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妮娜 張曼華 朱潔 劉婷
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心理學教研室,北京100069
北京地區三級醫院醫生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影響因素
馬妮娜 張曼華▲朱潔 劉婷
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心理學教研室,北京100069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地區三級綜合醫院醫生的職業幸福感現狀,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探討,為后期可能的提升策略提供參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樣與便利抽樣相結合、半結構化訪談的方法,對北京地區4所三級綜合醫院中30名醫生進行個人深入訪談,了解其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影響因素。結果醫生的職業幸福感平均得分為(6.03±1.43)分(滿分為10分),醫生總體職業幸福感較低。醫生認為其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工作壓力過大(27人次)、薪酬不成比例(23人次)、醫患關系惡劣(18人次)、醫院管理問題(17人次)。結論北京地區三級綜合醫院醫生職業幸福感較低,影響醫生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為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個人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以及不和諧的醫患關系。為了提升醫生職業幸福感可以通過健全診療體系、優化醫院資源配置、構建科室亞文化、對醫生進行溝通技能培訓等途徑。
醫生;職業幸福感;質性研究
長久以來,醫生是醫院人力資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具有專業性強、工作壓力大、風險高的特點,他們在醫療服務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以及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臨床醫生的職業幸福感對醫生、患者及醫療單位三方都具有一定的影響[1-2]。相對西方發達國家,我國衛生資源有限,醫患比例懸殊,且由于我國目前醫療資源分配現狀,北京地區三級醫院醫生的工作負荷、心理壓力與風險均較其他地區更高[3]。目前國內尚無專門針對這一特殊人群職業幸福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旨在了解北京地區三級綜合醫院醫生職業幸福感現狀,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后期的干預與提升策略提供參考與建議。
1.1 調查對象
2014年7~10月,本研究在兼顧科室與職稱的基礎上,采用目的抽樣和便利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北京地區4所三級綜合醫院中30名醫生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
1.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并經專家研討修訂的半結構化的訪談提綱,對4所三級綜合醫院的30名醫生進行個人深入訪談。訪談提綱內容包括:醫生個人基本情況、職業幸福感現狀及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等。在訪談結束前,請醫生對其自身職業幸福感進行評分(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10分)。訪談前獲得訪談對象的知情同意,由訪談員根據訪談提綱對每個接受訪談的醫生進行個人訪談,對所有訪談內容進行錄音并轉錄成文字資料進行分析。
1.3 質量控制方法
為保證本次研究的數據質量,在正式訪談前,本研究選取了北京地區2所三級綜合醫院進行了預訪談,根據訪談員的反饋與預訪談情況在專家組研討后對訪談提綱及時做出調整。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在對訪談對象的訪談錄音進行整理后,對部分定性訪談的資料進行量化分析。部分定性訪談資料按照主題框架法,通過引用訪談對象的典型表述對訪談問題進行歸類,歸納總結出觀點并逐一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Tes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訪談了北京地區4所三級綜合醫院中30名醫生,其中男10名(占33.3%),女20名(占66.7%);年齡27~53歲,平均38歲;科室分布:內科7名(占23.3%),外科8名(占26.7%),婦科8名(占26.7%),兒科7名(占23.3%);職稱分布:初級9名(占30.0%),中級8名(占26.7%),副高級8名(占26.7%),正高級5名(占16.6%)。
