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義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太平鎮畜牧獸醫站 678205)
淺談羊快疫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
楊紹義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太平鎮畜牧獸醫站 678205)
羊快疫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在綿羊身上發生,病羊發病迅速,病程極短,死亡率高,嚴重影響羊群的健康,通過分析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診斷,提出防治對策。
羊快疫;診斷;防治
羊快疫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在綿羊身上發生,病羊發病迅速,病程極短,最為顯著的臨床特征是真胃出血。腐敗梭菌一般以芽胞體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進入羊消化道后多數不發病,但是遇到氣候驟變、陰冷潮濕的季節,羊在寒冷、饑餓的情況下抵抗力降低,很容易發病[1]。羊快疫病發病迅猛,死亡率高,嚴重影響羊群的健康,同時給羊養殖戶帶來重大的損失,本文將從羊快疫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對策角度進行解析。
羊快疫的病原為腐敗梭菌,革蘭氏陽性的厭氧大桿菌,菌體正直,兩端鈍圓。在病羊死亡后對其臟器進行解剖發現,病羊的肝臟經過膜觸片染色后鏡檢。通常能看到大量的長絲狀無關節菌體。這一鏡檢特點對于本病的診斷具有較高價值。腐敗梭菌能夠在自然界產生芽胞,沒有莢膜生成,羊在進食了被芽胞污染飼料和飲水后芽胞進入羊消化道,通常情況下不會發病。當氣候驟變、陰冷潮濕時,羊在寒冷、饑餓狀態下,腐敗梭菌芽胞會產生多種毒素導致發病。綿羊多發羊快疫病,病羊通常為6~18月齡。羊快疫病具有地方流行性,發病率約為15%左右,病死率高達90%以上。
羊快疫病多因寒冷低溫誘發,因此本病的多發季節為秋冬、春初的寒冷季節。此時由于氣候驟變,天氣降雨污染了羊飼料,或者羊食用了帶有霜凍的飼料而誘發羊快疫病。病羊發病后可突然死亡,病程極短。病程較長的病羊精神抑郁,離群坐臥,或者有運動失調的現象。病羊有口吐帶血泡沫癥狀,腹部脹滿伴有腹痛;一些病羊在死亡前出現 “紅眼”癥狀,這是由于結膜充血引起的。病羊有的體溫高達41℃,有的體溫仍屬正常范圍。病羊在發病后期會出現昏迷狀態,全身器官衰竭。病羊死亡后需要立刻進行病理解剖,否則長時間擱置后會發生腐敗,影響檢查結果[2]。
病羊的胸腔有至少1000ml的積水(淡黃色),暴露在空氣下會凝固。肺水腫、部分肺葉出血。心臟腫大,大血管內可見凝固的血條。肝臟腫大、黑紅。膽囊腫大約兩倍,有的發生破裂;真胃出血、粘膜壞死。
羊快疫病具有地方流行性,因此每年春初都要及時在易感地區進行疫苗預防,注射 “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黑疫、羊猝疽”四聯菌苗。注射劑量為射3~10ml,14d后獲得免疫力,可產生8個月的免疫保護期。
秋冬季、初春氣候寒冷且氣候變化快,牧草返青遲且有霜凍,羊不僅吃不飽而且吃到有霜凍的牧草后容易誘發本病。因此,為避免羊發病,初春放牧不宜過早。不到腐敗梭菌易繁殖的低洼潮濕草地放牧,盡量在地勢高干燥的草地上放牧。
盡量避免喂食苜蓿草或者露水草,雨天不要放牧。疫區羊群禁止飲用地溝水和污水、死水,減少細菌感染幾率。為了增強牧草的吸水性避免羊出現腹瀉,在放牧前可以先喂一些干草增強吸水性,或者在飲水中加鹽或飲用100ml的10%石灰水,避免羊的胃腸發酵。
應該早發現早治療,在發病初期可以通過磺胺類、抗菌素進行治療。病羊死亡后將其尸體于干燥處深埋,決不可食用。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危及羊群則要對全群羊投服100ml的2%硫酸銅水,或100ml的10%生石灰水。如果在放牧之處發現病羊,這時需要立刻由原地放牧,改到地勢高的干燥處放牧,干燥的牧草可以吸收水,改善腸道環境。在病羊發病后可以適當喂食抗菌素,同時配伍大黃蘇打片,兩者配合使用的療效更好。
[1]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第4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156-157.
[2] 李文昌,趙海蓮,李玉花,等.淺析羊快疫病的診斷與綜合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2011(5):42-43.
[3]李宗文,任靜,等.羊快疫的綜合防治措施[J].農村科技,2012(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