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老年人心血管藥物的合理使用探討
王輝
目的探討老年人心血管藥物的合理使用。方法13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 實驗組則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合理使用胺碘酮、血管緊張素抑制劑、β受體阻滯藥等。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合理科學的使用心血管藥物, 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控制患者的病情,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老年人;心血管藥物;合理使用
隨著我國的老年人口不斷增多, 老齡化趨勢明顯, 老年患者也逐漸增多。老年人的身體功能退化嚴重, 各臟器容易發生病變, 其中以老年心血管病尤為常見[1]。老年人由于其衰退的身體機能和老年患者疾病發展的特殊性, 常常需要服用多種藥物, 從而導致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復雜, 毒副作用增加, 因此對于老年心血管藥物的合理使用極為關鍵[2]。本研究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合理用藥, 取得不錯成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來本院治療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36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8例。實驗組中男42例, 女26例, 年齡68~83歲, 平均年齡(74.6±5.2)歲。對照組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齡69~88歲,平均年齡(75.3±6.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1~2周停用對心臟功能有影響的藥物, 全部患者入院后采取降血壓、降血糖以及抗感染等常規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 而實驗組則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合理應用多種心血管藥物。具體方法如下。
1.2.1 胺碘酮 胺碘酮能夠用于各類心律失常的治療, 其藥理作用為通過延長動作電位時長來治療心律失常。由于胺碘酮具有高脂溶性的特點, 其藥物代謝較慢, 并且由于老年人的肝臟功能較差, 建議劑量為50~200 mg/d。
1.2.2 血管緊張素抑制劑 主要用于高血壓心肌梗死的治療, 具有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清除率高的特點。由于其藥理特點, 早期治療用量應較小, 長期治療用量應逐漸加大。服藥期間應密切關注患者的腎功能變化。
1.2.3 鈣拮抗劑 主要用于心絞痛、腦血管以及高血壓等疾病, 其效果較好, 但容易出現頭疼、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老年患者的肝臟功能減退, 因此其用量應采用小劑量。
1.2.4 β受體阻滯劑 主要用于高血壓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患者, 而對于老年人的效果較差, 并且由于其在人體的代謝時間較長, 因此服用應嚴格遵循醫囑。
1.2.5 利尿藥 能明顯降低循環血容量, 減輕血管壓力, 因此廣泛應用于高血壓和心力衰竭患者。建議劑量為6~20 mg/d,同時應密切監測患者的水電解質變化。
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顯效:患者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 無心絞痛, 心電圖正常;有效:血壓控制較好, 偶爾可出現心絞痛, 心電圖顯示正常;無效:血壓難以控制, 超出正常水平, 有較多的不良反應, 心電圖顯示異常。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For Window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顯效50例, 有效12例, 總有效率為91.2%, 對照組治療顯效32例, 有效18例, 總有效率為73.5%,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628, P=0.0053<0.05)。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發生體位性低血壓2例, 心動過緩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4%;對照組發生體位性低血壓3例, 心動過緩5例, 出血傾向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24, P=0.0037<0.05)。
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 導致各類慢性疾病發病率較高, 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多見。治療用的心血管藥物一般都伴有副作用, 而老年人的肝臟、腎臟功能衰退較為嚴重,因此對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用藥需尤為注意, 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合理科學使用心血管藥物。使用心血管藥物時需對患者的整體機能和各臟器功能進行全面檢查, 比如肝腎功能情況、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狀態等[3]。由于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同時常伴有其他身體機能減退的疾病, 因此對其用藥時搭配應簡單、劑量合適。在用藥前, 應對患者做好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的評估, 并做好應對措施。在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時, 一般都要從小劑量開始, 再逐漸增加用藥量,盡量單一用藥, 減少合并用藥, 才能確保老年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 通過合理科學的使用心血管藥物, 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控制患者的病情,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趙麗萍. 老年人心血管藥物的合理使用. 實用醫技雜志, 2006, 13(13):2252-2253.
[2]王群. 老年人心血管藥物的合理使用探討. 中外醫學研究, 2015, 13(3):146-148.
[3]劉柱梅.老年人心血管藥物的合理使用探討.大家健康, 2015, 9(2):145-1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27
2015-07-15]
110003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