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宗恒 (廣西百色凌云縣玉洪鄉水產畜牧獸醫站 533108)
淺談雞冬季高發病成因及防治
龍宗恒 (廣西百色凌云縣玉洪鄉水產畜牧獸醫站 533108)
冬季雞病以呼吸性疾病為主,現代規模化、密集型飼養方式加大了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傳播幾率。針對幾種冬季高發病的致病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最大化減少發病,堅持以防為主;推廣當前較為實用、高效的防治方法,以對癥處方提高了防治效果,保障了規模化雞場冬季養雞的經濟效益。
冬季;規模化雞場;呼吸道疾病;致病因素;防控對策;綜合治療
據國內多家規模化雞場發病情況調查發現,有多種雞病與季節有密切聯系。其中,冬季最高發 (較集中發病)的是雞支原體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支)和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雞傳喉)、雞流感等,其明顯特征就是伴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癥狀,統稱為呼吸性綜合癥,其中以慢性呼吸道疾病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冬季晝夜溫差波動幅度較大、外界環境適宜病毒繁衍滋生、日常管理有所松懈而造成。
(1)當室溫低于15℃以下,家禽的正常代謝機能會受到干擾,其消化吸收能力及生長發育速度不同程度抑制,特別是30日齡以內雛雞對低溫異常敏感,產生明顯不適,誘導各種常見病呈高發態勢。
對策:雛雞舍以空調或暖氣等供暖設備人為控溫28~30℃,育成雞舍恒溫22~25℃,利于雞群發揮最佳生長、繁殖潛能,抗病力也相應增強。
(2)早晚雞舍內溫差波動較大,中、大雞的消化力、飲食欲會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30日齡以內雛雞對溫度波動極為敏感,若短時間內溫度波動超過5~7℃,即可誘發疾病。
對策:分早、中、晚幾個時間段定期檢查雞舍內溫度計,早、晚注意升溫、保溫,中午要注意因雞群自體產熱升溫,須打開背風向門窗通風 (必要時應打開風扇縱向吹風,避免直吹雞群,風速慢而均勻),盡量保持育成雞舍溫度波動不超過3~5℃,雛雞舍僅限于1~2℃,這樣造成的危害最小。
(3)現代集約化、高密度飼養模式下,冬季以病毒為主的致病原容易經被污染的空氣、飲食源,以及各種可攜源的中間媒介物 (昆蟲、野禽、其它家畜禽等)等在種群內迅速散播疫病,加之天冷人疏懶,必要的生物安全防范、環境衛生治理、均衡飲食供應、防治寄生蟲等措施落實不到位,于是導致疫病高發。
對策:規模化雞場冬季養雞,單位面積上的放養密度可比夏季適當放大,但要適可而止,還要嚴格執行本場既定的各項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提高飼管人員的管理水平,抓好衛生、防疫消毒、科學喂養,凈化雞場疫源、增強群體體質、提高整體抗病力。
(4)冬季關閉雞舍門窗保溫,未協調好 “通風換氣、排濕、滅源”幾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陰冷、潮濕環境利于病毒繁殖,另一方面糞污清理不及時,通風換氣不及時,高密度飼養條件下雞群體產熱、促使暫時升溫,濕熱環境又利于致病菌、寄生蟲繁衍,再則蓄積的糞尿等有機物發酵產生大量有害氣體 (氨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氫等)。雞舍內有害氣體、病原微生物超標,自然誘發各種疾病,其中最常見、最致命的就是呼吸道疾病。
對策: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尿、積水、被污染墊料等,消除這些消毒抑制因子后再行消毒,切實提高消毒滅源效果,抑殺養殖環境中多量的病原微生物;飼管員隨時檢查舍內溫、濕度及空氣質量, “保溫、通風、排濕”幾項工作齊抓共管,確保溫度、濕度 (相對濕度65~70%)適宜,雞舍內無刺鼻異味,空氣質量良好。
冬季養雞對主要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鹽分等有嚴格的要求,長期缺乏或比例失調,即會導致機體生理代謝紊亂,隨之發生疾病。
對策:必須以國家規定的飼養標準為依據,結合本場飼養實踐總結,飼料源種類要多,能量、蛋白質飼料均在3種以上,將上述必須的各種營養物質合理搭配,發揮好營養之間的互補作用,全面滿足雞當前的營養需求。
育成肉仔雞食欲旺盛,任其暴飲暴食,或是群體飲水、飼料供應不足,不定時定量等,就會導致雞群體質下降、抗病力下降;勉強投喂已過保質期、發生霉變、可能被污染的飼料;冬季養雞不可避免有病死現象,一有疫情動態立即濫用藥物,特別是抗菌素,損傷雞的免疫臟器、摧毀自身免疫機能。
對策:冬季養雞給水、給料要均勻,不可缺、不可過,堅持勤添、多次喂,每次喂料以料槽內不剩料、8~9成飽為宜,日間喂3~4次,夜間 (18∶00以后)補喂1次;妥善管理飲水、飼料源,確保不變質、無污染;冬季藥物保健預防盡量不用抗菌素,建議使用復方黃芪多糖散 (含黃芪多糖、青蒿素、板藍根、氟苯尼考、增效因子等),對雞的保護作用較好、毒副作用較小,能全面兼顧抗病毒、抗菌、強免疫力,是當前首選的雞病防治藥物。另外,還要重視合理投喂維生素 (VA、VC、VE、VB2)、 礦微 (電解多維) 等, 在疫情動態流行期、治療康復期酌情使用,可以增強抗應激能力、增進免疫力、提高防治效果。
雞冬季疫病以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為主,普遍并發或繼發其它感染,所以在診斷上有一定難度,視診癥狀表現及用藥治療方法上往往大同小異,準確鑒別診斷僅為確定最敏感藥物提供依據。因此,冬季 “雞支原體病、雞傳支、雞傳喉、雞流感”等幾種高發病,其治則必須有全面兼顧性,要堅持 “抗病毒+抗菌 (控制繼發感染)+對癥控制 (止咳平喘、解毒利尿、調節代謝紊亂等)”。
肌注氟苯尼考或替米考星注射液 (0.1~0.2ml/kg),1劑/d,連注3d;治療期間可灌服 “10%葡萄糖液+高純黃芪多糖顆粒+鹽酸多西環素 (或新霉素、硫酸粘桿菌素)”,混飲,2~3劑/d,連喂3d。實踐中本處方對雞呼吸道癥狀緩解較快,食欲恢復也較快,綜合治愈率95%以上。
推薦直接使用復方黃芪多糖散 (主要成分含黃芪多糖、青蒿素、板藍根、魚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環素、增效因子等),四川締一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按1g/kg拌料投喂,2劑/d,連喂5~7d;同時混飲 “葡萄糖+復方電解多維(含電解質及多種維生素)”,2~3次/d,連喂5~7d。臨床實踐驗證,本方具有普適性,四季皆宜,廣譜、高效,全面兼顧了 “抗病毒、抗菌、強免疫”,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和耐藥性,可作為雞場首選、常備藥物,酌情加減應用于四季禽病保健預防與治療,其防治效果值得稱道。
龍宗恒 (1978.9-),男,大專,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