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蘭
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研究
郭慧蘭
目的探討術前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方案對局部中晚期宮頸癌的近期療效。方法對病理組織學確診的56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進行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進行靜脈化療, 并對比化療前后腫瘤體積變化、手術切除率及盆腔淋巴結轉移情況及術后病理變化。結果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方案進行術前化療可使腫瘤體積變小, 化療有效率達87.5%, 手術成功切除率達96.4%。結論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方案化療對局部中晚期宮頸癌近期療效顯著, 可使腫瘤體積縮小, 提高手術成功率。
中晚期宮頸癌;多西他賽;奧沙利鉑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也是最容易早期發現、早期確診的腫瘤, 其發病率居婦科惡性腫瘤的首位。其治療原則主要為根治性手術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近年來由于發病年齡和地區、人群的變化, 使得宮頸癌的治療模式也發生了改變。新輔助化療的應用, 宮頸癌療效及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1]。本文對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宮頸癌患者實施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輔助化療后再手術治療的臨床病例進行分析,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癌的患者56例, 年齡31~62歲,中位年齡45.6歲。其中Ιb2期25例, Ⅱa期20例, Ⅲa期11例。病理組織學分類:鱗癌37例, 腺癌14例, 腺鱗癌5例;其中高分化19例, 中低分化37例。化療期間定期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 血生化檢查及心電圖未見明顯異常。B超、CT等輔助檢查未見遠處轉移, 病理組織學檢查來自化療前宮頸活檢及術后切除標本。
1.2 治療方法 第1天:多西他賽75 mg/m2, 靜脈滴注2 h。第2天:奧沙利鉑130 mg/m2, 加入250~5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 輸注2~6 h。在使用多西他賽前12、6 h 分別給予口服地塞米松7.5 mg, 給藥前30 min給苯海拉明40 mg肌內注射,西米替丁600 mg靜脈推注, 以后口服地塞米松15 mg, 至少3 d,預防過敏反應和體液潴留。多西他賽滴注開始后每30分鐘測血壓(BP)、脈搏(P)、呼吸(R) 1次, 心電監護, 化療前后靜脈注射托烷司瓊5 mg, 化療后72 h行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50 μg, 皮下注射3~7 d。化療1~2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周, 于療程結束2~3周后再行宮頸癌根治術。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每周做婦科、肝腎功能及血常規檢查, 化療前、化療后及化療后3個月行盆腔B超或CT檢查, 了解局部及盆腔腫塊消退情況, 觀察其不良反應并及時進行處理。療程結束后定期復查, 行婦科檢查、陰道涂片檢查、B超或CT檢查, 詳細記錄腫瘤變化。
1.4 療效評定標準 近期療效按WHO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2]分為, 完全緩解(CR) : 腫瘤完全消退, 維持4周以上,腫瘤標志物水平正常; 部分緩解(PR):腫瘤體積縮小>50% ,維持4周以上; 好轉(MR):腫瘤病灶的兩徑乘積縮小>25%,但<50%, 無新病灶出現;穩定(SD):腫瘤體積縮小< 50%或增大< 25%, 無新病灶出現, 維持4周以上; 進展(PD): 腫瘤增大>25% 或有新病灶出現, 或腫瘤標志物高于正常持續存在。有效率=CR率+PR率+MR率。化療毒性標準: 依據WHO制定的急性、亞急性不良反應。
2.1 近期療效 56例患者均能耐受并完成1~2個周期的化療, 化療結束2周后, 6例完全緩解(10.71%), 41例部分緩解(73.21%), 2例好轉(3.6%), 7例穩定(12.5%), 無進展病例, 有效率達87.5%, 56例患者于化療后均行宮頸癌根治術。
