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鳳娟
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榮鳳娟
目的研究分析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小兒腹瀉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86例小兒腹瀉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比較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治愈率為97.67%, 顯著高于對照組76.7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度為95.35%, 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9.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小兒腹瀉護理中具有顯著效果, 能夠有效提高患兒臨床治愈率, 縮短住院時間, 促進患兒早日恢復, 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臨床護理路徑;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多發于夏秋換季時節[1]。研究資料顯示, 患兒年齡較小, 身體抵抗能力低下, 極易引發患兒水電解質紊亂, 嚴重者甚至出現死亡,給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小兒腹瀉患兒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對比, 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兒腹瀉患兒86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3例。對照組男24例, 女19例;年齡1~9歲, 平均年齡(3.52±2.51)歲;觀察組男26例, 女17例;年齡2~8歲, 平均年齡(3.14±2.26)歲。排除標準:具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重癥心腦血管疾病患兒。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對患兒失液情況進行護理以及靜脈穿刺、皮膚護理。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具體包括:①臨床路徑:由責任護士、護士長和主治醫師對患兒失液情況進行仔細評估, 制定相應的臨床護理干預方案, 并及時檢查護理措施落實情況。②病情觀察: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患兒每日大便次數、量、性狀、氣味和排尿時間、量, 詳細記錄并作出評估;此外, 醫護人員應根據患兒精神、面色、意識、皮膚彈性和排尿等情況判斷患兒脫水情況, 觀察患兒是否出現低血鈣、低血鉀和酸中毒等酸堿失調、電解質紊亂的現象;密切關注患兒體溫變化, 若體溫較高,應多給患兒喝開水, 幫助擦干汗液、縮減衣服等。③補液護理:醫護人員應告知家屬脫水是急性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補液能夠有效降低病死率。補液應注意先快后慢、先鹽后糖、見驚補鈣、見尿補鉀, 若患兒屬于輕、中度脫水, 未出現嘔吐或者嘔吐程度較輕, 應知道患兒少量多次服用ORS補液鹽;若患兒屬于重度脫水, 應及時建立靜脈通道, 根據患兒意識、嘔吐、腹瀉、皮膚彈性和尿量等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糾正脫水。④飲食護理:主張母乳喂養, 減少每次哺乳時間, 緩解胃腸道負擔。對于半歲以下患兒, 應暫停增加輔食;對于6個月以上患兒應繼續增加輔食, 指導患兒多食用粥、面條和肉末等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若患兒腹瀉好轉, 則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對于非母乳喂養患兒, 應指導其降低牛奶濃度或奶量, 換為食用發酵奶、豆漿等。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臨床治愈率、家屬滿意度和住院時間情況, 并進行總結分析。治愈:患兒在護理后腹瀉等癥狀消失, 糾正了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大便常規檢查正常;未治愈:患兒在護理后腹瀉等癥狀仍未消失, 大便常規不正常。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自設問卷調查表, 調查結果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愈42例、未治愈1例, 其臨床治愈率為97.67%(42/43);對照組治愈33例、未治愈10例, 其臨床治愈率為76.74%(33/43), 觀察組臨床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度為95.35%(41/43), 對照組家屬滿意度為79.07% (34/43), 觀察組家屬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4.3±1.51)d,對照組住院時間為(9.53±2.52)d, 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導致小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 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 進而會嚴重擾亂體內水電解質的穩定, 因此需要給予腹瀉患兒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臨床護理路徑是通過對患兒進行有效病情評估和監控、飲食干預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 從而有效增加與患兒及其家屬之間的交流, 盡可能滿足患兒合理要求。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病情, 從而每天調整護理措施和治療進展。對于患兒及其家屬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有任何疑問需要耐心細致的進行講解,從而讓患兒更加信任醫護人員, 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提高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3]。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達到97.67%, 家屬滿意度為95.35%, 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給予腹瀉患兒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及其患兒和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給予腹瀉患兒有效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加快患兒恢復。
綜上所述, 對于腹瀉患兒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顯著提高治愈率, 減少住院時間, 促進護理滿意度和醫患關系和諧發展, 值得臨床推廣。
[1]陳健, 廖意芬, 王曉云.小兒內科常見疾病臨床護理路徑的建立與臨床應用研究.護理管理雜志, 2013, 13(7):510-511.
[2]柳雪霞, 林彩梅, 洪玉苗.整體辨證治療儀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觀察和護理.內蒙古中醫藥, 2015, 34(3):137.
[3]閆福玲.應用護理干預治療62例小兒腹瀉患者的效果觀察.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14, 31(6):8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75
2015-07-27]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