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伶
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老年中晚期結腸癌的療效分析
趙強伶
目的探討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老年中晚期結腸癌的療效分析。方法94例老年中晚期結腸癌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7例。實驗組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 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常規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以及淋巴結轉移情況。結果實驗組的手術時間為(68.34±3.52)min, 術中出血量為(76.83±12.47)ml;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103.47±5.72)min, 術中出血量為(163.74±33.82)ml;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淋巴結轉移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老年中晚期結腸癌, 相比較常規手術治療, 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以及淋巴結轉移少等優點, 值得臨床推廣。
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結腸癌;淋巴結
結腸癌為常見的消化道系統腫瘤, 且具有腸梗阻和其他臟器病變等并發癥, 其診治較為困難。而老年人由于體質變弱, 抵抗力變差, 更容易患有結腸癌, 且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疾病, 抵抗力較弱, 手術治療的風險較大[1]。采用傳統手術治療, 術中出血量較多, 術后并發癥以及淋巴結轉移難以控制, 治療效果較差。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的應用改善了傳統手術的不足, 其療效較好, 手術風險也較小。為探討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老年中晚期結腸癌的療效分析, 對本院的老年中晚期結腸癌患者采用常規手術和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 取得不錯成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來本院治療的老年中晚期結腸癌患者94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7例。實驗組中男26例, 女21例, 年齡52~73歲, 平均年齡(61.4±4.3)歲;類型:盲腸癌11例, 升結腸癌23例,肝區結腸癌13例。對照組中男24例, 女23例, 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60.2±4.5)歲;類型:盲腸癌13例, 升結腸癌24例,肝區結腸癌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治療, 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保護重要器官。兩組患者均進行術前準備﹑清理腸道﹑補血補液等。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手術治療, 采用仰臥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根據腫瘤部位確定切口, 通常取經腹直肌切口。常規探查后, 結扎腫瘤上下腸管及系膜動脈,切除后采用端端吻合法。實驗組則采用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采用仰臥位,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切口采用右側旁正中切口, 常規探查腹部。對回結腸和橫結腸進行結扎, 在結腸末端切斷橫結腸并切開結腸系膜, 同時分離小腸。對系膜進行分離結扎處理, 最后切斷右半結腸。采用端端吻合法并進行消化道重建, 清點關腹[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以及淋巴結轉移情況, 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8.34±3.52)min, 術中出血量為(76.83±12.47)ml;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03.47±5.72)min, 術中出血量為(163.74± 33.82)ml;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淋巴結轉移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實驗組患者淋巴結轉移發生4例(8.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例(19.1%),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發生感染1例, 吻合不良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4%;對照組發生感染3例, 吻合不良4例, 死亡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7.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腸癌主要發生于結腸黏膜上皮處, 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3]。老年結腸癌起病急, 發展快, 且伴有腸梗阻和其他臟器病變等并發癥, 對患者的影響較大, 甚至威脅生命,因此需及時治療。臨床治療結腸癌的有效手段是手術切除,將腫瘤結腸完全切斷, 清除癌變的細胞。傳統的結腸切除手術, 先分離右半結腸, 再分離血管, 因此容易導致腫瘤細胞通過血液擴散。此外, 傳統手術治療的術中出血量較多, 術后并發癥以及淋巴結轉移難以控制, 對患者的療效較差。因此, 對傳統手術進行改良, 改良的右半結腸切除術通過首先在結腸根部切斷血管, 再進行分離結扎切斷結腸的操作, 盡可能避免腫瘤細胞的轉移。在手術中, 還采用抗生素, 厭氧菌等藥物進行抗菌治療, 避免感染。在術前需注意對患者的心﹑腦﹑腎﹑肝等臟器進行全面檢查評估, 以充分進行手術治療;術前進行充分的胃腸道準備, 減輕胃腸內壓力;進行術前灌洗胃腸;在術后盡量鼓勵患者提前下床運動, 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因此, 改良的右半結腸切除術的療效較好,手術風險也較小。本研究選結果顯示,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為(68.34±3.52)min, 術中出血量為(76.83±12.47)ml, 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103.47±5.72)min, 術中出血量為(163.74±33.82)ml,實驗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淋巴結轉移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采用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老年中晚期結腸癌, 相比較常規手術治療, 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以及淋巴結轉移少的優點, 值得臨床推廣。
[1]羅勇,吳偉主.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并順行性淋巴結清掃治療右半結腸癌療效觀察.中國全科醫學, 2009, 12(6):502-503.
[2]潘鋒鍔,林集榮,楊逸峰,等.不同術式結腸癌切除術療效比較和安全性及長期生存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4, 11(14): 64-66.
[3]朱量,程書榜,李林林.腹腔鏡下行右半結腸切除術35例的臨床研究.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21):19-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52
2015-07-29]
121000 錦州市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