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豐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廣東佛山 528251
膝關節操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朱海豐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廣東佛山 528251
目的 研究膝關節操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12月于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及下轄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治療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40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0例。對照組予以膝骨性關節炎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膝關節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膝關節功能評分及疾病復發率。 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明顯高于對照組(7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分別為(43.11±8.12)、(91.47±5.08)分,對照組為(42.54± 8.41)、(72.60±8.15)分,兩組患者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但觀察組患者增加更明顯,組內及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年疾病復發率為6.5%,對照組為30.5%,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膝關節操用于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時,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膝關節功能評分,降低疾病復發率。
膝關節操;膝骨性關節炎;膝關節功能;臨床療效
骨性關節炎是以骨質增生和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為主要病理特征的骨科疾病[1-2],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僵硬、疼痛、功能障礙及腫大等[3]。作為全身受力最重、負重最大、全身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最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膝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軟骨組織退行性改變及軟骨下骨質反應性改變,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復關節功能、緩解膝關節疼痛、矯正畸形及延緩疾病進展[4]。近年來,運動療法在綜合性預防膝關節炎、系統治療關節病和提高骨關節功能方面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優勢。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使用根據《骨科術后康復指南手冊》[5]設計出的一套膝關節操,應用在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本研究通過調查我院及下轄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治療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病例資料,旨在研究此套膝關節操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中起到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于我院住院及下轄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治療的患者4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3例,女217例;年齡38~65歲,平均(52.43±13.11)歲;病程為8個月~10年,平均(5.02±0.87)年;按照Kellgren-Lawrence放射學標準分級,Ⅰ級282例,Ⅱ級95例,Ⅲ級23例。將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0例。兩組患者性別組成、年齡、病程及Kellgren-Lawrence放射學標準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①晨僵時間<30 min;②有骨摩擦音;③近2個月大多數時間內均有膝痛;④年齡≥38歲;⑤經膝檢查發現有骨性肥大;滿足①、②、③、④或①、②、④或③、④、⑤即可明確診斷。
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標準;②未合并影響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③無語言、聽力及意識障礙,可與人進行正常的交流;④年齡為38~65歲;⑤病程≥1個月。
排除標準:①近期有骨折、筋腱斷裂、脫位等外傷病史,且未痊愈;②合并嚴重臟器衰竭或心腦血管系統疾??;③合并骨結核或骨腫瘤;④意識不清,不能進行肢體鍛煉;⑤有肢體缺血傾向的糖尿病患者;⑥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先天關節軟硬組織發育異常。按以上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采用流行病學整群抽樣方法抽取400例膝部關節炎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膝骨性關節炎常規治療措施,包括抗感染、鎮痛、膝關節屈伸鍛煉等,具體方法為:①曲安奈德注射液15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3 mL混勻后緩慢注入膝骨上緣外側處,進針深度應以感覺無阻力為宜,一般為2.5~3.0 cm,若回抽無血液回流即可注入,每10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4次為1個療程;②常規補鈣及鎮痛治療;③超短波+磁熱等局部理療。超短波:使用廣東汕頭醫用設備廠有限公司生產的DLC-C型超短波電療機進行超短波治療,治療電極(治療儀自帶)患側膝關節內外側平衡對置1對等大電容極,每塊電極距離皮膚5cm,沙袋固定電極,微熱量,治療時間20 min,每日1次。磁熱:患側膝關節使用彈性固定帶完全包繞后,使用廣東廣州龍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LGT-2600B型磁熱治療儀進行磁熱等局部理療,使用低熱量、M1協定處方,治療時間30 min,每日1次。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加用膝關節操治療,包括靜蹲、坐位伸膝、直立位屈膝、站立位下肢外展4式,每個動作停頓3~5 s,每一動作完成時均再回到起勢。每周3次,每次30~60 min,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膝關節操:①靜蹲,軀干挺直,兩眼平視前方,垂直下蹲,髖、膝關節屈曲位保持10 s,休息10 s,10次1組,每天10組。②坐位伸膝,軀干挺直位,髖關節屈曲90°,兩眼平視前方,膝關節完全主動伸直至下肢長軸與地面平行保持10 s,休息10 s,10次1組,每天10組,兩膝關節輪替進行。③直立位屈膝,雙手扶物保持平衡,雙眼平視,膝關節完全主動屈曲保持10 s,休息10 s,10次1組,每天10組,兩膝關節輪替進行。