、牛、豬、狗等,一旦動物機體抵抗力下降,外界環境惡劣,氣候悶熱潮濕,衛生情況不良,蚊蠅孳生等因素發生,就有可能引起該病的暴發流行。
患病動物及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附紅細胞體和豬之間能保持一種平衡,附紅細胞體在血液中的數量保持相當低的水平,豬受到強烈應激時才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
本病的傳播途徑較多有接觸性傳播、血源性傳播、垂直傳播及媒介昆蟲傳播等。主要由吸血昆蟲、豬虱、疥螨、蚊和污染的針頭、注射器、手術器械等水平傳播,或因打耳標、閹割、剪毛、人工授精等經血液傳播,也可經公母豬交配傳播,經子宮胎盤垂直傳播給仔豬。
本病多發于夏秋雨水較多的季節,各種吸血昆蟲活動頻繁的高峰時期,如虱子、蚊、蠅等可能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媒介。對一個被感染的豬群來說,附紅細胞體病只會發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豬,如長途運輸斷奶仔豬互相毆打,過度擁擠,圈舍衛生情況導致豬病的急性發作。尤其是分娩后易發病。如發生其他慢性傳染病時,豬群可能暴發本病。
較少見,多表現為突然死亡,死后口鼻流血,全身紅紫,病程為數十幾分鐘到1d。
多為混合感染,病豬耳部及腹下皮膚發紅,食欲不振,精神萎頓,飲欲增加,體溫40~42℃,高熱稽留,貧血,黏膜蒼白,有時有黃疸,背腰及四肢末梢淤血,出現紫色斑塊,耳廓邊緣淺至暗紅色是其特征性病狀。后期食欲廢絕,飲欲明顯下降,患豬顫抖,轉圈不愿站立,離群獨臥,尿少色黃,病初患豬排羊蛋糞球,外附著黏液或黏膜,拉稀或有時與便秘交替出現,有的病豬耳、頸下、胸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紅紫,指壓不褪色,并且毛孔出現淡黃色汗跡,有的病豬兩后肢發生麻痹,不能站立,口、鼻流出血性泡沫狀分泌物,有的在后期出現紅色尿液,呼吸困難,咳嗽,病程1~3d,或死亡或轉為慢性。
患豬體溫在39.5℃,食欲不佳,主要為貧血和黃疸,全身蒼白,被毛粗亂無光澤,皮膚燥裂,層層脫落,不癢,黃疸程度不一,皮膚和眼結膜呈淡黃色,有的呈深黃色,大便如粟狀,表面帶有黑褐色至鮮紅色血液。
在進入產房或分娩后3~4日出現臨床癥狀。急性期母豬表現厭食,發熱高達42℃,乳房或外陰水腫可持續1~3日,產奶量下降,缺乏母性或不正常。懷孕母豬流產、早產和產弱胎、死胎。
呼吸急促,拉黃白色水樣稀便,內有氣泡并腥臭,糞便污染肛門及后肢,治療不及時死亡率很高。
主要可見皮下組織彌漫性黃染、全身淋巴結腫大、潮紅、黃染,喉頭黏膜、氣管外漿膜、心包漿膜、肺漿膜、胸腔漿膜、胃漿膜、腸漿膜黃染。胃黏膜黃染有散在的出血斑。消化道內有程度不同的卡他性出血炎癥,脾腫大,脾被膜有結節,結構模糊。肝腫大,有脂肪變性,膽汁濃稠有的可見結石樣物質,肝有實質性變化和壞死,腎黃染。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剖解,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做實驗室檢驗,方法有顯微鏡檢查、血清學檢查、動物試驗等。
保持豬舍、飼養用具衛生,給予全價飼料,保證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不良應激(如悶熱、擁擠等)。
豬舍及用具定期消毒,同時做好針頭、注射器等的消毒,注射時做到一豬一針,小豬去勢時應用刀片,做到一頭一片。
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嚴格檢疫,不到發生本病的地區引進豬,確需時要在場外隔離飼養觀察半個月,經血液檢查無本病時方可進場,防止引入病豬或隱性感染豬,病豬隔離,及時處理,徹底清洗消毒,做好糞便池凈化處理,嚴防媒介昆蟲傳播,夏秋季節要注意噴灑殺蟲藥物,以驅殺吸血昆蟲如血虱、蚊蠅等傳播媒介,防止吸血昆蟲叮咬豬群,全群肌注阿維菌素,豬舍尤其是溫暖的保育舍用1%敵百蟲水溶液對豬舍及豬體噴霧,每隔5~7日1次,殺蟲效果較好,在進行預防注射、剪齒、斷尾、打耳號、閹割等時均應更換器械或嚴格消毒,防止通過器械傳播本病。
對氨基苯胂酸鈉混飼,哺乳母豬每噸飼料90g,連喂4~5周,孕母豬每噸飼料90g,種母豬每噸飼料180g,后備母豬每噸飼料180g,連喂30日;土素霉或四環素添加飼料中,劑量為每噸飼料600g,連喂1月;另外,可添加有利機體恢復的藥物如電解質、多維等。
早期及時治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1)貝尼爾(血蟲凈、三氮脒)按每千克體重5~7mg,用生理鹽水稀釋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隔24h注射1次,連續用藥2日。
(2)長效土霉素按每千克體重7~15mg,用5%葡萄糖溶液配成0.5%以下的注射液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3~5日。
(3)避免混合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抗病毒如黃芪多糖、抗弓形蟲如磺胺間甲氧等。
(4)病豬群飼料內添加電解質、多維,有利機體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