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彩 (云南省大關縣畜牧局 657400)
大關縣畜禽養殖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
楊君彩 (云南省大關縣畜牧局 657400)
養殖污染治理惠及民生,本文闡述大關縣畜禽糞便污染現狀、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對環境的影響,提出了糞便污染防治措施及綜合利用。
畜禽養殖污染;現狀;對策;大關縣
近年來,隨著畜牧規模化、集約化步伐的加快,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在大關縣猶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尤其在國家政策和市場的拉動下,在大關縣的上高橋、壽山、木桿、天星翠華等鄉鎮發展了由多種形式組成的集約化生產程度較高的規模養豬場、養牛場、養雞場等,這一發展對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對農民持續增收和發展縣域經濟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與此同時,養殖業也產生新的問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危及到人畜健康,糞便污染治理成為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和新課題。
近年來,大關縣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畜牧產業成為縣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2014年農業總產值10.57億元,實現畜牧產值5.995231億元,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6.7%,占據大關農業半壁江山。據畜牧部門統計,2014年末存欄生豬233563頭,出欄生豬382445頭;存欄牛42262頭,出欄牛17029頭;存欄羊69767只,出欄羊38108只;存欄雞374423只,出欄雞550102只。擁有5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戶595戶32444頭,擁有10頭以上牛規模養殖戶62戶存欄2865頭,100只以上土雞規模養殖戶99戶存欄44805只,20只以上養羊規模養殖戶180戶存欄8016只。
據調查統計,大關縣養殖的畜禽品種為豬、牛、羊、雞,共645632頭 (匹、只),其中,生豬233563頭,年排放糞尿接近510萬噸;牛42262頭,年排放糞尿接近420萬噸;羊69767只,年排放糞尿接近45萬噸;雞374423只,年排放糞接近16萬噸。全縣畜禽年均產糞便總量991萬噸,而各類畜禽中,生豬糞便生產量最大,占54%,牛、羊、雞次之,分別列為第二、第三和第四。
大關縣農村畜禽飼養散戶因土地及便于管理等因素,90%以上建在緊靠住房或住房附近,甚至就養在住房內,禽以亂放為主,而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考慮到水源、運輸等方面問題,一般建在交通沿線,集鎮周邊,使人群密集的地方環境污染嚴重。
部分規模養殖戶只注重養殖業的建設,造成養殖業與種植業嚴重脫節,即使有少部分種植人工牧草的農戶也嫌用有機肥麻煩,而直接用尿素追肥,導致了大量糞便被隨意堆棄、排放及無害化處置,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一是有部分養殖戶在設計時雖然能滿足污染排放的處理能力,但往往由于市場行情好轉,養殖戶擅自擴大養殖規模,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結果造成治理設施無法滿足擴大后的養殖場的排污需求。二是有部分養殖場連最起碼的干濕分離的措施都沒有采取,糞便、污水一起經排水溝進入糞塘蓄積。還有的甚至溝、塘未采取防滲措施,在下雨季節,很難防止外泄造成第二次污染。
在生產過程中有少部分養殖戶為獲取更大的利益,濫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等促動物生長的保健添加劑,造成畜產品藥物殘留及環境污染。
大關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縣之一,農村養殖戶幾乎是老年人和婦女,長期形成傳統的養殖習慣,文化科技意識不強。而農民投入少、項目覆蓋率低,尤其是圈舍、沼氣等項目建設量遠遠不足。
未經處理的糞便含有NK3、H2S等有害的氣體化合物,污染了圈舍及周邊的空氣質量。
糞便中還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可在土壤中長期成在和繁殖。經查閱相關資料,養殖場排放的污水中平均每毫升含有33萬個大腸桿菌,每100ml沉淀污水池中約含有200個蛔蟲卵和100個線蟲卵。
糞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使環境病原種類增多,細菌量增大,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給所有畜禽生長發育帶來了不良影響,如降低仔雞、仔豬、羔羊成活率,阻礙了育肥豬、肉牛等的增重速度,對畜牧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為有效防治畜禽養殖污染,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障公民身體健康,大力推進養殖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特提出以下對策:
本條例國務院已頒發,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一是要通過多種形式和行之有效的宣傳,使條例深入民心,人人知曉;二是縣政府切實加強領導,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科學編制畜牧發展規劃和制定依法治理配套政策措施。
(1)統籌規劃、合理選擇,是減少畜禽污染的有效途徑。在選址上應遠離城鎮和農戶稠密區,應在水源充足和通風良好的地方。且要嚴格執行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和項目審批規定申報。
(2)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應實現生產區、生活區、管理區的隔離,養殖場的排水系統推行雨污分流、溝水分流,不得使用明溝布設。而且要采取干法清糞工藝,不能與糞便、污水混合排放,要實現日產日清。
(3)建議推廣養生物發酵舍的零排放養殖技術。近年來,在許多地方興起發酵床生物養殖,在圈舍內把動物的糞便分解處理掉,這樣就解決了污染源頭。
在配置飼料時要綜合考慮到動物的生產性能和環境污染采取 “理想蛋白模式”平衡飼料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有效地提高飼料的轉化率。如:草食牲畜要采取各種飼草搭配飼喂,單一的禾本科飼草所含的粗蛋白、鈣和磷不能滿足維持牛的營養需求,應與含蛋白較豐富的豆科植物搭配。不要長期單一飼喂秸稈,會引起牛患瘤胃遲緩,這時應補充鈣和青綠多汁飼料。生豬飼料的顆粒度在700~800μm時,飼料轉化率最佳,且不發生潰瘍和結塊問題。
要嚴格規定和執行藥物、添加劑的使用對象、使用期限、使用劑量以及休藥期等,禁止使用違禁藥物和未批準的。
建議當地環保部門對超標排放或嚴重污染環境的養殖場,要進行限期整改和定期監督、監測,對規模養殖場進行環評。
(1)利用堆積法制作有機肥料。建立堆肥處置區,將畜禽的糞尿進行堆積發酵后變成腐熟肥料。在堆積處理時,可以采取吸附劑或酸制劑除臭,吸附劑有鋸末、活性炭、細土等吸收一些臭聞物質,用甲酸、丙酸、硝酸中和糞便產生的氨氣。通過堆積處理后的糞便,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鉀化合物,同時還能合成高分子有機物——腐殖質,是目前農作物使用的底肥來源途徑之一。
(2)采取種養結合的方式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物,促進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就近利用。
(3)加大投入,實行標本兼治。積極爭取畜牧養殖、能源建設項目,加大投入,一是積極申報現代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能源沼氣、石漠化治理、鞏固退耕還草、產業扶貧、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項目,夯實養殖基礎,改善養殖;二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充分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沼氣,這是養殖場處理糞尿等污物和清潔環境的較好辦法,又可以把糞便變成能源 (燃料),還可以利用發酵后的沼氣液渣做種植業的優質有機肥。
楊君彩 (1973-),女,大專,畜牧師,從事畜牧、草料科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