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碩
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的護理效果分析
蔣碩
目的探討延續性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0例實施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術后給予延續性護理干預。調查兩組患者術后患側上肢功能鍛煉依從性, 評定干預后患側上肢功能恢復效果。結果觀察組身體鍛煉依從性、術后注意事項依從性、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上肢功能恢復效果評定結果為優24例、良14例、差2例, 優良率為95.0%;對照組中上肢功能恢復效果評定結果為優15例、良15例、差10例, 優良率為75.0%。觀察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 提高患側上肢術后恢復效果, 值得臨床借鑒。
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延續性護理
乳腺癌手術治療后可能會影響到患者患側上肢運動功能, 導致患側上肢功能障礙[1]。研究表明, 乳腺癌術后24周內的上肢功能鍛煉是術后患側患肢功能恢復的關鍵時間, 所以這個時間段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是必要的。延續性護理干預針對患者出院后缺乏護理干預的特點而實施的出院后仍護理干預措施。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患者, 觀察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術后患肢功能恢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均在本院實施乳腺癌手術治療。患者中無精神疾病患者、無自理能力低下患者, 均為女性。所選患者均能和醫護人員進行正常交流和溝通, 能夠有效的執行醫囑。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48.2±7.3)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7.6±7.1)歲;觀察組患者根據TNM分期: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19例、Ⅲ期患者7例。對照組患者根據TNM分期:Ⅰ期患者13例、Ⅱ期患者18例、Ⅲ期患者9例。兩組患者均實施改良根治術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具體為住院期間對患者實施常規的健康宣教, 指導患者患側上肢功能鍛煉,患者出院后自行鍛煉, 沒有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以從事乳腺癌術后護理干預工作的高年資護理人員為延續性護理干預小組組長,在其組織下對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培訓, 讓護理干預小組成員熟悉并掌握延續性護理干預內容和程序;②護理干預小組根據患者術后患側上肢功能情況制定術后功能鍛煉計劃和方案;③在功能鍛煉計劃實施前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 對有不良情緒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方面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④對患者功能鍛煉進行指導, 讓患者掌握功能鍛煉過程和內容, 讓患者了解鍛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⑤對術后出院患者建立檔案,并對其進行隨訪, 出院后的第1個月, 對患者電話隨訪1次/周,出院后的第2個月以后對患者每隔2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兩組均術后干預隨訪時間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對患者術后院外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進行調查, 自行設計調查表進行調查, 包括身體鍛煉依從性、術后注意事項依從性及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3個方面依從性進行調查, 對調查的每個方面進行評分, 其中身體鍛煉依從性方面包括9個條目、術后注意事項依從性包括5個條目、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包括4個條目, 每個條目評分為1分(根本做不到)、2分(偶爾做到)、3分(基本做到)、4分(完全做到)。評分越高提示依從性越高。②評定上肢恢復情況:測定患側肩關節活動度來評定上肢功能恢復情況。測量肩關節外展、肩關節前屈、肩關節后伸、肩關節旋內旋外的活動度。肩關節能夠前屈0~180°, 肩關節后伸0~50°, 肩關節外展0~180°, 肩關節旋內旋外0~90°為優;肩關節能夠前屈0~160°, 肩關節后伸0~40°, 肩關節外展0~160°, 肩關節旋內旋外0~60°為良;肩關節的外展、前屈、后伸及旋內旋外活動度沒有達到優或良標準為差,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患側上肢功能鍛煉依從性調查結果比較 觀察組身體鍛煉依從性評分為(31.1±5.2)分、術后注意事項依從性評分為(20.9±3.7)分、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評分為(15.9±3.5)分。對照組身體鍛煉依從性評分為(19.4±5.5)分、術后注意事項依從性評分為(16.3±3.1)分、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評分為(9.3±2.4)分。觀察組身體鍛煉依從性、術后注意事項依從性、主動尋求建議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上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上肢功能恢復效果評定結果為優24例、良14例、差2例, 優良率為95.0%;對照組中上肢功能恢復效果評定結果為優15例、良15例、差10例, 優良率為75.0%。觀察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措施, 但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影響到患側肢體功能, 導致患側肢體功能減退, 影響到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生存質量。所以乳腺癌術后患者護理干預至關重要[2]。延續性護理是在患者出院后仍然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延續性護理干預補充的常規護理干預的不足, 通過建立完整的干預系統, 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在延續性護理過程中, 調整患者心理, 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讓患者掌握鍛煉方法, 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 調查患者鍛煉情況并進行指導[3,4]。本文結果中, 觀察組鍛煉依從性相關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患側上肢功能恢復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 提高患側上肢術后恢復效果, 值得借鑒。
[1]龔蕉椒, 吳劍, 姚欣敏, 等.乳腺癌術后肩關節活動時間與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相關性.重慶醫學, 2013, 42(11):1315-1317.
[2]張曉菊, 胡雁, 黃嘉玲, 等.漸進式康復護理對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研究.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5): 397-401.
[3]丁桂鳳.乳腺癌根治術后的護理與康復指導.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4):91.
[4]謝曉冬, 屈淑賢, 鄭振東, 等.乳腺癌術后患者早期患肢功能鍛煉的臨床研究.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0, 15(9):815-8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54
2015-06-18]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