2.2 醫生職業幸福感現狀
2.2.1 醫生職業幸福感總體得分情況在訪談過程中,醫生對其自身職業幸福感進行評分。結果顯示,北京地區三級醫院醫生職業幸福感總平均分為(6.03± 1.43)分,其中最低分為3分,最高分為9分。
2.2.2 不同性別醫生職業幸福感得分情況根據醫生的性別對其職業幸福感得分情況進行分析,男性醫生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5.25±1.23)分,女性醫生職業幸福感平均分為(6.29±0.81)分,通過Kruskal-Wallis檢驗和兩兩比較顯示,得分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2.3不同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得分情況根據醫生的職稱情況對其職業幸福感得分情況進行分析,初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平均分為(4.75±1.04)分,最低分為3分,最高分為6分;中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平均分為(5.50±0.93)分,最低分為4分,最高分為7分;副高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平均分為(7.00± 1.22)分,最低分為5分,最高分為9分;正高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平均分為(7.25±0.84)分,最低分為6分,最高分為8分。統計學分析顯示,不同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高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高于另三個級別職稱醫生,副高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高于中級、初級職稱醫生,初級醫生職業幸福感得分最低。
通過整理訪談資料得出高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較高的有利因素為:①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工作能力均較強;②知識、技能均達到了一定水平,能很好地勝任工作;③自我認同感更強,社會地位更高;④情緒穩定性更高,自我調節能力更強。如F醫院S醫生說“我自己本身就愛搞科研,病房沒事的時候我就鉆到實驗室去做實驗”,“逢年過節,很多老病人都給我打電話、發短信問候我,還有的會來醫院看看我”,“你自己本人先做好,肯定會慢慢影響到周圍的人,再到是環境”等。低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得分較低的原因則多為:①工資薪酬較低,家庭壓力與負擔較大;②知覺壓力較大;③社會認同感較低;④情緒掌控能力較弱。如S醫院M醫生說“就我每個月那點兒工資,根本不夠養家糊口的”,“工作四年了,一直就很累,經常要值班,三四天一個夜班,都沒法睡覺”,“兒科嘛,經常碰上孩子家長不理解,我覺得自己很盡力了,他們還是有意見”,“這行就是累、升的還慢”,“病人不好溝通,加上我又年輕,好多老人來看見我就有成見,不信任我”。
2.3 醫生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
2.3.1 工作壓力在本次研究中,幾乎所有醫生(27人次)表示工作壓力過大是拉低自身職業幸福感得分的主要原因。北京地區三級綜合醫院醫生的工作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工作量大。醫生每天需面對來自全國各地患者,每日門診量已超出其實際能承受量,且醫生在完成臨床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工作負荷已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范圍。如Y醫院H醫生說“工作太多了,忙不過來,200號病人,2個大夫”。②工作難度高。北京地區三級綜合醫院醫生每天面對的多是全國各地的疑難雜癥患者,使其工作難度大大高于其他地區同級別醫院醫生,且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劇,內科老年患者的治療較以往也更為困難。如S醫院W醫生說“這幾年病人很重,年齡大,事情多,壓力也大,要耗上全身心的精力”。③休息時間少。由于醫生本身工作性質使其較其他行業人員休假更少,身心的負荷不可避免地會因此更重。如F醫院H醫生說“總值夜班,一月六七個,無節假日,經常不在家睡覺,沒有完整的周末”。④工作繁瑣、機械。醫生的診療工作具有高重復性、流程化的特點,每天進行同樣的工作醫生難免會產生職業厭倦感。如T醫院N醫生說“每天就是開藥、開檢查、開藥、開檢查,有時候真挺煩的”。