2.2 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全組主要限制劑量毒性為白細胞減少, 但主要為Ⅰ~Ⅲ度下降, 經皮下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未影響治療過程。對血小板無影響,骨痛、肌痛也較常見, 對癥處理1周左右消失。脫發發生率為71.4%, 治療結束2個月后多漸恢復。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 發生率為53.6%。肝腎功能異常少見, 但均為患者所耐受, 在用多西他賽前經預防過敏治療, 本組所有患者無發生過敏反應, 無治療相關性死亡病例。
2.3 手術情況及術后病理學檢查 56例患者進行1~2個周期的化療, 化療結束后2~3周在全身麻醉下行宮頸癌根治術,手術過程順利, 6例術后病理未查到癌細胞僅見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盆腔淋巴結呈反應性增生病理緩解, 2例術后病理檢查示陰道切緣癌組織廣泛浸潤, 1例術后病理檢查示盆腔淋巴結轉移, 手術成功切除率達96.4%。
近年來, 宮頸癌呈年輕化趨勢, 患者對治療后生活質量的期望值高, 保留卵巢陰道功能的要求提高。所以對中青年患者的治療模式更以“手術首選、術前化療、保留功能”為原則。術前新輔助化療提高到新的認識高度, 以往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是根治性手術, 盆腔以外的亞臨床灶無法控制, 腫瘤的控制率不高[3]。隨著先輔助化療后再手術策略的提出, 宮頸癌術前加用1~2個療程新輔助化療, 能明顯縮小腫瘤體積和轉移范圍, 可降低腫瘤分期, 擴大手術指征,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癌細胞侵襲力, 消滅微轉移灶、減少術中播散和術后轉移及復發等作用, 特別適用于瘤體較大或有局部轉移的中晚期患者。新的細胞毒藥物和分子靶向治療有望改善、轉移或提高宮頸癌患者手術治療的成功率, 多西他賽屬紫杉醇類抗癌藥物, 其作用機理為:通過干擾細胞有絲分裂和穩定微管網絡而起到抗腫瘤作用。多西他賽可與游離的微管蛋白結合, 促進微管蛋白裝配成穩定的微管, 同時抑制其解聚, 導致喪失了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產生和微管的固定, 多西他賽與微管的結合不改變原絲數量, 從而將腫瘤細胞阻斷于M期。對增殖細胞作用大于非增殖細胞, 一般不抑制DNA、RNA及蛋白質合成, 體外實驗對多種腫瘤細胞株有細胞毒作用, 抗瘤譜廣, 體內實驗對HOC8和HOC22等多種腫瘤移植物有效。其過敏反應發生率較紫杉醇低。奧沙利鉑是一種二胺已烷鉑, 為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藥物, 其主要機制與其他鉑類藥物相同, 均以DNA為作用部位, 形成鏈內和鏈間交聯, 阻斷DNA的復制與轉錄。與DNA結合迅速,對RNA也有一定的作用, 從而達到抗腫瘤作用。體內和體外研究均表明其與順鉑無交叉耐藥, 有較強的細胞毒作用而無腎毒性, 骨髓抑制作用輕微, 更易與其他抗腫瘤藥物聯合應用,明顯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無瘤生存率[4]。臨床觀察顯示, 多西他賽和奧沙利鉑聯合應用方案化療有效率達87.5%, 手術切除率達96.4%。對局部中晚期宮頸癌近期療效顯著, 可使腫瘤體積縮小, 提高手術成功率, 且療效好、和可以耐受的毒副作用低等優點,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由于本研究樣本不大, 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的臨床研究。
[1]岳銀艷, 曹海寧, 周昌寧. 紫杉醇聯合卡鉑對中晚期宮頸癌療效的觀察. 當代醫學, 2012, 18(26):134-135.
[2]曾益新. 腫瘤學. 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289.
[3]Sardi JE, Boixadera MA, Sardi JJ.Neoadjuvant chemotheraphy inervical cancer:a new trend.J Curr Opn Obstet Gynecol, 2005, 17(1):43-47.
[4]孫燕, 石遠凱. 臨床腫瘤內科手冊.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809-8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39
2015-07-15]
451191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