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成
(遼寧省建昌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5300)
豬瘟防疫失敗的原因及改進措施
張國成
(遼寧省建昌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5300)
豬瘟病是養豬業的第一大敵,搞好豬瘟病的防控至關重要,我國研制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為全世界防控豬瘟做出了巨大貢獻,許多國家用我國的疫苗消滅了豬瘟。但是我國仍依賴豬瘟疫苗的持續免疫在控制著豬瘟疫情,并時常出現免疫失敗,導致豬瘟病情發生。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和臨床實踐,就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和改進措施談談自己的意見。
目前豬群普遍存在著多病原隱性感染,藍耳病、圓環病毒、偽狂犬、附紅細胞體、霉菌毒素等均可導致豬群免疫力低下,免疫活性細胞受到抑制,對豬瘟疫苗的免疫應答反應薄弱,不能產生有效的保護抗體來抵抗野毒的侵襲。這是造成很多豬場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
目前基層免疫有很多盲目性,不能通過抗體檢測來確定最佳的免疫時機,母源抗體水平不易確定,哺乳期免疫易受母源抗體干擾,斷奶后免疫時,母源抗體殆盡,易形成免疫空白期。二免間隔時間過短,易造成抗體中和,導致注苗后4~10d,出現豬瘟。
目前的疫苗免疫期根本達不到一年,甚至僅能維持兩個月的有效保護,因此育肥豬的60日齡2免后,不能確保到出欄。
有些養殖戶在斷奶、換料、去勢、疾病、外購剛引進時就同時做疫苗,有的甚至幾種疫苗同時做,由于多種強應激的因素干擾,導致免疫失敗。
有些養殖戶使用的針頭不標準,針頭不夠長,且針頭過粗,打在脂肪層,有時針一撥出,疫苗就流出來,起不到免疫效果。
應該冷凍的放在冷藏室,運輸過程中失溫光照,多環節轉手,在不同溫度下多次冷熱交替,使疫苗的有效活毒減少,有些人沒有使用專用稀釋液,也會影響疫苗的效力。
養豬講究綜合防治措施,在環境和營養上給豬群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和免疫基礎,做好藍耳病等其它免疫抑制病的防疫措施,不用霉變飼料,確保豬群脫離亞健康。
頻繁出現豬瘟病情的豬場,應該對不同群體均要進行一次抗體檢測,目前各縣級疫控中心都能進行該項目的檢驗,根據檢測結果,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并對有明顯癥狀的豬盡快淘汰,減少病原傳播。
母豬產后20d和仔豬同時免疫,并且劑量要足,一般是正常用量的4~5倍,以后母豬跟胎,每胎免疫一次;仔豬50日齡2免,100日齡3免。
一定等豬群穩定應激反應一小時再做疫苗。
大豬場可以直接到縣里取苗,自己操作,根據豬的大小選擇不同長度的針頭,確保打入肌肉層,并且一頭豬一個針頭。
總之,豬瘟的免疫工作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消滅豬瘟的路還很長,豬瘟疫苗毒株幾十年來在多代豬的體內繁殖適應,最終毒力能否返強,單靠疫苗免疫,不搞野毒凈化,也是難以消滅豬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