④站立位下肢外展,直立位雙手扶物保持平衡,雙眼平視前方,下肢主動完全外展保持10 s,外展時髖關節保持中立位,膝關節保持伸直位,休息10 s,10次1組,每天10組,兩下肢關節輪替進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膝關節功能評分及疾病復發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美國膝關節外科學會膝關節評分法(KSS評分)對患者關節功能進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以下8項:①跛行:無為5分,輕或周期性為3分,重或持續性為0分;②支撐:不需要為5分,手杖或拐為2分,不能負重為0分;③交鎖:無交鎖或別卡感為15分,有別卡感但無交鎖為10分,偶有交鎖為6分,經常交鎖為2分;④關節不穩定:無不穩定為25分,運動或重勞動時偶見為15分,日?;顒优家姙?0分,日?;顒映R姙?分,步行皆可出現為0分;⑤疼痛:無為25分,重勞動偶有輕痛為20分,重勞動明顯痛為15分,步行超過2 km或走后明顯痛為10分,步行不足2 km或走后明顯痛為5分,持續疼痛為0分;⑥腫脹:無為10分,重勞動后為6分,正?;顒雍鬄?分,持續腫脹為0分:⑦爬樓梯;無困難為10分,略感吃力為6分,較為吃力為2分,不能爬樓梯為0分;⑧下蹲:無困難為5分,略感困難為4分,不能超過90°為2分,不能下蹲為0分。按以上標準進行療效評定,優:KSS評分≥85分;良:70分≤KSS評分<85分;中:60分≤KSS評分<70分;差:KSS評分<60分??傆行? [(優+良+中)/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收集及統計采用SPSS 17.0數據統計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加,但觀察組患者增加更明顯,組內及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疾病復發率比較
經過1年隨訪,觀察組13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6.5%,對照組61例復發,復發率為30.5%。觀察組疾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8.202,P<0.05)。
膝骨性關節炎為臨床常見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病,中老年人為主要發病人群,具有致殘率高、患病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以抑制炎癥、清除關節腔內物質為主,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6],常用治療藥物包括單純止痛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黏彈性補充藥物、糖皮質激素等,常用外科手術方式為關節融合術、截骨術、磨削術、關節腔沖洗、骨關節置換術等。采用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尤其是大多數患者服用止痛藥物均會發生胃腸道反應,影響其用藥依從性而影響療效[7];外科手術治療不僅受臨床適應證的限制,且手術費用昂貴,患者經濟負擔較重,限制了其臨床的廣泛使用。曲安奈德為皮質類固醇類藥物,不僅具有抗感染、抗過敏作用,還可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從而起到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減少體液外滲的作用,且半衰期長,藥效持久,通過局部給藥明顯改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8]。
從中醫學理論角度出發,膝骨性關節炎屬于“痹癥”、“骨痹”范疇[9],是由于關節肌肉筋膜受風寒濕邪侵蝕所致,故治療以通脈活血、驅風祛濕、消腫止痛為主。近年來,中醫藥治療已成為膝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治療方法,包括內服外用、推拿、針灸、理療等,主要從瘀、寒、虛三方面出發,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下肢耐力及肌力,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對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及病情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但中醫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仍缺少行之有效的疾病恢復期康復療法。
對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我國學者普遍著重于藥物、手術及局部理療法,患者的病癥雖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但在整體改善患關節功能以及膝骨性關節炎發病率以及愈后復發方面均收效甚微。近年來,運動療法關節功能鍛煉得到重視,在醫院中逐漸廣泛應用,且在患者出院后的繼續治療及維持治療中也開始常用。眾多研究表明[10-12],運動法關節功能鍛煉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使其生活能力及質量得到更大的提高。在膝關節炎的綜合性預防方面,運動療法在改善骨關節功能及提高關節病治療效果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國內外眾多學者提出,在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時可將運動療法作為首選[3,13-15],大量的臨床研究也表明[10-17],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應用運動療法,均可起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關節功能、提高治療有效率及生活質量的效果。但至今業內暫無規范的、針對性的關節操運動治療方案。肌力訓練可有效地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對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關節囊抗張強度都起到促進恢復的作用,且在正常修復關節軟骨組織結構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16]。我院自擬膝關節功能操包括靜蹲、坐位伸膝、直立位屈膝、站立位下肢外展4式,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運動關節周圍肌力以達到治療目的。肌力的增強可提高關節的穩定性,保護關節,防止骨性關節炎發展[17-18]。此操將現代經典膝關節保健動作與古代導引法相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①使單方向動作與轉動相結合,在舒適的方式引導下更好地達到還原肌肉的目的,避免因強行復原肌肉而出現的不適感;②對各肌肉活動方向進行平衡訓練,避免肌肉連續在同一平面運動而出現的疲勞甚至拉傷;③力量訓練適當增加,改善了膝部活動范圍;④與傳統操比較,動作強度有所減少,而動作多樣性增加,可避免長時間高強度單一動作訓練而導致的肌肉疲勞性損傷。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說明曲安奈德聯合補鈣、鎮痛以及超短波、磁熱局部理療,可對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起到抗感染、鎮痛以及改善膝關節功能的作用,而在此基礎上指導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按時按我院設計的膝關節操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可使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行膝關節操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僅行曲安奈德聯合補鈣、鎮痛以及超短波、磁熱局部理療的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觀察組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1年的隨訪,觀察組患者疾病復發率為6.5%,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復發率(3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膝關節操用于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可顯著提高疾病的臨床療效,使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可降低疾病復發率,其臨床效果確切,值得推薦。
