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亞瓊
術前定位和護理干預對老年腸造口并發癥的影響
褚亞瓊
目的探討術前定位和護理干預對老年腸造口并發癥的臨床效果。方法56例腸造口患者, 術前行造口定位, 術后進行全方位的造口護理干預, 預防腸造口并發癥產生。結果56例患者行術前造口定位后, 出現并發癥11例(19.6%), 其中3例術后皮膚黏膜分離,2例出現造口滲血,2例造口周圍炎,1例造口狹窄,2例腸管脫落,1例造口回縮。其余患者無并發癥產生, 均痊愈出院。老年腸造口并發癥患者經過全程性護理干預后恢復正常。結論針對老年腸造口患者行術前造口定位和術后造口護理干預能夠消除患者對造口的抵觸感, 主動積極地參與造口定位和護理, 從而減少造口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術前定位;老年腸造口;并發癥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機體抵抗力低下, 體內各種臟器功能日漸衰竭, 而腸造口手術必然會嚴重損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作者將探究術前定位和護理干預對老年腸造口并發癥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本院腸造口患者56例, 其中男34例, 女22例, 年齡51~85歲, 平均年齡(52.3±8.6)歲。56例患者中51例為永久性腸造口,5例臨時腸造口。
1.2 方法
1.2.1 術前定位
1.2.1.1 造口定位 造口定位一般由床位醫師、造口醫師以及醫護人員合作完成。在定位造口位置前要詳細調查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 若肥胖者在選擇造口位置時要確保患者看清造口位置的前提下向上垂直調整位置;若身材瘦弱者在定位造口位置時要偏向內側。直腸癌患者一般選擇乙狀造口,造口位置選定在臍與左髂前上棘連線的連接處最為理想;而橫結腸造口一般選擇在劍突與臍連線中間的右側部位, 橫結腸造口選定時要患者在平臥位、坐位、站位時分別觀察該點是否處于皮膚平整的中央位置。
1.2.1.2 造口周邊消毒 根據最終定位的造口位置, 采用消毒水對造口周邊的肌膚進行消毒處理, 用油性筆標記, 然后用透明薄膜覆蓋造口處。
1.2.1.3 在患者知情的情況下撕開造口袋, 觀察造口位置是否安全可靠。造口師將裝有1/3清水的造口袋粘貼于患者的造口位置處, 及時詢問患者對造口袋的感受, 在患者完全同意并接受造口位置的情況下安排手術。
1.2.2 并發癥護理
1.2.2.1 皮膚黏膜分離 皮膚黏膜分離作為腸造口并發癥之一, 引發該類并發癥的主要原因是肥胖、造口處縫合不嚴密以及造口處細菌感染等。針對皮膚黏膜分離的患者在更換造口袋時要密切觀注患者造口處周邊肌膚狀況, 及時清除壞死組織, 皮膚壞死組織面積較大者可采用銀離子敷料填充;面積較小者可噴灑造口粉餅用防漏膏填塞, 確保造口底板在皮膚黏膜分離處的上方[1]。本次研究中有3例出現造口皮膚黏膜分離, 經過上述處理后狀況明顯改善。
1.2.2.2 造口滲血 造口滲血主要原因是腸造口出黏膜血運豐富, 在摩擦和碰撞的刺激下, 腸造口處黏膜易發生破損。造口滲血常發生在術后2 d內, 要避免患者造口滲血, 醫護人員要叮囑患者用柔軟衣物和床被, 防止腸造口處與硬物碰撞和摩擦。一旦發生滲血要及時用生理鹽水輕輕擦拭, 并使用沾有1∶1000腎上腺素液的藥棉覆蓋造口行止血處理[2]。本次研究有2例造口滲血, 經過上述生理鹽水和腎上腺素液消炎處理后止血。
1.2.2.3 造口周圍炎 老年患者身體體質各異, 平臥、坐位、站位時腹部高低不平整不明顯, 因此在粘貼造口袋時應當使用造口輔助產品, 從而避免粘貼不嚴實發生。倘若發生造口周圍炎可采用消毒水清晰, 并詳細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使用造口袋和造口粉的方法。本次研究中有12例出現造口周圍炎, 造口處肌膚有明顯水腫, 應用10%高滲鹽水濕敷,2~3次/d, 濕敷2 d后炎癥消失。
1.2.2.4 造口狹窄 造口狹窄是指周邊縫合不嚴密、血運不暢、造口黏膜皮膚感染、皮膚瘢痕組織回縮局部缺血等引起的漿膜炎, 從而引起肉芽增生、瘢痕組織收縮, 并形成環形的新生組織。要避免造口狹窄在術前要做好腸道清理措施,防止造口污染。具體做法:食指帶消毒后的指套, 涂抹液狀石蠟后慢慢插入造口, 持續5~10 min/次, 2次/周左右, 本次研究中有1例造口狹窄, 通過上述方法后擴張造口后患者痊愈。
1.2.2.5 腸管脫落 腸道脫垂主要與患者術后的劇烈運動、用力排便或咳嗽有關。因此要避免腸管脫落, 在粘貼造口袋時要選擇一件式的造口袋, 掌握科學準確的造口袋粘貼技術,對口要精準、尺寸要適當。本次研究中有1例腸管脫落, 經過腸管還原后, 腹帶無脫垂現象。
1.2.2.6 造口回縮 造口回縮與肥胖體質有關。針對肥胖體質患者要仔細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 科學選定造口位置,并使用造口腰帶配合凸面底板, 教會患者預防性擴肛[3]。本次研究中有1例造口回縮, 患者經過正確運用造口腰帶指導后, 造口回縮緩解。
56例患者行術前造口定位后, 出現并發癥11例(19.6%),其中術后3例皮膚黏膜分離,2例出現造口滲血,2例造口周圍炎,1例造口狹窄,2例腸管脫落,1例造口回縮。其余患者無并發癥產生, 均痊愈出院。老年腸造口并發癥患者經過全程性護理干預后恢復正常。
腸造口是一種將病變的腸斷切除并將一段健康的腸管拉出并與體表的靠口連接的手術方式。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大腸癌, 而腸造口是治療大腸癌的手術方式之一, 而腸造口的位置選定是否合理關系到腸造口的功能性和后期規范護理。老年腸造口主要是治療腸道癌的手術方式, 腸造口改變了人體糞便的正常排出出口, 將排出口轉移到腹部, 腹部的腸造口不能受人體隨意控制, 因此會對患者的身心造成極大的陰影。術前造口定位能夠讓患者盡量熟悉造口的位置, 習慣造口袋的存在, 從而消除患者對造口的抵觸感, 主動積極地參與造口定位和護理, 從而減少造口并發癥發生,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尹桂榮, 劉煥巧, 牛俊, 等. 保定市醫護人員對腸造口定位認知狀況的調查. 護理研究,2010,24(1):205-206.
[2]朱守林.68例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切口及造口的護理. 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162-1163.
[3]劉婷, 杜月娥, 徐為. 老年患者腸造口的術前定位與護理.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0):40-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54
2014-11-03]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