2.3.2 收入水平本次研究中,共有23人次醫生提到了影響其職業幸福感得分水平的因素之一是醫生的工資待遇水平較低。①基本工資低于同學歷其他專業人員。在訪談過程中,絕大部分醫生都提出了其非醫學專業同學的工資高于自己,相比于自己學醫到從醫的付出,所得的回報遠遠不成比例,心里很不平衡。如F醫院S醫生說“收入普遍偏低,尤其住院醫師的工資太低,1600塊,現在夠干嘛的?留不住人才,每年醫院會走很多人”。②績效工資不合理。有部分醫生提到當下制訂的績效考核方法不合理,醫療過程的主力軍應該是醫生、護士,而不是各種檢查設備,人力的成本目前被醫院大大低估了。如Y醫院Z醫生說“設備你有錢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技術可不是,可有些領導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2.3.3 醫患關系除工作壓力、收入水平外,醫生提到的影響其職業幸福感得分排第3位的因素是醫患關系惡劣(18人次),典型的觀點為:①患者的不信任、不理解;②工作沒有安全感。由于醫患雙方本身的醫療衛生知識、信息的不對等,有時患者無法理解醫生的工作方式、方法,進而患者可能會與醫生發生口角或升級至肢體沖突,使醫生很容易感受到自己不被患者所信任、不被尊重。如Y醫院Z醫生說“醫患關系緊張,做了很多患者還是不信任,來自患者的認可現在越來越少了”。
2.3.4 醫院管理本次研究中,超過半數醫生(17人次)表示醫院管理方面的問題也是致使其職業幸福感得分較低的主要因素。具體問題表現為:①晉升機制不合理。大多數醫生認為醫院中職稱的晉升機制與實際情況不相適宜,對科研能力過度重視,對文章發表數量要求設置不合理,輕視了醫生最重要的臨床技能的評估。如F醫院L醫生說“晉升很難,對文章要求高,更看重科研能力,而非臨床能力”。②人力、物力資源配置失衡。本次研究中4所三級綜合醫院均區分重點科室與非重點科室,院方在資源分配上也均表現出了明顯的向重點科室傾斜的狀況,引發了一些醫生職業幸福感的下降。如Y醫院H醫生說“非重點科室醫院不重視,重點科室內部競爭很厲害,科室人員配置也不合理,有些科室人多力量大,不知道怎么設計的,可是天天去的人少,人多的反倒去的沒那么多”。③會診機制不健全。由于患者病癥復雜、病情急重等原因,北京地區三級醫院醫生常常需要協同幾個科室進行會診,但由于醫院此方面工作不到位致使醫生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職業幸福感也相應降低。如S醫院W醫生說“會診或者開檢查要自己去催,很花時間,很費精力,會診有時候不來的話也沒有明確的懲罰制度”。④工作環境較差。醫生工作負荷大,需要調整自身狀態的地方,但有些醫院缺少醫生辦公室、休息室,對醫生的身心健康均較為不利。如T醫院X醫生說“辦公室沒窗戶,累了想透透氣都不行”。
2.3.5 人際關系本次研究中,醫生提到的影響其職業幸福感的因素還有人際關系,與前4項影響因素不同,醫生認為人際關系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和諧的科室氛圍、良好的同事關系、領導的適當關心與家人的有力支持均是醫生職業幸福感的有利因素(15人次)。如S醫院H醫生說“同事氛圍不錯,人情味很足,有家的感覺,內科系統科室都差不多這樣,很愿意在這工作,離開時會想回來”;Y醫生說“跟領導之間的交流還可以,領導也很理解我,也很關心我們,能解決的都幫我們解決了,我先生也理解我工作忙,挺支持我的”。與之相反的,科室內部人際關系復雜,科室領導者強硬、專制,會增加醫生工作中的煩惱,消耗其更多精力,家人和朋友對其工作的不理解也會影響其職業幸福感狀況(8人次)。如Y醫院C醫生說“我們大領導是權威型的,所有都他說了算,有時候挺不樂意的”;S醫生說“我媳婦兒有天跟我說我兒子都快不認識我了,挺心酸的”;T醫院N醫生說“我不知道別的科,反正我們科分小團體,挺亂的”。
2.3.6 自身性格同人際關系一致的是,本次研究中訪談的醫生表示自身性格特點對其職業幸福感狀況也分為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兩方面。首先,有利因素為:①外向、樂觀。醫生本身性格外向易與患者溝通,有助于打破醫患之間的陌生感與不信任感,樂觀既有助于降低醫生面對患者的心理壓力,又有助于減輕患者自身的心理負擔,同時外向、樂觀也有利于醫生個人與同事、家人的相處。如S醫院W醫生說“覺得雖然現在外面報道的負面東西很多,但大部分病人還是好的,沒誰說是故意來找你醫生的茬兒的”,“我比較偏外向,很容易和病人熟起來”。②誠懇、耐心。由于患者自身就有病痛,很可能會急躁,當醫生表現出誠懇的態度,并抱有充分的耐心時,患者的身心均會得到一定的安撫,醫患之間的關系也會更為和諧,同樣保持誠懇與耐心也會使同事之間的溝通更順暢。如Y醫院Z醫生說“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你對他好他都不好意思跟你橫”。③較強的自控力。醫生個人具有較強的情緒掌控能力有助于避免一時沖動而與患者、同事、領導發生沖突。如F醫院H醫生說“情緒都控制不了怎么當大夫”。不利因素有:①粗心、馬虎。醫生自身粗心、馬虎不但易引發醫患沖突,更易給領導、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如Y醫院S醫生說“我記性不好,有時候回家突然就想不起來到底給沒給16床加劑量,麻煩同事確認了好幾回”。②缺乏情緒掌控能力。若醫生個人情緒波動較大,無法自行控制,很可能會引發醫患之間、同事之間、家人、朋友之間的沖突,對其職業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如S醫院W醫生說“上回我還和我們科一病人家屬吵起來,后來叫警察來才了事”。
3.1 北京地區三級醫院醫生職業幸福感現狀分析