[1]張玲玲,鄧甜甜,孟子琪,等.功能康復保健操治療恢復期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14,30(4):40-41.
[2]陳立,麥慶春,余偉占.改善膝關節的穩定性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藥物與人,2014,27(5):125-126.
[3]Gadek A,Miskowiec K,Wordliczek J,et al.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tra articular use of hyaluronic acid(Su‐ plasyn)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J].Przegl Lek,2011,68(6):307-310.
[4]董寶強,韓煜,王鴻琳,等.膝關節功能康復保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3):77-79.
[5]Cioppa-Mosca J,Cahill JB,Cavanaugh JT.骨科術后康復指南手冊[M].周謀望,葉偉勝,董立平,等,譯.天津:天津科學技術翻譯出版公司,2009:19.
[6]黃占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骨性關節炎76例療效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2):152-153.
[7]馬振與,荀雷,賈金芳.綜合康復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4):1651-1652.
[8]李陽,吳雪華,吳昶,等.玻璃酸鈉聯合德寶松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及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3):369-372.
[9]單方軍,董培建,肖魯偉.中醫辯證治療聯合中藥熏敷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11):2723-2725.
[10]張舒平,謝琪,夏遠軍,等.運動療法與CPM訓練對股骨干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康復的療效對比[J].中國康復,2014,29(2):159.
[11]菅貴仁.膝關節功能鍛煉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6):230-231.
[12]陽子華,林高翔.術后膝關節功能鍛煉的鎮痛研究進展[J].華夏醫學,2014,27(1):184-187.
[13]葉向宇,趙寶力,李俊杰.“四步"法結合功能鍛煉治療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0):1066-1068.
[14]張海濤,韋秋連.溫針灸聯合超聲波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6):84-86.
[15]Zeni JA,Rudolph K,Higginson JS.Alterations in quadricceps and hamstrings coordination in persons with medial compartment knee osteoarthritis[J].J Electromyogr Kine‐siol,2010,20(1):148-154.
[16]楊俊興,袁穎嘉,李田珂,等.等速向心肌力訓練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水平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7):631-634.
[17]蔡民,王強.以屈膝肌群訓練為主的康復訓練對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J].中國康復,2014,29(3):197-199.
[18]任莉,熊道海.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進展[J].中國醫藥,2014,9(1):131-133.
Clinical effect of knee joint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ZHU Haife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25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knee joint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and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400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2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knee os‐teoarthritis routine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knee joint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the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 and disease recurrence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6.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3.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43.11±8.12),(91.47±5.08)scores,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42.54±8.41),(72.60±8.15)scores,the knee functional scores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ne year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5%,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0.5%,i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Knee joint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improve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 and reduce the disease recurrence.
Knee joint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Knee osteoarthritis;Knee function;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684.3
A
1673-7210(2015)03(c)-0094-04
2014-12-25本文編輯:蘇 暢)
廣東省佛山市衛生局醫學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