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軍 (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5005)
奶牛幼母牛培育措施
王云軍 (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5005)
奶牛幼母牛包括母犢牛和育成母牛。一般對6月齡以前的母奶牛稱為母犢牛,6個月齡以后直至初產的母奶牛稱為育成母牛。
奶牛母牛以乳用為主,利用年限長。從出生至初產為培育階段,在幼母牛時期,良好的飼養管理是培育高產奶牛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在幼母牛不同飼養時期,各部位生長強度也不一致。
一般初生的牛隨著年齡增長,體軀逐漸增高、增長、加寬。其中,體高是早期生長部位,體長和體深次之,寬度特別是后軀寬度是較晚生長部位。幼母牛正直生長發育強烈階段,如果長期飼養管理不當,會造成生長發育受阻,對體型、健康及產奶性能均有長遠不良影響。
(1)高營養水平對體型有利影響。營養水平高,幼母牛生長發育速度快,體軀各部位發育也快。
(2)高營養水平不利影響。長期高營養水平飼養,幼母牛過肥,不利于乳腺發育,對泌乳和繁殖都不利。
(3)低營養水平不利影響。營養水平低,生長發育延緩。一般體高、體長、管圍所受影響較小,體重、胸圍、腹圍等所受影響較大。因此,體型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母犢牛除喂適量的全乳外,加精料及干草能促使瘤胃發育。精料及干草對刺激瘤胃發育所產生的效果既有物理作用又有精料和干草共同發生的營養作用,精料及干草在瘤胃所產生的脂肪酸刺激瘤胃發育。據研究結果證明,喂全乳,加精料和干草,12周齡時,前兩胃的容積約為單喂全乳的兩倍,瘤胃乳頭少而大,同時胃組織重量約大兩倍,最明顯的變化是瘤胃的乳頭的高度急劇發育,并且瘤胃的乳頭的顏色也變為成年牛具有的暗褐色。
初生母犢牛對體溫調節能力差,不耐低濕與高溫的環境條件,初生后的適宜舍溫為20℃左右。
初生母犢牛沒有免疫力,常發生肺炎和下痢造成死亡。
育成母牛配種后在懷孕中、后期,乳腺組織處于高度發育階段,這一階段乳腺的發育情況,直接影響今后奶牛產奶性能的發揮。
飼養奶牛的主要經濟目的是產犢、產奶。因此,奶牛幼母牛培育的目標是:
(1)加強母犢牛護理,確保母犢牛全壯全活。
(2)成年奶牛一般體型大,體重適宜,產奶量大。幼母牛不同生長階段,調整營養水平適當,確保幼母牛體型正常發育和體重適宜增長,防止體型、體重發育受阻。
(3)奶牛是反芻動物,發達的瘤胃能夠充分利用粗飼料,母犢牛早期斷奶、早期補飼和幼母牛生長發育期間精料、粗飼料合理利用,確保瘤胃的正常發育又要防止草腹。
(4)加強幼母牛飼養管理,促進乳腺發育,提高終生產乳能力。
母犢牛飼養分3個時期,初生母犢牛飼養時期,哺乳期母犢牛飼養時期,斷乳期母犢牛飼養時期。
初生母犢牛是指初生至7~10d的小牛。初生母犢牛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及抗病力較弱,很易生病,造成死亡,要進行精心的護理。
初生母犢牛體溫調節中樞尚不健全,對低溫和高溫的抵抗力較弱,特別在嚴寒的冬季更應注意保持適宜牛舍溫度,防止母犢牛被凍死,初生母犢牛舍內溫度一般保持20℃左右。
母犢牛出生后應立即清除其口腔及鼻孔粘液,以免窒息而死亡,然后擦凈身上的粘液,放在母牛面前讓其舔干。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初生母犢牛消耗體內熱量,防止受涼、感冒,引起肺炎、下痢;另一方面母牛舔食初生母犢牛身上的羊水后,有利于子宮收縮,復原。