3.1.1 不同性別醫生職業幸福感無差異本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醫生的職業幸福感差異不明顯,這與以往關于幸福感的研究認為男性比較注重心理的培養,以適應競爭的需要,因此男性幸福感高于女性[4-7]的結論不同,而與任海燕等[8]對臨床醫生的幸福感研究結果一致。這一結果提示,醫療衛生工作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醫生從進入醫學院伊始性別差異就已經被弱化,同時這一行業本身對性別的要求并非很苛刻,所以不同性別醫生的職業幸福感差異并不顯著。
3.1.2 不同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存在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正高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得分最高,而初級職稱醫生職業幸福感得分最低,這與部分研究結果相一致[9-12]。初級職稱醫生剛剛正式進入社會,正處于入行時期,在此職稱階段大多面臨事業期望與實際狀況不相符,且還要面對醫院的高要求、高競爭的壓力,當現實達不到期望值時其職業幸福感會降低;而中級、副高級職稱醫生則正處于事業的關鍵階段,雖然家庭的壓力和負擔較重,但工作能力穩步提升、工作方向更清晰、工作自主性較初級職稱時更是有了顯著提升,故其職業幸福感有了一定的提升;正高級職稱醫生大多數已經擁有穩定的家庭和事業,其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也處于較高水平,而且隨著職稱的提升,其職業期望也會更加現實,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更是大大高于低職稱階段,因此其能從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職業幸福感也最高。
3.2 工作壓力過大對醫生職業幸福感存在負面影響
由于目前我國醫療資源分配現狀,北京地區三級綜合醫院醫生相較于其他地區醫生面臨著更高難度的工作和更大的工作負荷,消極的情緒體驗較多,工作中更多的身不由己,因而職業幸福感偏低[13-14]。劉加艷[15]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幸福感及工作績效,提供反饋、增加工作自主、降低工作負荷等都能促進職業幸福感的產生,進而提高工作績效。Rammstedt等[16]也認為,適當的工作壓力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員工的幸福感和組織的利潤及生產力。所以,將醫生的工作壓力控制在合理范疇內有助于提高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工作的相對自主、工作難度的合理調配、適當的安排休假等會讓醫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有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
3.3 收入水平對醫生職業幸福感有顯著影響
收入的高低直接影響個人的幸福感指數[17]。醫生在歐美發達國家均屬于高收人人群,但在我國的公立醫院,醫生雖然工作繁忙、壓力巨大,收人卻只是在中等水平。當今社會物價飛漲房價離譜,加之子女教育等問題,收入水平已明顯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體驗度。
在美國醫生是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據2010年醫師收入報告顯示,心臟科醫生的收入是第三高,排在整形外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之后。60%的心臟科醫生的年收入超過30萬美元,20%超過50萬美元。這些所得包括薪水、獎金和利潤分享所得,但不包括任何非患者相關的所得,如咨詢、演講或專家、證人服務的報酬。而在中國,國家發給醫生的工資和政府公務員沒什么兩樣,三級醫院獎金大致為(4000±2000)元[18]。市場經濟社會中,薪酬已經成為一種衡量個人價值和成功的標志,醫生的薪酬越高,越能體現其自身的能力價值,對工作的滿意度會更強。所以醫院管理者有必要制訂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提高醫生的收入水平,從而提升其職業幸福感。
3.4 重視醫患關系對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醫患關系的好壞是影響醫生職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19]。而目前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舉證責任倒置制度的實施,人們法制觀念不斷加強,患者和社會對醫生的期望值增高,醫患矛盾逐漸加劇。同時,醫生從事的是與人的健康及生命密切相關的高技術性、高風險性、高探索性的工作,但國家對醫生的各項保障機制卻不盡完善。馮冬冬等[20]的研究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是影響員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壓力源。