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悅奎 康建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效果對比
蔣悅奎 康建安
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效果對比。方法72例膽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是實驗組和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等。結果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6.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 相比較傳統的開腹手術, 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 值得臨床推廣。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手術;膽結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節奏的加快, 膽囊炎的發病率也不斷增加, 膽囊結石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疾病。膽囊結石患者的病程較長, 病情發展快, 極易伴發多種并發癥, 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甚至會威脅生命[1]。因此對于膽囊疾病的治療不可拖延。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 主要有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本研究為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效果對比, 選取了來本院治療的膽結石患者分別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及傳統開腹手術, 取得不錯成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來本院治療的膽結石患者72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6例。實驗組中男24例, 女12例, 年齡35~72歲, 平均年齡(50.2±8.6)歲;對照組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為(51.4±9.4)歲。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寒戰、發熱、腹痛以及黃疸等癥狀, 在經CT、超聲、MRI等影像學檢查后確診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兩組患者性別, 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相應的術前準備以及術后抗感染治療, 調節水電解質平衡, 給予營養支持等針對性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開腹手術治療, 使患者處于仰臥位, 行氣管插管麻醉。行右側緣斜切口, 長約10 cm, 一次切開腹壁各層。尋找到膽囊, 依次分離結扎膽囊管和膽囊動脈, 再將膽囊切除, 之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引流、縫合等操作。實驗組則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使患者處于仰臥位, 也采用氣管插管麻醉。先以氣腹針穿刺制造人工氣腹, 氣腹壓力為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手術采用四孔法, 將操作器械置入, 對腹腔內環境進行探查。尋找到膽囊后, 分離并離斷膽囊動脈, 挑出膽總管, 用鈦夾夾閉近端。之后逆行剝離膽囊, 出血部位采用電凝止血。將膽囊組織和結石通過引流袋取出, 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進行引流、縫合等后續操作。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等情況, 并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為(56.3± 3.6)min, 術中出血量為(43.8±12.7)ml, 住院時間為(5.6±2.6)d,術后排氣時間為(11.3±3.7)h, 對照組手術時間為(73.8±4.2) min, 術中出血量為(62.3±14.6)ml, 住院時間為(8.2±3.7)d, 術后排氣時間為(25.8±4.2)h,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發生腹部感染2例, 膽瘺1例, 出血1例, 腸粘連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7%;對照組發生腹部感染3例, 膽瘺2例, 出血3例,腸粘連4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3.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863, P=0.0025<0.05)。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發病率越來越高。該病常由過度勞累、細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表現為急性右上腹絞痛, 有時伴有胸背部和后肩部放射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2]。其起病急、發展快、風險高、并發癥多, 因此需及時治療。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主要有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傳統開腹手術具有操作簡單、暴露良好的優點, 但其對患者的創傷大, 住院時間長, 并發癥較多。目前流行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其具有創傷小, 術后恢復快, 并發癥少的優點[3]。聯合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膽道鏡膽道探查取石術治療膽結石的手術的切口小, 術后不用對皮膚進行縫合, 手術切口不易感染, 脂肪不易液化, 術后瘢痕不明顯, 手術切口較為美觀, 患者容易接受。在手術過程中, 膽囊在分離之后必須要留作牽引, 在手術的最后階段再進行切除, 此方法可以使膽總管最大限度的顯露, 利于膽總管的清除。膽總管的手術切口要盡量小, 這樣有利于T管的固定操作, 其大小要視結石的大小而定。在手術過程中, 一定要避免盲目取石, 整個過程要在腹腔鏡的視野中操作, 以免損傷到患者的膽管。本研究中, 對本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手術治療效果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近幾年, 腹腔鏡手術發展較快, 中華醫學會制定腹腔鏡使用指南中的相關操作指導, 使手術更加規范、標準, 提高了手術的效果。
綜上所述, 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 相比較傳統的開腹手術, 具有手術時間短, 術后恢復快, 并發癥少,不影響美觀程度等優點, 值得臨床推廣。
[1]王潤亞, 崔小朝.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膽結石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護理.哈爾濱醫藥, 2014, 34(2):161.
[2]武洪友, 張躍.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當代醫學, 2012, 18(24):83-84.
[3]許志廣.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90 例療效觀察.當代醫學, 2014, 20(11):64-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061
2015-07-02]
518118 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普外科(蔣悅奎);吉林省梅河口市友誼醫院普外科(康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