在距初生母犢牛腹部10~12cm處用消毒剪刀剪斷臍帶,擠出臍帶中的粘液,并用碘酒消毒,以免發生臍炎。
母牛分娩5~7d的乳為初乳。初乳色深黃而粘稠,對母犢牛生長有特殊的作用。初乳比常乳的總干物質多,在總干物質中,除了乳糖較少外,其他含量都較常乳多,尤其蛋白質、灰分和VA的含量。在蛋白質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對增強母犢牛的抗病力起關鍵作用。初乳中有較多的鎂鹽,有助于母犢牛排除胎糞。此外,初乳也含有較高的VA和胡蘿卜素,對母犢牛的健康和發育也有著重要作用。在母體血液中,免疫球蛋白不能穿過胎盤傳給母犢牛,所以初生母犢牛沒有免疫力,只有當母犢牛吃到初乳后,免疫球蛋白以未經消化的狀態透過腸壁被吸收入血后才具有免疫力,但是隨著母犢牛出生時間的延續,由于腸壁閉鎖,吸收未經消化球蛋白的作用將消失。母犢牛出生時對初乳免疫球蛋白吸收率最高,大約50%,20h僅能吸收12%,36h后僅能吸收少量或不吸收。此外初生母犢牛的真胃未分泌胃酸,易繁殖細菌,為此,應盡早哺喂初乳。母犢牛在生后1h內吃到初乳。第一次初乳的喂量不可低于1kg,初乳日喂量應高于常乳,可喂到體重1/6,日喂次數不少于3次。實際生產中,一般每天喂3次,吃飽吃足即可。擠出的初乳應立即哺喂,如乳溫下降應水浴加熱至35~38℃。過高會使初乳凝固,過低可導致母犢牛下痢。
3.2.1.1 人工哺乳
初生母犢牛在初乳期過后,即7d后,初生母犢牛從產房轉入單棚犢牛舍,開始喂常乳。喂奶要定時、定量、定溫,使犢牛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使其消化器官有規律的活動,以利于其消化吸收。根據母犢牛的體重、月齡,定量飼喂,常乳量可以為體重的10%。乳溫為35~38℃,夏季可降為35℃,冬季可提高38℃。
3.2.1.2 早期補飼
母犢牛早期補飼可提高胃腸和消化系統的發育,特別是瘤胃的發育,也節省大量全乳,降低培育成本。母犢牛一般從7日齡后喂開食精料,精料中適量添加抗生素、維生素、微量元素,15日齡的母犢牛可讓其自由采食優質干草或優質青貯飼料。
3.2.1.3 早期斷乳
當母犢牛哺乳至50~70d時,精料采食量達0.5~0.7kg時,即可斷乳。早期斷乳可提前到30~45日齡,每天精料采食量達到0.7kg以上時即可斷乳。飼喂精飼料一定要保證適口性好,營養均衡,易消化。
(1)加強牛舍衛生管理,經常清掃圈舍,墊草要勤換勤曬,保持犢牛生活環境清潔、干燥,牛舍每周消毒一次,運動場每月消毒一次,犢牛每日刷拭一次。
(2)供應清潔飲水,任其自由飲水,天氣寒冷時應提供溫水。
(3)天氣晴朗時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3.2.3.1 斷奶期母犢牛的飼養
母犢牛斷奶后繼續喂給斷奶前精、粗飼料,隨著月齡和體重的增加逐漸增加精飼料,至3~4個月,一般每天精料1.5~2kg,粗飼料質量差,精料可增至2.5kg。精料的喂量,可視母犢牛的體重、粗飼料質量而定。一般選擇優質干草自由采食,盡量少喂青貯多汁飼料。
3.2.3.2 斷乳期母犢牛的管理
一般采用散放為主,自由采食,自由飲水,保證飲水質量,飼料新鮮,圈舍清潔衛生。
