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遼寧省海城市耿莊動物衛生監督所 114200)
一例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治報告
孫瑩(遼寧省海城市耿莊動物衛生監督所 114200)
雞傳染性鼻炎是養雞過程中經常遇到的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如不能有效采取治療措施極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報告一例雞傳染性鼻炎診療情況,結合經驗提出防治措施。
雞傳染性鼻炎;診斷;治療;措施;討論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傳染性比較強的呼吸道疾病,秋冬季節是該病流行暴發比較嚴重的季節,其中產蛋雞更容易暴發,感染該病后不僅會嚴重影響雞的產蛋還會誘發其它疾病。本文將對一起本轄區內暴發的典型病例的診斷與治療情況進行分析闡述,期望提出較為切實可行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對養雞生產實踐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2014年11月中旬,海城市蛋雞飼養戶張某,飼養的110日齡蛋雞突發疾病,發病雞出現精神頹廢不振,食欲減少或廢絕,并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呼吸困難并帶有啰音,面部暗紅并出現水腫,發病率較高,約占整個雞群的75%左右,病發初期,戶主曾先后使用過土霉素、青霉素、增蛋靈等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用藥持續一周未見明顯效果,并有150只蛋雞死亡。
該病原潛伏期比較短,傳播速度比較快,一旦有雞感染該病,3~5d即可在全群中傳播蔓延,病雞采食量減少,嚴重者廢絕,面部出現腫脹,連續打噴嚏,流鼻涕,眼睛中有眼淚流出;鼻腔和鼻竇有漿液性和粘液性分泌物;眼眶周圍組織發生腫脹,嚴重者可造成失眠,肉髯可見明顯水腫;隨病情發展,其呼吸道炎癥繼續發展,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啰音;產蛋雞出現明顯的減產的現象,體重開始消瘦;病雞精神禿廢,閉目似睡,喜臥不動。
解剖病死雞可見:鼻腔和眶下竇發生急性卡他性炎癥,粘膜充血發紅和腫脹,表面覆有大量粘液和炎性滲出物,竇內有干酪樣壞死物;眼結膜充血發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組織發生水腫;病程較長的病雞,可見鼻竇、眶下竇和眼結膜囊內蓄積一種干酪樣物質,蓄積過多時常使病雞的眼部發生顯著腫脹和向外突出,嚴重的引起鞏膜發生穿孔和眼球萎縮破壞,眼睛失明。
(1)病料及滲出物作直接涂片,分別用瑞氏和革蘭氏染色,鏡檢,見成雙或短鏈的兩極濃染,呈中等革蘭氏陰性桿菌。為進一步確診,需作培養。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培養24~48h后,副雞嗜血桿菌為小的露珠狀菌落,直徑0.3mm左右。
(2)用生理鹽水對鼻竇和咽分泌物作1:4稀釋,滴入健康雞的眼、鼻腔內,每只1ml,感染后8d左右發病。病狀及剖檢與自然病例相同。
(3)用加有5%雞血清的雞肉浸出液培養雞嗜血桿菌制備抗原,用凝集試驗檢查雞血清中的抗體,即出現陽性反應。
根據上述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驗,確診為傳染性鼻炎。
(1)對重癥雞可用其進行肌肉注射,連續注射3次,也可用鏈霉素口服,連服4d。大群治療也可以用鏈霉素作氣霧吸入。
(2)飲水中加紅霉素粉劑和速補-18,一日兩次;用中藥二花、公英、蒼耳子、自芷、薄菏各80g,辛夷、郁金、沙參、知母、黃柏各100g,木香、板蘭根、防風、甘草各80g,粉細后供1000只成年雞拌料,每天一付,連用5d。
經上述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95%雞只逐漸恢復。
(1)發現病雞要嚴格隔離治療,并對雞舍、地面、用具以0.3%過氧乙酸消毒。在日常飼養中要定期對雞舍和用具進行消毒處理,以減少因飼料、飲水等途徑導致疾病傳播。定期帶雞消毒也是有效防止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可有效的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凈化舍內空氣。同時在出欄后要徹底的進行清理與消毒,有效殺滅舍內病菌,減少疾病發生的幾率。
(2)雞舍內氨氣過高也是導致該病暴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在冬季寒冷季節,大多數養殖戶為了保溫而門窗緊閉,導致舍內通風不足,舍內氨氣不能散發而富集。因此,冬天雞舍應安裝供暖和自動通風裝置,及時降低雞舍氨氣濃度,減少不良氣體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3)做好免疫接種也是有效預防該病的重要措施,雞群可在30~35日齡首免,每只肌肉注射鼻炎油乳劑滅活苗0.3ml;第二次免疫在100~110日齡之間,每只肌肉注射0.5ml。
(4)供給全價配方飼料,提高雞群抵抗力,對該病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日常飼養中要根據雞群不同的生長時段給雞群飼喂全價飼料,保證雞群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的供給,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等物質,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可大大降低感染幾率。
孫瑩(1985.10-),女,遼寧省海城市人,本科,助理獸醫師,動物疫病研究及防治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