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垚南 陳妙揚 陳丁玲 吳逢春
1.廣東省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廣東羅定 527200;2.廣州市腦科醫院精神科,廣東廣州 510370
云浮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對精神疾病態度調查
肖垚南1陳妙揚1陳丁玲1吳逢春2
1.廣東省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廣東羅定 527200;2.廣州市腦科醫院精神科,廣東廣州 510370
目的 了解廣東省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對精神病態度的現狀,分析相關的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推進精神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2013年9月~2014年6月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入組云浮市15歲及以上且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共4929名,對每名受試者使用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及精神疾病態度問卷進行調查。 結果 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總平均得分為(13.98±2.92)分,總體正確率為69.9%;對精神疾病患者態度總平均得分為(35.80±5.88)分;知識問卷得分與態度問卷得分呈正相關(r=0.06,P<0.01)。 結論 云浮市普通人群總體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國家精神衛生規劃的要求,普通群眾對精神疾病的態度處于國內一般水平;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得分越高的人,對精神疾病越包容,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應該進一步推進。
心理健康;知曉率;精神疾病態度
我國目前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蓬勃發展,人們面對的各種壓力和競爭也越來越大,各種矛盾不斷激發,從而造成了我國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算,全球精神障礙占全部疾病負擔的比例將越來越大,到2020年將會達到15%,比1990年的10%明顯提升[1]。精神疾病尤其是嚴重精神障礙已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及公共衛生問題,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一大熱點。
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程度對精神疾病的康復治療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亦有利于改善群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等消極態度[2]。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制訂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動精神衛生事業發展的政策及措施,例如把精神病社區管理及居民心理健康的指導工作列入社區服務的內容,貧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醫療救助、精神病患者就醫的優惠政策等減輕了家庭的經濟壓力。為大力推動我國精神衛生事業發展,提高廣大群眾精神衛生工作的配合度,提出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目標將著力提高精神衛生知識的知曉率。2013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規范了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和促進精神障礙者康復方案,并明確規定了民政等部門職責,使得精神障礙患者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根據 《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 (2008-2015)》規定:到2010年,人民群眾的精神疾病預防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50%,到2015年應達到80%。近年來調查研究顯示,國內一些地區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為47.3%~ 64.1%[2-7]。在對精神疾病態度的研究方面,對不同人群開展的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的調查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居民不敢與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社會交往或接觸,精神疾病患者自身也存在普遍的自卑感和病恥感[8-9];大多數群眾均對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表示擔憂,認為精神疾病患者隨時會喪失是非判斷能力而給人造成人身或財物損害,甚至認為精神疾病患者即使病情治愈后也不能參加正常工作[10]。因此,對精神衛生相關知識及群眾對患者態度的調查分析,對推進精神衛生工作有著積極意義。本文通過調查分析,了解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及對精神疾病態度的現狀,分析其相關的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推進精神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013年9月~2014年6月調查云浮市15歲及以上且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不包括雖有戶口但離家半年以上的居民。共發放問卷5022份,其中有效問卷4929份,有效率為98.15%(4929/5022)。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對所有調查對象進行訪談式問卷調查。調查人員由從事精神科的醫護人員組成,調查前進行專題一致性培訓,研究對象當場完成并現場回收問卷。
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程度問卷共有20個條目,每答對1題獲1分,每答錯1題為0分。問卷內容的回答正確率=正確答對題目的人數/調查總人數×100%;總體正確率=調查人員中所有單個正確回答的全部條目之和/(調查總人數×條目數)×100%。獲得的分數與調查對象的知曉程度成正比,其分數越高,對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程度就越高。
精神疾病態度問卷共12題,各題目分 “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好說”、“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5個計分級別,第5、6、7、9、11、12題的計分按以上5個級別順序分別計1~5分;第1、2、3、4、8、10題按以上5個級別順序分別反向計5~1分。計算所得的總分為精神疾病相關態度問卷的得分?!?0分為態度差,21~39分為態度一般,≥40分為態度積極。獲得分值高低與其對精神疾病的態度成正比,獲得的分數越高,代表其對精神疾病的態度越容易接納。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有效調查4929人,其中男2538人(51.49%),女 2391人(48.51%);年齡 15~94歲,平均(39.10± 14.73)歲;農業戶口占68.23%(3363/4929),非農業戶口占31.77%(1566/4929);文盲占2.64%(130/4929),小學及初中占48.65%(2398/4929),高中及中專占28.63%(1411/4929),大專及以上占 20.08%(989/ 4929)。
