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
介入治療術后兩種壓迫止血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徐雯
目的探究介入治療術后兩種壓迫止血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80例介入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給予普通繃帶包扎止血, 實驗組給予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進行止血。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比較分析。結果實驗組在焦慮、失眠、舒適度、穿刺部位損傷等方面均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介入治療患者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進行止血, 其可縮短患者的止血時間, 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介入治療;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臨床效果
介入治療是臨床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 其具有安全性高、創傷性小等優點。給予患者介入治療, 患者在術后極易出現血腫、出血等并發癥[1], 因此, 給予患者有效的止血方式進行止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2014年3月~2015年3月80例接受介入治療患者兩種壓迫止血方法的臨床效果作比較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80例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實驗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齡21~79歲, 平均年齡(52.36±7.58)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齡22~80歲, 平均年齡(51.36±7.5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接受介入治療, 在術后給予普通紗制繃帶進行壓迫止血。患者進行止血所用繃帶量為2卷/次, 費用為12元。
1.2.2 實驗組患者接受介入治療, 并在術后采用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進行止血, 繃帶規格為10 cm×2.5 m, 患者止血所用繃帶量為80~100 cm/次, 平均費用為10~15元/次。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具有伸展性、自粘性、可調性、表面透氣等特點, 同時其具有低過敏性, 適用于敏感皮膚。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介入治療, 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通過普通紗制繃帶進行壓迫止血, 在患者的傷口部位加無菌紗布, 包扎繃帶為8字型, 包扎的壓力以能摸到患者足背動脈搏動為準。采用沙袋壓迫, 壓迫時間約為6 h, 24 h之后,拆除繃帶。實驗組通過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進行止血, 將無菌紗布敷在患者傷口部位。通過十字包扎法為患者包扎,包扎前須準備2條40~50 cm的繃帶。一條繃帶的一端緊貼患者大腿內側中線, 稍微用力將繃帶拉緊, 并且繃帶要橫跨患者穿刺部位的無菌紗布[2]。另一條繃帶在患者大腿外側中線部, 止于患者下腰部腋后線處。之后使用沙袋壓迫止血,壓迫時間約為1 h, 24 h之后, 拆除繃帶。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接受介入治療患者經兩種壓迫止血方法治療后的焦慮、失眠、舒適度、穿刺部位損傷情況比較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中穿刺部位出現損傷2例,占4.00%;舒適度較差12例, 占24.00%;失眠10例, 占20.00%;焦慮8例, 占16.00%。對照組接受介入治療患者中穿刺部位出現損傷10例, 占20.00%;舒適度較差25例, 占50.00%;失眠27例, 占54.00%;焦慮19例, 占36.00%。實驗組在焦慮、失眠、舒適度、穿刺部位損傷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介入治療主要于患者的股動脈進行穿刺, 股動脈具有搏動明顯、固定、粗直等特點, 比較易于穿刺[3]。在患者穿刺部位進行有效的止血, 可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患者的疼痛感。
給予患者普通止血繃帶進行壓迫止血, 其不具有自粘性以及彈性, 患者在止血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繃帶松弛、解開、移位等情況, 并且患者經普通止血繃帶止血后, 需平臥6~8 h,對患者的正常活動造成了一定的不便[4]。
接受介入治療患者通過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壓迫止血, 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可明顯縮短患者平臥的時間, 并且透氣性較好, 具有一定的彈性, 不會對患者的舒適度造成太大的影響[5]。患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隨時進行相應的松緊調整, 其止血效果較好, 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本文結果顯示, 實驗組接受介入治療患者, 其通過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壓迫止血, 在焦慮、失眠、舒適度、穿刺部位損傷等方面均比普通止血繃帶壓迫止血的對照組患者存在明顯的優勢(P<0.05)。
綜上所述, 給予接受介入治療患者低過敏自粘性彈力繃帶壓迫止血, 可縮短患者的止血時間, 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董娟, 黃偉, 陳楠, 等.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兩種壓迫止血方法的比較.西南國防醫藥, 2011, 21(9):1011-1012.
[2]郭靜, 彭蓉.兩種壓迫止血法在肝癌介入治療術后護理中的應用.臨床護理雜志, 2010, 9(2):44-45.
[3]林春九, 朱慧.兩種經橈動脈介入治療后局部壓迫方法效果比較.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8(2):83-85.
[4]王利莎, 任麗, 李明秋, 等.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兩種止血方法效果比較.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1):106-107.
[5]楊春梅, 陳麗芳, 黃雄, 等.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應用兩種橈動脈壓迫止血器的效果比較.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2, 18(14): 2077-20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99
2015-06-29]
116027 遼寧省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