育成母牛既不產乳,在初期又未懷孕,也不象母犢牛那樣患病,死亡率低,因而,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管理上可以較母犢牛粗放,但是,飼養上營養水平不能降低。因為,這一時期是預定年齡配種及懷孕時期,其體重需要達到配種要求,其體長、體寬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比例增長,才能保證達到成年體重、體型;瘤胃發育進一步增大,基本成熟,瘤胃培育的機會不能錯過;也是乳腺發育重要階段;由于早期斷乳對增重等的影響也需要得到補償。因此,育成母牛對體型、體重、瘤胃、乳腺培育的意義較母犢牛尤為重要。
此階段是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在其6~9月齡更是如此,此階段母牛處于性成熟期,體軀向高度和長度方面急劇生長,這一時期由于牛能較多利用粗飼料的特點,盡可能利用一些粗飼料,主要是干草、青草,不過在初期瘤胃的容積有限,未能保證采食足夠的粗飼料滿足奶牛生長發育的需要,應需喂給一定的精料,精料一般約為1.5~2kg,粗飼料一般為體重1.2~1.5%。可視牛體大小和粗飼料質量而定。在此時期,以適量的青貯之類的多汁飼料替換干草是完全可以的,若過多使用,則瘤胃容積不足,有可能影響發育。
這一時期飼養注意兩點: (1)控制精料的喂量,精料多,則能量過高,導致母牛過肥,大量的脂肪沉積于乳房中,影響乳腺發育和日后泌乳量; (2)控制飼料中低質粗飼料用量,如果其用量過高可能導致瘤胃過度發育而營養不足,造成草腹低矮的不良體型。
此階段育成母牛消化器官的容積進一步增大,消化器官發育接近成熟,同時又無妊娠和產乳的負擔,如能吃到足夠優質粗飼料就基本能滿足營養的需要,如粗飼料質量差時適當補喂少量精料。一般根據粗飼料質量及牛體大小喂給1~4kg,并注意補充鈣、磷、食鹽和必要微量元素。
這一時期飼養注意要點是保證適當的營養供給。營養過高會導致育成母牛配種時體況過肥,易造成不孕,或以后難產;營養過差,使母牛生長發育受到抑制,16~18月齡無法達到配種體重,從而影響配種時間。
當育成母牛受胎后,一般情況下,仍按育成母牛飼養,僅在分娩前2~3個月才加強營養。進入分娩前2~3個月這一時期,除了本身繼續生長發育需要營養外,胎兒迅速增大需要營養,同時,準備泌乳需要的營養,此時期應給優質粗飼料,可根據育成母牛的膘情,逐漸增加精料4~7kg。
這一時期飼養的注意要點是育成母牛不宜過肥。
舍飼育成母牛每頭運動場面積在15m2左右,每天不少于2h。育成母牛一般散養,除了惡劣天氣外,可終日在運動場活動。刷拭牛體可以保持牛體清潔,促進血液循環和牛皮膚代謝,保證牛健康生長。每天應刷拭1~2次,每次不少于5min。
從10月齡開始,每年春秋季節應修蹄一次,保證牛蹄健康。
乳房按摩可促進乳腺發育和產后泌乳量的提高。對于育成母牛,12月齡以后可每天進行乳房按摩,每天一次,可促進乳腺發育,特別是對于育成母牛,配種后在懷孕中、后期,乳腺組織正處于高度發育階段,可每天進行乳房按摩,可促進乳腺發育,對提高產乳量是有利的。乳房的按摩一般從妊娠5~6個月開始,每天一次,每次3~5min,至產前半個小時停止按摩。
一般育成母牛體重達到成年奶牛體重70%,方可進行配種,中國黑白花奶牛,成年奶牛體重育種目標要求是550~650kg,16~18個月齡體重達到385~455kg左右即可配種。當育成母牛體重沒有達到一定要求的體重時即配種、受胎,在分娩后、母牛除了支付產乳的營養外即沒有足夠的營養用來支付增重的需要,從而導致成年奶牛體重過低。如果配種較晚使生產乳量減少,同時乳腺的發育受到影響,后軀寬度的發育受到影響。
奶牛育成母牛產犢后幼母牛培育結束,奶牛幼母牛進入成年母牛飼養管理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