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總體正確率為69.9%(68 884/98 580),總平均得分為 (13.98±2.92)分,正確率較低條目主要在精神疾病的病因、重大精神衛生紀念日等方面,居民回答正確率小于50%的條目有條目2、4、17、19、20。見表1。
云浮市居民對精神疾病患者態度總平均分為(35.80±5.88)分,其中,平均分超過3分的條目占總條目的58.33%(7/12),平均分低于3分的有條目6、7、9、11、12。見表2。
年齡與知識問卷得分呈負相關,年齡越高,得分越低(P<0.01);教育程度與知識問卷呈正相關,教育程度越高,知識問卷得分越高(P<0.01);農業戶口者知識問卷得分高于非農業戶口者(P<0.01);知識問卷得分與態度問卷得分呈正相關(P<0.01);在知識問卷得分中性別因素對其無影響(P>0.05);態度問卷得分中戶口性質、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其無影響(P>0.05)。見表3。
在既往對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的調查中,全國各地存在差異,2010年河北省部分農村的心理健康知曉率為55.6%[4],同年廣州市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知曉率為64.1%,農村居民為60.2%[5]。本研究顯示,2013年云浮市各縣區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總體知曉率為69.9%,說明隨著社會的進步,政府對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視,以及不斷提高宣傳教育力度,公眾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在不斷提高,已達到規劃的指標要求,但與2015年達到80%的目標仍有一定差距。云浮市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的總體知曉率達標,這與國家的政策是緊密相關的。云浮市屬于廣東省內經濟、社會相對落后的城市,農村居民比例大,家庭經濟壓力大,患者患病后往往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但貧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醫療救助、精神病患者就醫的優惠政策等國家政策提高了就診率,也讓大眾對精神疾病有所認識。此外,政府把精神病的社區管理及開展精神衛生指導等工作列入社區服務的范疇,把宣傳工作日?;?,而《精神衛生法》明確界定精神障礙患者自愿住院、非自愿住院及強制治療等,在患者權益及公眾權益中取平衡,同時明確規定相關部門的職責,使得精神衛生事業在相關領域得到更好地宣傳,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識的知曉率。2011年廣州市越秀區居民的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已達到70.14%[9],高于2013年的云浮市,可能與地域的經濟水平、教育程度、精神衛生資源分配等存在差異相關。

表1 精神衛生與心理保健知識問卷知曉情況(n=4929)
表2 精神衛生與心理保健態度問卷得分(分,±s)

表2 精神衛生與心理保健態度問卷得分(分,±s)
序號內容得分1234567891 0 11 12大多數人愿意和患過精神疾病的人交朋友大多數人相信,住過精神病院的人和普通人智力差不多大多數人相信,患過精神疾病的人和普通人一樣值得信任大多數人相信,完全康復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擔任公立學校教師大多數人相信,到精神病院看病是個人失敗的標志大多數人不會請患過精神疾病的人看管自己的小孩,即使在過去一段時間他或她已經完全正常了大多數人不太看得起住過精神病院的人大多數單位會聘任一個完全康復的精神病人如果有其他的選擇,大多數單位不會考慮接受一個精神病人的工作申請,即使他或她已經完全康復在我所在的社區,大多數人會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對待患過精神疾病的人大多數年輕女性不愿意和患過精神疾病的人約會一旦知道一個人住過精神病院,大多數人就不會把他或她的意見當真3.26±1.130 3.26±1.199 3.25±1.123 3.17±1.299 3.55±1.334 2.44±1.284 2.72±1.222 3.24±1.177 2.41±1.134 3.52±1.058 2.30±1.180 2.68±1.159

表3 問卷得分相關因素分析
本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精神疾病的病因、重大精神衛生紀念日等條目的正確率低于50%,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2,5],可能與農村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精神疾病患病率低、獲得精神衛生知識宣教機會少相關,提示精神衛生宣教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在今后的精神衛生工作中應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工作。本研究顯示,云浮市居民對精神疾病患者態度處于一般水平,得分較低的條目集中在與精神病患者的共事、約會、照管小孩,以及對住過院患者的不信任感等??傮w得分高于河北省農村居民[2]及廣州農村居民,但低于廣州城市居民[4]。說明對精神障礙及患者的態度與經濟發達程度成正比,這與王文菁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經濟發達地區,在精神衛生宣傳、指導等方面社區投入較多,使居民能全面認識精神疾病及態度更正面。大多數單位不愿意聘請精神病患者以及不愿意跟精神病患者約會,也進一步說明了大部分人對精神病仍存在歧視及消極的態度。
有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包容性越大,對精神疾病的態度越正面[5,12]。而本研究態度問卷得分與教育程度無相關性,這可能與媒體報道精神病患者負面消息較多有關,例如暴力、毀物等,學歷越高,接觸網絡、報紙等媒體途徑的機會就越多,導致對精神病患者的不正確認知。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居民的知識、閱歷、信息獲得也更多;另外,教育程度較高的群眾,其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心理壓力也不斷增加,可致使其容易有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困擾,從而迫使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獲取精神衛生方面的知識[13]。本研究顯示,年齡、教育程度均與知識問卷得分相關,這與胡號應等[5]、蔣怡華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年齡越大,知識答卷得分越低;而教育程度越高,知識答卷得分越高。云浮市經濟水平一般,過去幾十年教育相對落后,居民年齡越大,所受教育反而越少甚至是文盲,其獲取精神衛生方面的知識途徑少,故知識答卷得分相對較低。
本研究表明,居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態度與精神衛生知識的知曉率呈正相關,這與國外研究一致[15]。精神衛生知識的知曉率越高,越能夠正確認識精神疾病,從而有利于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促進精神病患者的院外康復,減少精神疾病引發的突出家庭及社會問題。因此,加大對公眾進行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是必要的,對重點地區及重點人群應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衛生知識(如精神疾病的病因、重大衛生紀念日)的宣傳教育。利用各種媒介正確、客觀地報道精神疾病,轉變錯誤觀念,從而減少人們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及歧視。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urde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the world health report:new understanding,new hope[R].Geneva,2001:19-44.
