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不同類型小兒呼吸道感染對器官功能影響的臨床評價
李芳
目的通過臨床研究發現不同程度類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對相關器官的功能損傷程度的差異。方法80例小兒呼吸道感染為診斷就診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38例上呼吸道感染作為上呼吸道感染組,42例肺炎(包括重癥肺炎)患兒作為肺炎組。記錄并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心肌酶譜、生化肝功、血細胞分析、胸部正位片等檢查結果。結果上呼吸道感染與肺炎對其他器官功能損傷程度有差異。結論小兒呼吸道感染可累及其他器官功能, 感染程度越重, 影響越明顯, 應及早采取相應防治措施。
小兒呼吸道感;染器官功能
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兒童常見疾病,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曾經是發展中國家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上發現一部分呼吸道感染特別是重癥患兒, 容易引起其他器官的損害, 常見于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等, 少數病例損傷嚴重的, 如果未及時就醫治療, 可危及生命。本研究以80例呼吸道感染小兒作為研究對象, 為臨床工作提供指導,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以小兒呼吸道感染為診斷本院就診的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 患兒年齡6個月~13歲。按照感染程度將所有的患兒分為上呼吸道感染組38例和肺炎組(包括重癥肺炎)42例, 排除患有基礎疾病(如:各種心肌病、肝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血液系統疾病等)的小兒。
1.2 方法 記錄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及心肌酶譜、生化肝功、血細胞分析、胸部正位片等輔助檢查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年齡特點 本研究顯示上呼吸道感染組患兒發病集中在7~9歲較高年齡段, 占同組病例數為66.15%。肺炎組的患兒發病年齡較小(0~3歲為主), 占同組病例數52.38%。在高年齡段(10~13歲), 呼吸道感染幾率比較低。表明低齡兒童容易患肺炎, 高齡兒童呼吸道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是比較常見的。
2.2 兩組患兒的臨床特點
2.2.1 臨床癥狀特點 本文研究上呼吸道感染組中發熱患兒為26例, 占68.42%。肺炎組患兒發熱36例, 占85.71%。肺炎組患兒均有程度不同的咳嗽, 其中5例患兒出現輕度喘息, 占11.90%, 咳嗽時伴有明顯胸痛者4例, 占9.52%。肺外器官損害癥狀發生46例, 出現心血管系統改變28例, <7歲16例, ≥7歲12例, 臨床變現為胸悶、氣短、乏力等, 均出現CK-MB升高, 其中心電圖異常改變者3例, 表現為ST段輕度抬高。26例出現消化系統癥狀, 臨床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 肝功能異常者13例, 表現為ALT值升高, 血常規檢查發現粒細胞減少者23例, 粒細胞絕對值<1.5×109/L,多見于肺炎組。
2.2.2 輔助檢查項目
2.2.2.1 血細胞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組患兒白細胞數有部分升高, 表現在不同分數升高, 提示相對應感染。肺炎組患兒多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 提示病原體多為細菌, 亦不除外其他病原體, 其中有部分患兒中性粒細胞低于1.5×109/L。
2.2.2.2 生化肝功與心肌酶譜 上呼吸道感染組出現ALT升高2例, 占5.26%;肺炎組ALT升高14例, 占33.33%。心肌酶譜中CK-MB增高28例, 其肺炎組25例, 上呼吸道感染組3例,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3 胸部正位片:肺炎病例均可見點片狀陰影, 上呼吸道感染組未見異常。心電圖:肺炎組部分患兒出現竇性心動過速或ST輕度上抬改變。
小兒呼吸道感染易引起其他器官功能損害, 感染越重,程度越明顯。相對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易于引起相關損害。隨年齡增長小兒患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可能會有差異, 年齡較大則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年齡較小易于感染肺炎, 少數可進展為重癥肺炎。
近年研究發現, 病毒性心肌炎與呼吸道感染關系密切,1993年Mishy認為心力衰竭是嬰幼兒肺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動物的實驗證實肺炎時由于病原產生的毒素刺激和低氧血癥等綜合因素可以導致心肌損害。實驗室檢查項目中, 對于反映心肌損傷的, CK-MB測定的陽性診斷率為97.5%, 特異性為100%。小兒抵抗力低, 特別是年齡<3歲小兒, 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引起心肌損傷。生化肝功異常主要表現相關酶類及蛋白類異常, 而酶異常出現較早, 更有臨床意義, 相關研究亦表明ALT相對肝臟具有特異性。血液系統異常表現為,白細胞減少, 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為主。白細胞減少原因很多, 大多與感染有關, 也有學者認為這與免疫因素有關,由于中性粒細胞的減少, 白細胞總數沒有明顯的增加, 很容易被忽視, 影響治療。
綜上所述, 在臨床上對呼吸道感染患兒尤其肺炎或重癥患兒應及早完善相關的檢查, 特別要檢測心肌酶譜及生化肝功等項目, 發現異常者后, 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基礎上, 早期給予營養細胞、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對癥治療。
[1]Mishra S, Kumar H, Annad VK, et al. ARI control program result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J Troppediatr,1993,39(5):288-292.
[2]劉海櫻, 賁曉明, 吳美恩.新生兒肺炎治療后肺功能改變及其臨床意義. 臨床兒科雜志,2003,21(2):792-793.
[3]許少輝, 王愛華, 楊宗岳,等. CK-MB試劑盒研制和臨床應用評價.上海醫學檢驗雜志,1991,6(3):206.
[4]諸澎偉, 沈南平, 葛婷婷.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心肌酶的變化及意義. 山東醫藥,2004,23(7):32.
[5]Morse RP, Rosmn NP. Diagnosis of occult muscular dystrophy: importance of the “chance” finding of elevated serum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ie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1993,122(2):254-256.
[6]阮大寶.小兒支原體肺炎肺外并發癥及其發生機理的探討. 實用兒科雜志,1989,4(6):3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64
2014-11-17]
116100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