醫患關系的惡劣會使醫生職業幸福感大幅下降,所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3.5 醫院管理對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醫生是醫院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主力軍,診療體系不健全、晉升困難、工作環境差等因素均對醫生的職業幸福感有不利影響。醫療工作是一個風險高、強度大的行業,很容易產生職業性倦怠和疲勞,所以醫院首先要從工作環境入手為醫生“減壓”[21]。規范的診療體系既是對醫生的約束,也是對其的職業保護,完善的診療規范可以大大減少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的迷茫和犯錯誤的“機會”,避免操作過程中的職業恐慌,從而專心致志為患者服務,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保證醫療質量。
醫院要關心醫學人才的培養機制,鼓勵醫生學歷提升、外出進修和出國深造。建立“三寬”的用人育人環境:寬闊的胸懷、寬廣的舞臺、寬松的環境。引進激勵機制,大膽使用技術能力突出的業務骨干,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讓各方面人才既要有其施展才華的舞臺,又能得到認可和尊重。
3.6 人際關系對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每個人都是社會人,人人均處在人際關系之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對醫生的職業幸福感有積極作用。就科室內部而言,根據科室的專業特點和工作性質,凝練科室亞文化,培養科室的環境氣氛有助于醫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科室亞文化是凝聚醫生精神力量、塑造個人習慣作風的核心元素,是把“苦”變成“樂”的文化。樹立科室奮斗目標,在科內崇尚協作,加強集體主義觀念。科室核心小組要起到主導作用,不能讓科室員工到一起便成了牢騷會、訴苦會,不能讓科室醫生產生職業迷茫,而要讓每一個人在發揮能量的同時,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不可忽視的是,醫生的工作家庭沖突直接影響其職業幸福感,因此應重視醫生的工作家庭沖突問題,采取適當辦法平衡這一關系,進而提升醫生對工作的滿意度,推動醫務水平的提高。目前,許多醫院采取“家庭友好政策”等干預策略為醫生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環境。家庭友好政策是為了幫助醫生更好地承擔家庭責任,緩解醫生工作和家庭沖突,主要包括彈性工作制與家屬照顧措施。彈性工作制指的是在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或固定的工作時間的前提下,醫生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安排,以代替統一固定的上下班時間的制度。靈活的工作時間不僅幫助醫生更好地處理工作和家庭的沖突,還提高了工作滿意感、工作積極性、績效,并節省了醫院開支。
3.7 自身性格對醫生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我們知道,幸福是由心態決定的[22]。而心態是可以培養的。醫院要關注醫生的心理成長,特別要培養年青醫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應對各種復雜境況的心理調節能力,培養敬業愛崗的職業犧牲精神和面對金錢名譽的淡定精神,更應重視培養醫生的積極心態,保持樂觀從容的心態,調動工作積極性,豐富為醫者獨有的幸福體驗,以提升醫生的職業幸福感。醫院可以通過定期講座、組織旅游、建立醫生心理工作室等辦法,幫助醫生減壓,樹立其對工作、對人生的積極心態,進而全身心的投人到醫療事業當中。
總之,北京地區三級綜合醫院醫生職業幸福感水平較低,主要影響因素為工作壓力過大、收入與付出不成比例以及醫患關系的惡劣等。醫護工作是一項高風險職業,其工作壓力大,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的影響,因而關注醫生的心理健康,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醫生在醫療實踐中應不斷提高職業心理素質,保持穩定、樂觀的心理狀態;管理者也應為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關心和愛護醫務人員,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醫生的奉獻精神,使他們真心成為推進患者滿意和忠誠的主力。
[1]Hameed I,Sirisook V.Human relations in nurses,atthe Pakistan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Islamabad[J].J Public Health Develop,2005,3(1):37239.
