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大屯鎮動物衛生監督所114200)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預防與治療
劉暢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大屯鎮動物衛生監督所114200)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當前廣泛流行于養雞業的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近幾年來隨著養雞業的快速發展該病呈逐年擴散流行趨勢,該病發病率高達100%并保持著10~40%的高死亡率,給養雞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何加強對該病的預防與控制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預防;治療措施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對肉雞易感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疾病,該病對15~50日齡的雞群具有高感染性,以3~6周齡為高峰發病期,病程一般持續7~10d。受傳播方式的影響,在集約化養雞場中快速傳播極易給養雞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制約著養雞業的發展。
2014年12月,千山區宋某現飼養三黃商品肉雞4300羽,該批次肉雞飼養至24日齡時突發疾病并出現死亡,觀察病雞可見其精神狀態頹廢,被毛松亂,食欲不振,有飲欲,有白色的糞便排除,整個面部和皮膚顏色成暗紅、胸肌暗紅無光,每天有4~7只的死亡率。病發初期戶主曾用恩諾沙星對病雞進行治療但效果不明顯,死亡現象繼續。據了解該雞場在7日齡時免疫過雞新城疫IV系與傳支H120二聯凍干活疫苗,21日齡時又進行雞新城疫IV系與傳支H52二聯凍干活疫苗二倍量飲水免疫。
病發初期,病雞僅出現輕微的呼吸癥狀,無啰音,但隨病情發展其疫情很快波及全群并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癥狀如伸頸張口喘、甩頭噴嚏,氣管出現呼吸啰音,大部分病雞出現精神沉郁,垂頭縮頸,被毛蓬松,怕冷喜聚堆,臥地不食,飲欲增強,有大量的灰白色的水樣稀便排出,身體快速消瘦,雞爪呈干癟狀。鼻竇腫脹并有粘性鼻液流出。
對病死雞進行剖檢可見病雞喉頭、氣管及支氣管黏膜增厚水腫有輕度出現,氣管內黏液增多,皮膚層與肌肉組織難以分離,肌肉呈暗紅色無光澤,機體脫水嚴重;部分死雞腺胃黏膜乳頭間存在出血點,肌胃角質膜下也出現顏色較暗的出血點;心冠和腹壁脂肪均有出血點;腎臟因腫大褪色而形成花斑腎;輸尿管充盈尿酸鹽,盲腸有牙膏狀軟糞便,泄殖腔后段積有灰白色稀糞。
依據本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常用弱毒苗有H120和H52免疫過,剖檢病變等可作出初步診斷。本病常繼發或并發霉形體病、大腸桿菌病、葡萄球菌病等。為了即時控制疫病蔓延,必須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做出初步診斷,采取有效措施。
(1)對病情嚴重的肉雞挑出做無害化淘汰處理,切斷病原傳播途徑,凈化雞舍環境衛生。
(2)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打掃,更好墊料,并對環境用0.1%百毒殺進行消毒,飼養用具要打掃干凈并進行衛生消毒。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雞舍的溫度變化,保證雞群生長所需的溫度,同時要處理好通風與保溫的關系,降低飼養密度,避免雞群擁擠。
(3)西藥方劑:病毒唑早上飲用,口服補液鹽中午飲用,腎腫解毒靈下午飲用,連用3d。中藥方劑:以清熱解毒、滲溫補水為原則,成分有板蘭根、金銀花、黃柏、知母、豬苓、澤夕各250g(為 1000只雞1日用量),全天拌料,連用3d。
通過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從發病的第5d開始治療,連用3d藥物,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飲水量明顯下降至正常,糞便逐漸成形。
(1)控制的關鍵是在確診的基礎上盡早實施,這對控制疫病的蔓延和防止繼發感染起重要作用。
(2)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在我國肉雞群中大面積流行,因其通過氣源傳染,傳染性極強,發病率在逐漸上升,給養雞生產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因此,預防該病不容忽視。其預防需做好隔離、消毒等綜合措施,并做好疫苗接種,選擇質量優良的腎型傳支疫苗進行免疫。
(3)該病除病雞有很高的死亡率以外,病愈雞生產性能降低,甚至能使蛋雞批次性的終生絕產,公雞喪失配種功能,尤其對高投入的種雞生產,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巨大的。因此,對該病務必高度重視,認真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消除病原,凈化環境,控制病原流行,保護養雞業的發展。
劉暢(1982.11-),女,遼寧省海城市人,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研究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