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子宮動脈栓塞術在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中的臨床價值
王琳
目的研究分析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的臨床效果。方法60例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兩組均給予宮腔鏡手術治療, 對照組給予肌內注射甲氨蝶呤, 觀察組給予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轉陰時間﹑病灶消失時間﹑月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具有顯著效果, 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月經恢復, 值得臨床推廣。
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種剖宮產術后的遠期嚴重并發癥, 其主要是指孕卵和滋養葉細胞種植于剖宮產后子宮瘢痕部位, 并在此處進行生長發育[1]。目前, 伴隨剖宮產發生率提高, 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發生率也隨之增加[2]。本次研究選取收治的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30例給予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 療效顯著。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2.5±4.3)歲;平均產次(1.44±0.52)次;平均停經時間(60.25±15.72)d;平均病灶大小(49.21±35.44)mm3;觀察組平均年齡(32.9±4.1)歲;平均產次(1.46±0.51)次;平均停經時間(58.46±15.35)d;平均病灶大小(48.13±34.52)mm3。兩組患者的年齡﹑產次﹑停經時間和病灶大小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 首先進行病情檢查, 若肝﹑腎功能正常, 給予肌內注射甲氨蝶呤50 mg/m2進行治療, 治療后第4天和第7天, 復查血HCG﹑血常規和B超;若血HCG降低50%以內, 則繼續給予肌內注射甲氨蝶呤50 mg/m2治療并復查, 若血HCG<1000 IU/L, 則給予B超或腹腔鏡引導下宮腔鏡妊娠物清除術。
觀察組入院后, 首先進行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和肝腎功能檢查, 術前叮囑患者禁食6 h, 禁水4 h, 并留置導尿管。在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前, 先對患者進行碘過敏試驗, 待顯示陰性后, 再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 取患者仰臥位, 給予局部麻醉, 逆行右側股動脈穿刺, 成功后置入5F血管鞘, 再行雙側子宮動脈選擇性造影, 通過雙側子宮動脈灌注后, 使用吸收性明膠海綿適當栓塞雙側子宮動脈, 手術過程中可見子宮動脈主干分支加粗, 螺旋動脈扭曲, 子宮下部有妊娠囊血管征。術后病變染色消失, 雙側子宮動脈遠端主干閉塞, 再次進行造影術顯示栓塞成功。手術完成后進行穿刺點加壓包扎, 指導患者注意臥床休息, 術后1~2 d行B超或腹腔鏡引導下宮腔鏡妊娠物清除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的血HCG轉陰時間﹑病灶消失時間﹑月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血HCG轉陰時間﹑病灶消失時間﹑月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為 (37.61±12.42)﹑(50.72±22.01)﹑(40.81±11.35)﹑(12.43±5.01)d﹑(32.05±8.02)ml;對照組為(61.26±20.71)﹑(68.46±35.62)﹑(43.39± 9.91)﹑(16.18±5.43)﹑(71.45±20.72)ml;兩組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觀察組2例下腹部疼痛﹑1例腰骶部疼痛﹑1例發熱,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4/30);對照組3例輕度惡心﹑嘔吐﹑2例肝功能異常,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5/30), 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給予相應對癥治療5 d后, 所有癥狀均顯著好轉。
目前臨床對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述清楚, 猜測其與多次流產導致的子宮內膜和基層不同程度破壞﹑子宮切口瘢痕愈合不良以及剖宮產損傷有關[3]。臨床以殺死胚胎組織和滋養細胞﹑清除妊娠囊為主要治療目的,有效降低出血量, 保留患者子宮生育能力。甲氨蝶呤為常見的一線殺胚藥物, 屬于葉酸拮抗劑, 能夠迅速有效干擾滋養葉細胞的DNA合成, 從而破壞滋養葉細胞活性, 促使絨毛組織壞死, 然而其并發癥較多, 且補救性治療的患者極易造成大出血, 療效欠佳。子宮動脈栓塞術主要是通過對雙側子宮動脈進行短暫性栓塞, 阻礙絨毛和胎盤血供, 促使病灶壞死[4]。單純行子宮動脈栓塞術不能夠完全促使胎盤絨毛壞死,部分保留的胎盤組織會通過供血血管再通的新生吻合, 因此其需要聯合宮腔鏡手術治療, 以徹底清除妊娠組織﹑去除病灶, 對患者損傷較小, 且術后恢復快, 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發現, 觀察組給予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宮腔鏡手術治療, 其血HCG轉陰時間﹑病灶消失時間﹑月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顯著優于采用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手術治療的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此研究結果與凱麗比努爾·艾爾肯等[5]研究結果保持一致, 充分體現出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應用于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恢復, 縮短住院時間, 臨床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 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部位妊娠具有顯著效果, 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 促進月經恢復, 值得推廣。
[1]袁冬娟.腹腔鏡下瘢痕修補術治療剖宮產后子宮瘢痕部位妊娠.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5, 32(1):79-80.
[2]王利英, 潘麗翔.宮腔鏡與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治療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研究.中國基層醫藥, 2015, 22(2): 280-281.
[3]楊帥, 孫昱, 李凱, 等.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婦產科出血性疾病的臨床實驗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11):1773-1774.
[4]包琦, 尤志學.子宮動脈栓塞后清宮術治療子宮瘢痕妊娠39例.江蘇醫藥, 2015, 41(7):836-837.
[5]凱麗比努爾·艾爾肯, 古麗娜·阿巴拜克力.子宮動脈栓塞術和全身甲氨蝶呤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4, 31(11):925-9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21
2015-08-14]
471003 洛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婦產科
【關鍵詞】子宮動脈栓塞術;宮腔鏡;甲氨蝶呤;剖宮產;瘢痕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