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 楊華 (四川省涼山州農牧局 615000)高嶺 (四川省雷波縣畜牧局 616550)
涼山州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現狀與分析探討
馬慶 楊華 (四川省涼山州農牧局 615000)高嶺 (四川省雷波縣畜牧局 616550)
闡述四川省涼山州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情況及方式方法,分析討論存在的利弊。對金陽絲毛雞、鋼鵝的保種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有條件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可行,加強執法才能使保護工作長期有效推進。
畜禽資源;品種保護;保種場;保種區;探討;涼山州
涼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千米,轄17個縣市。2006年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時,明確境內有涼山豬 (烏金豬)、涼山黃牛、德昌水牛、木里牦牛、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藏綿羊、涼山半細毛羊 (人工培育)、建昌馬、會理驢、金陽絲毛雞、瀘寧雞、巖鷹雞、建昌鴨和鋼鵝,共15個畜禽品種。
現有金陽絲毛雞、建昌鴨和鋼鵝,3個品種列入 《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662號)。烏金豬、德昌水牛、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瀘寧雞、巖鷹雞、金陽絲毛雞、建昌鴨和鋼鵝,共9個品種列入 《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2012年第24號公告)予以保護。截止2014年末,涼山州在國家和四川省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德昌水牛、建昌黑山羊、美姑山羊、瀘寧雞、巖鷹雞、金陽絲毛雞、建昌鴨和鋼鵝,共8個品種實施了具體的系統保護。
涼山州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品種及資源數量等條件,制定了相應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實施方案,在原主產區由縣人民政府公告劃定了4個保護區,并有6個養殖場參與開展了保種工作。原則上均按照 《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目標為保護各畜禽外貌特征及生物學特性和生產性能等;組織形式上采用保護區、保護區與保種場 (戶)結合、保種場、保種場與保種戶結合等不同的方式;采取了單父本家系等量輪回交配法、多父本家系保種法等不同的技術路線,經國家及四川省有關專家指導檢查認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在德昌縣劃定6個鄉鎮為保護區,保護區與保種戶相結合,組建了有獨立血緣的優秀種公牛10頭、基礎母牛760頭,分10組構成核心群。按方案采取3年輪換種公牛的配種制度。保護區現有公牛158頭,其中成年種公牛9頭。有母牛604頭,其中能繁母牛453頭。
在會東、會理兩縣各建有1個保種場。分別采用 “一場多點,場戶結合”的三級聯合繁育保種體系。會東縣羊場有種公羊及后備母羊69只,能繁母羊及后備母羊315只,組建了7個家系。會理縣羊場有公羊及后備公羊79只,能繁母羊及后備母羊497只,組建了8個家系。
在美姑縣劃定6個鄉構建成6個保種群。區內有美姑山羊存欄28950只,其中公羊3590只,母羊18400只。建立核心保種戶30戶,有公羊65只,母羊1520只。
保種場與保護區相結合。保種場有瀘寧雞1286羽,其中公雞129羽,母雞1157羽。保種核心群建成了65個家系,實行各家系等量留種,每個家系為1羽公雞,10羽母雞。保護區存欄瀘寧雞3864羽,其中公雞392羽,母雞3472羽。
在美姑縣劃定5鄉鎮為保護區。區內存欄巖鷹雞29160羽,其中公雞1260羽,后備公雞1100羽。基礎母雞23890羽,后備母雞2910羽。組建了5個保種核心群,有公雞120羽,母雞1750羽,分由50戶農戶飼養。
保種場核心群組建了12個家系,按公母比例1∶5進行組群,每個家系公雞5羽,母雞20羽。以720日齡為一個世代,家系繼代采用 “各家系等量隨機留種法”,除了淘汰病、弱、不符合品種特征的個體外,不做進一步選育,在達到留種指標的后備種雞中隨機留種,余下的達到留種指標的種雞提供給制種農戶進行擴繁。保種場現存欄金陽絲毛雞1148羽,其中成年公雞72羽,成年母雞420羽,育成雞230羽,雛雞426羽。
在德昌縣建立保種場,并采取保種場與保種區相結合的保種模式。保種場組建保種群85群,其中褐麻羽系31群,黃麻羽系31群,白胸黑羽系18群,白羽系5群。每群飼養1羽公鴨7羽母鴨。后備群29群,其中褐麻羽系11群,黃麻羽系12群,白胸黑羽系4群,白羽系2群。采取家系輪回交配。保護區現有建昌鴨存欄為2251羽,其中黃麻羽系1030羽,褐麻羽系1012羽,白胸黑羽系209羽。同時還在海拔2640米的布拖縣補莫村濕地建立建昌鴨擴繁點1個,飼養建昌鴨284羽,開展異地適應性放養飼養試驗。
在西昌市建成保種場。從2012年開始至今已組建33個多父本保種家系,每個家系由3羽公鵝和12羽母鵝組成,并留有備用種鵝。
(1)涼山州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具有 “三多”的特點。一是種類多,達8種畜禽。二是組織形式多,有保護區、保種場、保種戶多種形式。三是組織性質多,有國有事業保種場、民營企業保種場和保種農戶等。經過多年的實踐,表明保護工作采取保種場與保護區相結合的模式最為有效。國有事業場便于管理,但財政負擔重。民營企業工作效率高,但失去政府項目資金支持后極易轉向。農戶保種成本相對較低,但難以管理,易出現混群,導致血源不清、數據失真,保護失敗。因此,加強管理與后續資金的支持極為重要,否則保種工作和效果將不可持續。現階段,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強化管理,適時督促檢查是保證此項工作有效順利推進的必要手段。
(2)涼山州在牛、羊保種工作上,由于存欄數量相對較大,實行了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辦法,由保種場確保核心群質量,保護區擴群后向生產區農戶供種。例如:在生產區中用金堂黑山羊公羊與建昌黑山羊雜交,提高雜種羊的個體重和繁殖率效果非常顯著,受到了群眾和市場的歡迎,實現了保護與開發的結合,有力保證了保種工作的持續開展,這也證明有條件的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可行。
(3)由于金陽絲毛雞和鋼鵝數量極少,目前應以保種、擴群為主要工作,但采用多父本家系保種方式值得商榷。其主要原因在于兩個品種保種群均收集于相對隔離的農戶,血源相對獨立,易于建立清晰的家系,雖然單父本保種在資金投入、圈舍 (非籠養)需求等方面要求更高,但筆者認為從長遠看更有利于保種和今后的開發利用。因此,金陽絲毛雞和鋼鵝保種應采用單父本家系等量輪回交配法。
(4)要理清保種與選育的關系。保種的目的是保護現有的遺傳資源,要求畜禽外貌特征及生物學特性和生產性能等最好保持原封不動,但事實上在活體保種上不可能完全做到。保護工作追逐的是外貌特征及生物學特性等盡量少變或慢變。而選育和雜交利用希望的是突出某一項或多項外貌特征及生物學特性或生產性能,為此業界專家已有眾多的論述,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使兩者間有機結合確實不易。因此,必須根據具體的畜禽資源情況具體分析后才能確定。但務必要堅持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為輔的原則,切不可本末倒置。
(5)我國在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方面雖然有法可依,但在執法力度上有待加強。特別是保護區內私自濫引畜禽的現象和無序流動對保護工作極為不利。因此,在大力宣傳提高群眾法律意識的同時,還應抓好典型事件或案件的懲處,這樣才能保證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長期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