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農牧局畜牧水產辦 075500)
牛羊寄生蟲病的防治分析
李強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農牧局畜牧水產辦 075500)
寄生蟲病是牛羊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具有種類多、分布面積廣、傳播方式多種多樣等特點,若不能及時防治,極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然而,因為牛羊寄生蟲病的發展較為緩慢,故容易被忽視。因此,對于牛羊寄生蟲病,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鑒于此,本文主要對牛羊寄生蟲病的常見種類及防治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牛羊;寄生蟲病;防治
在經濟的快速發展背景下,養殖業的發展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一些山區,牛羊等畜牧養殖已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然而,在養殖業中畜群感染寄生蟲病的問題也非常嚴重。當牛羊感染寄生蟲病后,則會影響畜禽產品質量,進而直接影響到養殖場的經營效益,同時也會威脅到牛羊以及人們的生命安全[1]。以下主要簡要分析了牛羊常見寄生蟲病的防治對策。
在牛的日常活動中,經常可見成群的成年蠅。在這些成年蠅的干擾下,牛會受驚嚇并發出吼叫。此外,更顯著的一個現象為:牛背會出現皮膚病,或是出現少量隆起處。針對該類疾病,應采取的措施:如果是皮膚內的幼蟲,可將濃度為3%左右的敵百蟲溶液涂抹于牛背;如果是二期或者三期的幼蟲,可使用3%敵百蟲溶液或濃度為50%左右的樂果酒精溶液進行注射。口服皮蠅磷也可取得一定效果。另外,用力擠出牛身皮膚穿孔處的幼蟲,再進行相關處理也可。
出現該癥時,患牛出現發熱癥狀,且肝部存在壓痛,濁音區擴大,反應比較遲滯,偶爾還會伴隨腹瀉、腹痛等癥狀,甚至猝死。如果是慢性型,則會伴隨食欲不振、貧血消瘦、口腔粘膜蒼白、胸部或腹下水腫等現象。若為妊娠期母牛,產奶量則明顯減少,且還可能導致流產的嚴重后果。防治:該癥常使用硝氯酚或是硫雙氯酚等藥物治療。預防:認真完成驅蟲工作,并定期進行驅蟲活動;如果在疫區,一般是冬末春初分別進行一次;做好糞便的收集工作,特別是找驅蟲后排泄的糞便,應收集在一起再對其衍生物熱處理。此外,飲水問題也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應將椎實螺消滅殆盡。
一般來說,羊消化道內會積存有大量的線蟲,且種類繁多,而各種消化道線蟲會在羊體內發生混合感染,給羊群帶來一系列危害,常見的如消瘦、胃腸炎、消化機能障礙等,這也是春季羊只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2]。另外,各種消化道線蟲誘發的疾病相似,尤以仰口線蟲、食道口線蟲等危害性最大。
該類寄生蟲多存在于第四胃中,少數寄生于小腸內。大型線蟲是第四胃中最多的一種,其頭部呈尖細狀,口囊小且內含矛狀小齒,渾身為紅色,主要是經常性吸血所致,頸乳突會向后側方伸展,形狀為錐形。雄性的平均長度約為17mm,交合刺呈短粗狀,尾部有小鉤。雌性長度為29mm左右,生殖器及消化器分為白色、紅色,因為兩者纏繞狀似麻花,因此稱之為捻轉血矛線蟲。
該類寄生蟲主要寄生于大腸內,頭部呈細尖狀,體型相對較大,呈乳白色,其口囊為圓筒形,淺且小,外周則有一個口領,口緣存在葉冠。另外,有些種類由于表皮膨大極易形成頭泡。雄性長度約為14mm,交合刺共兩對,且較一致,交合傘也發達。磁性長度約為19mm,陰門較發達。
該類寄生蟲可歸為體外寄生一類,全身顏色以棕色為主,長度5mm左右,無翅膀,頭部短,口器尖利,故容易吸血。成蟲可在羊身被毛中完成從生至死的經歷。雌蟲產下幼蟲后,幼蟲經歷蛹的蛻變后變成蟲。如果感染嚴重,還會伴隨體重下降、貧血等癥狀。當出現瘙癢癥狀時,羊會變得不安靜,并時而使用牙齒撕咬發癢處,嚴重影響了皮毛質量。
該類寄生蟲多出現于盲腸內,長度約為20~80mm左右,顏色為乳白色。其前部為毛發狀,且呈細長狀,常被包在盲腸腸粘膜中。后部則呈短粗狀。因為該類寄生蟲形似鞭子,又名鞭蟲。若為雄性,則存在一根帶鞘交合刺;若為雌性,尾部則較直,排出蟲卵主要以黃褐色為主。
該類寄生蟲的生存環境主要是在小腸及第四胃,蟲體壁較薄,易在水中破裂。細頸屬線蟲種的差異較大,而區別其種類的一個重要依據則是交合刺末端的形狀[3]。雌蟲尾端會出現小刺,陰門位于體后部,蟲卵較大,能夠容易區別于其他線蟲卵。
防治對策:除了刺蠅及蛇外,許多牛羊寄生蟲都可通過藥浴或者藥涂的方式進行治療。現階段,六六六、敵百蟲、蠅毒磷、敵敵畏等是防治牛羊寄生蟲的常用藥物。而對于會飛的生物或是蛇,則很難采用涂藥方法[4],應用針對性方法。另外,還應認真對待以下這幾方面的工作:①加強對養殖人員基礎知識的教育及培訓,使其認識到牛羊寄生蟲病的危害性;②采用科學的飼養方式,減少寄生蟲病的發生;③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對糞便進行無公害處理。
在畜牧養殖業中,牛羊是重要的資源,其健康狀況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畜牧業的發展。對于牛羊而言,寄生蟲病是危害其健康的重要禍源,故必須注重對牛羊寄生蟲病的預防及治療。
[1]陳隆全.牛羊寄生蟲病的診斷與防治探討[J].畜禽業,2014(02):80.
[2]劉順瓊,王樹,張永忠,等.牛羊寄生蟲病的防治對策分析[J].湖北畜收獸醫,2013(06):67-69.
[3]濤華.淺談牛羊寄生蟲病的防治[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2(07):42-43.
[4]王光雷.牛羊寄生蟲病的綜合防治[J].獸醫導刊,2013(1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