[2]Wood W,Rholes N,Whelan M.Sex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well-being:A consideration of emotional style and marital statu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9,6:249-264.
[3]王琳琳.某市三級甲等醫院醫護人員疲勞現狀及措施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2.
[4]Warr P.Age and occupational weil-being[J].Psychology and Aging,1992,1:37-45.
[5]Schimmack U,Radhkrishnan,Oishi S.Culture personality,and subjective well-being:integrating process models of life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4:582-593.
[6]謝倩,劉建芬.軍隊護士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2):5-6.
[7]Kahn RL,Antonucci TC.Convoys over the life course:Attachment,roles,and social support[J].Life Spa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1980,3:253-286.
[8]任海燕,董云萍,汪曼婷.綜合性醫院臨床醫生幸福感現狀研究與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2009,26(2):108-110.
[9]譚一笑,葉明,蔡開賢.醫生主觀幸福感現狀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5):515-516.
[10]Seligman.Continued happiness[M].趙昱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1]李幼東,李海燕,楊林霖,等.三級甲等醫院醫務人員主觀幸福感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3):406-408.
[12]何振,孟潤堂,劉冰,等.湖北省漢川市醫務人員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2,25(3):90-93.
[13]王媛媛,劉薇薇,張志紅,等.工作壓力對三級綜合醫院醫務人員生活質量的影響路徑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9):2134-2137.
[14]黃云,馬輝,張寧,等.社區醫生職業倦怠及其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20(4):348-350.
[15]劉加艷.工作幸福感的結構、測量及作用機制[D].北京: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09.
[16]RammstedtB,John OP.Measuring personality in one minute or less:A 10-item short version of the Big Five Inventory in English and German[J].Journal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7,41(1):203-212.
[17]官皓.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絕對水平和相對地位[J].南開經濟研究,2010,(5):56-70.
[18]懷章翠.我國普通高中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9]曾遙,陸泳杰,賴薇薇,等.臨床醫生工作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探究——以廣州為例[J].按摩與康復醫學:上旬刊,2012,3(6):43-46.
[20]馮冬冬,陸昌勤,蕭愛鈴,等.工作不安全感與幸福感、績效的關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心理學報,2008,40(4):448-455.
[21]崔媯,王芳,許燕,等.我國十地區醫生職業倦怠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47):3773-3775.
[22]金惠紅,陳瑜.幸福感和職業幸福感研究探析[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10):234-236.
Occupational well-being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octors in third class hospitals in Beijing area
MANinaZHANGManhua▲ZHUJieLIUTing
Psych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Institute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ctors'occupational well-being in three class general hospitals in Beijing,and discus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n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strategies later.MethodsCombined purpose sampling and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ere used,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was used to do the individual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30 doctors from four three class general hospitals in Beijing area,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ir occupational well-be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sThe average of doctors'occupational well-being was(6.03±1.43)points(out of 10 points),overall the doctors'occupational well-being was lower.Doctor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ed on their occupational well-being including excessive work pressure(27 people),disproportionate pay(23 people),poor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18 people),hospital management issues(17 people).ConclusionDoctors'occupational well-being is lower in the three class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ed on doctors'occupational well-being are workload,long working hours,disproportionately individuals pay and reward an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isharmony.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octors'occupational well-being,improv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optimizing hospitals resource allocation,building department subculture,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doctors and other channels are better ways.
Doctors;Occupationalwell-being;Qualitative study
R395.6
A
1673-7210(2015)04(c)-0054-06
2015-01-11本文編輯:程銘)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重點項目(編號SZ2013100250 11)。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