[2]張盼,趙雅寧,劉海娟,等.河北省農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對精神疾病態度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10):777-780.
[3]嚴保平,李建峰,栗克清,等.城市與農村普通人群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及對精神疾病的態度[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9):1636-1639.
[4]梁小平,朱曉靜,劉婷,等.西安市社區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現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雜志,2011,19(10):1200-1202.
[5]胡號應,顏瑜章,陳力鳴,等.廣州市城鄉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對精神疾病的態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1):30-35.
[6]孫霞,李獻云,費立鵬.中國北方兩地城鄉居民常見精神衛生知識知曉情況現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10):729-733.
[7]趙環.從“關閉病院”到“社區康復”——美國精神衛生領域“去機構化運動”反思及啟示[J].社會福利,2009,7:57-58.
[8]譚友果.當前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現狀和對策[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4,20(6):364-366.
[9]蔡梅英,龔誠華,胡號應,等.2011年廣州市越秀區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知識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12,18(10):757-760.
[10]仇劍盔,謝斌.上海社區居民精神衛生知識知曉和服務需求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81-85.
[11]王文菁,林海程,林勇強,等.不同經濟發達地區精神衛生因素比較[J].心理康復,2012,18(5):484-486.
[12]林丁盛,郭永松,齊朝陽,等.社區人群對精神病人關愛態度的調查[J].醫學與社會,2004,17(5):7-9.
[13]劉賢臣,楊杰,唐茂芹,等.青少年抑郁癥狀的年齡、性別差異[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7,6(1):30-33.
[14]蔣怡華,卜時明,沈劍,等.上海市閔行區普通市民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19(6):281-282.
[15]Vezzoli R,Archiati L,Buizza C,et al.Attitude towards psychiatric patients:a pilot study in northern Italian town[J].European Psychiatry,2001,16(8):451-458.
Knowledge about mental health and attitude to mental disorder in common residents in Yunfu City
XIAO Yaonan1CHEN Miaoyang1CHEN Dingling1WU Fengchun2
1.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uodi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Luoding 527200,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Guangzhou Brain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37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sidents'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psychosis prevention and their attitude to psychiatric diseases in Yunf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 factor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work.Methods 4929 subje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une 2014.All subjects were required age≥15 year old and had been living in Yunfu City more than 6 month.The questionnaires about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and attitude to mental diseases were performed to each subject.Results The mean score of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was(13.98± 2.92)scores,and its overall correct rate was 69.9%.The mean score of attitude towards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was (35.80±5.88)scores.The score of attitud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with the score of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which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r=0.06,P<0.01).Conclusion The overall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of residents in Yunfu City meets the standards of national mental health program.The attitude towards mental diseases of common people in Yunfu City is at the general level in the national.Those who with the higher score of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re more tolerant to the mental diseases.The popularization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Mental health;Awareness rate;Attitude towards mental diseases
R195
A
1673-7210(2015)04(c)-0075-04
廣東省云浮市醫藥衛生科研項目(編號:2013B50)。
吳逢春(1979.11-),男,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精神衛生與精神病學。
2015-01-10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