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開琴
黃連膏與祛腐生肌丹治療褥瘡108例
申開琴
2014~2015年, 本科收治褥瘡患者108例, 應用黃連膏與祛腐生肌丹治療, 取得滿意療效,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4~2015年收治的褥瘡患者108例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為:①多見于截癱、慢性消耗性疾病、深度昏迷等長期臥床患者。②多發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者肌肉層較薄, 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突出部位。③皮膚經常受潮濕及磨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④在繼續受壓部位出現紅斑、水皰、潰瘍三部曲病理改變。臨床分型包括:Ⅰ度:表皮無損傷, 只見皮膚色紅, 但解除壓迫30 min以上紅色尚無改善者, 此期為急性炎癥反應期;Ⅱ度:表皮色紅、糜爛、水皰, 組織缺損未及真皮, 創面濕潤呈粉紅色,伴有疼痛而無壞死組織;Ⅲ度:由真皮達皮下, 噴火口狀的組織缺損, 伴有滲出液和感染, 但幾乎無疼痛, 有壞死組織;Ⅳ度:深達肌腱及骨, 有滲出液和感染, 有壞死組織, 神經損傷時伴有劇烈疼痛。
1.2 方法
1.2.1 治療法則:此類患者長期臥床, 中醫認為久臥傷氣,氣為血帥, 氣虛則推動無力, 血液運行受阻, 瘀滯于經絡, 瘀滯日久生熱, 熱甚肉腐為膿, 而致難治性潰瘍。所以制定相應治則如下:健脾益氣、活血祛瘀、排膿生肌。
1.2.2 治療方法 內外合治, 以外為主。
1.2.2.1 藥物配制 ①外用藥的配制:a.祛腐生肌丹1號的配制。組方包括:黃柏、煅爐甘石、煅石膏、煅龍骨、紅升丹、京丹、炒象皮、冰片、兒茶、血竭等, 將以上藥物慢碾成粉至無聲, 儲瓶備用。b.祛腐生肌丹2號的配制。組方包括:煅爐甘石、煅龍骨、冰片、兒茶、血竭等, 將以上藥物慢碾成粉儲瓶備用。c.黃連膏的配制。組方包括:黃連、黃柏、當歸尾、姜黃、生地等, 將以上藥物入麻油內炸至枯黃為度, 撈去渣, 下黃蠟熔化盡, 用布將油濾凈, 入瓦罐內,以木棒不時攪動, 侯凝為度, 儲缸備用。②內服藥:褥瘡湯加減。主方:黃芪30 g、黨參30 g、茯苓15 g、野菊花15 g、銀花15 g、連翹15 g、川芎10 g、赤勺15 g、炒皂刺10 g。
1.2.2.2 治療方法 ①Ⅰ度褥瘡:外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清洗創面, 將黃連膏薄敷于消毒紗塊(紗塊面積稍大于創面)上, 在敷于創面, 換藥1次/d, 7次為1個療程。內服褥瘡湯, 1劑/d, 飯后溫服, 7劑為1個療程。②Ⅱ度褥瘡:將水皰刺破,捻干皰液, 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清洗創面, 之后將祛腐生肌丹1號直接上于創面, 最后將黃連膏薄敷于消毒紗塊蓋上,換藥1次/d, 7次為1個療程。內服褥瘡湯。1劑/d, 飯后溫服, 7劑為1個療程。③Ⅲ度褥瘡:將懸浮的壞死組織修剪后,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創面, 之后將祛腐生肌丹1號直接上于創面, 再將黃連膏薄敷于消毒紗塊蓋住創面, 換藥1次/d, 7次為1個療程, 待膿腐脫盡后, 將祛腐生肌丹2號換為祛腐生肌丹1號。內服褥瘡湯加山甲10 g、花粉10 g。1劑/d,飯后溫服, 7劑為1個療程。④Ⅳ度褥瘡:將懸浮的壞死組織修剪后, 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清洗創面, 之后將祛腐生肌丹1號直接上于創面, 再將黃連膏薄敷于消毒紗塊蓋住創面,換藥1次/d, 7次為1個療程, 待膿腐脫盡后, 將祛腐生肌丹1號換為祛腐生肌丹2號。內服褥瘡湯加山甲10 g、花粉10 g、山慈菇10 g。1劑/d, 飯后溫服, 7劑為1個療程。
1.2.3 護理方法 ①幫助患者活動或者移動, 不能移動的患者, 協助其翻身, 2次/h, 鼓勵患者在床上活動, 或在家屬幫助下進行肢體鍛煉。②指導患者正確的翻身方法。勿拖動,以免摩擦使皮膚破損。③久臥或久坐時, 應在骨突處置小墊,以防局部受壓。④每天用紅花乙醇(500 g乙醇泡30 g紅花, 1周后使用)按摩骨突處。⑤保持皮膚清潔, 每天用清水拭凈皮膚, 對被排泄物或汗液污染的衣物應勤換洗, 皮膚干燥者可用滋潤霜涂擦。⑥必要時可用水墊或氣墊床。⑦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不能進食者可用鼻飼法。⑧患者堅持每日系統內服、外敷藥。
1.3 療效評定標準 以創面肉芽生長及膿腐脫落情況為療效評價標準:無效:創面無進展, 甚至有惡化趨勢;有效:可見創面肉芽生長, 膿腐部分脫落;痊愈:肉長皮斂, 創面消失。
痊愈102例, 占94.4%;有效3例, 占2.8%;無效3例,占2.8%
褥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發生持續性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的組織潰爛壞死。患者因長期臥床體力極度虛弱, 氣血虧虛;又因身體局部長期受壓導致氣血運行失暢;加之護理不當致位于體表骨窿突和床褥之間的皮膚組織甚至肌肉因持續受壓, 局部缺氧, 血管栓塞、組織壞死而形成的慢性潰瘍。
祛腐生肌丹中, 煅爐甘石、煅龍骨、煅石膏、炒象皮收濕生肌;黃柏清熱利濕;冰片清熱消腫止痛;紅升丹、京丹拔毒去腐;兒茶、血竭活血祛瘀, 止痛生肌, 諸藥合用于創面, 直達病所。褥瘡湯中黃芪、黨參、茯苓、健脾益氣, 野菊花、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川芎、赤勺、炒皂刺活血化瘀,疼痛甚時加用山慈菇, 其內含秋水仙堿, 止痛效顯。諸藥合用,內外結合, 療效顯著。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94
2015-07-28]
400010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