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瓊志 趙蘇麗 黃萍 趙卓華 樊若琳
3D打印切模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手術護理配合
太瓊志 趙蘇麗 黃萍 趙卓華 樊若琳
目的探討3D打印切模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護理配合。方法回顧性分析15例采用3D打印切模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 總結術前準備、手術中體位擺放、器械管理及配合、手術環境管理等護理經驗。結果通過良好的醫護配合,15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術中未出現不良事件及并發癥;15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2 h, 術中平均出血量350 ml, 手術后1個月追蹤隨訪膝關節功能滿意。結論充分的術前準備, 良好的醫護配合, 密切的術中觀察是確保3D打印切模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成功的關鍵。
3D打印技術;膝關節置換;護理
醫療實踐和生命科學充分利用進展工程學科, 特別是3D打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發展。目前,3D打印技術制作的人造骨骼已經成功應用于臨床, 科技診療技術已是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1-3]。2013年12月~2014年2月, 本院實施15例3D打印切模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 制備患者膝關節個體化3D打印切模, 手術效果良好, 現將手術配合要點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例患者, 女13例, 男2例, 年齡65~83歲, 平均年齡74歲, 美國麻醉師協會(ASA)評分≤Ⅲ級。全部為雙膝關節置換, 嚴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5例。所有患者均符全膝關節置換術的適應證, 無手術禁忌證。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術前行局部麻醉, 患者取仰臥位并進行常規止血、洗手、消毒、鋪巾、更衣、戴手套。術中取右膝前正中切口入路, 長約15 cm左右, 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并沿深筋膜下間隙向兩側游離各約3 cm, 暴露出膝關節前鋒、股四頭肌肌腱。
沿著股四頭肌肌腱、髕骨內側緣至脛骨結節內側弧形切開髕上囊及關節囊, 吸干淡黃色的關節積液, 使得髕骨向外側翻轉, 屈膝90°, 切除增生的滑膜組織、前交叉韌帶、內外側半月板, 清楚髕骨增生的骨贅。外側軟組織松解。將脛骨近端切模安裝在脛骨近端, 術中見切模與脛骨近端匹配良好, 對脛骨進行截骨。清除右側股骨軟骨面, 安裝股骨切模,對股骨遠端進行截骨, 并確定3.5號四合一截骨模塊安裝位置, 安裝四合一切骨模塊, 對股骨前髁、后髁、前斜角、后斜角進行截骨, 放置3.5號股骨假體試模, 在其引導下進行髁間截骨。對脛骨近端進行打孔(打孔器), 安裝股骨、脛骨試模, 用間隙墊測定伸膝位和屈膝位關節間隙。脈沖式沖洗約1500 ml生理鹽水, 吸干。右股骨、脛骨截骨面鋪墊骨水泥,安裝膝關節假體及墊片, 術中測量力線良好, 放置負壓引流管, 清點器械、紗布無誤, 逐層關閉切口。左膝同法置換。
1.2.23D打印 將三維重建輸出的膝關節截骨模板STL格式文件導入快速成型機前處理軟件, 利用激光RP快速成型機將骨骼模型和切除模板同時制作出來備用。在術前, 實體模型有助于手術醫師對患者病情有更加深入的掌握, 也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病變的復雜性以及手術操作的危險性, 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配合, 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手術中, 顯示膝關節解剖后可以安裝輔助切除模板以引導截骨, 進行截骨的精確切除, 使手術獲得精準化切除參考資料。
1.2.3 護理配合
1.2.3.1 術前訪視。3D打印切模輔助全膝關節置換術是本院開展的新技術, 患者對此術式缺乏了解, 因此巡回護士于手術前1 d到病房訪視患者, 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 向其介紹3D打印切模輔助優勢, 播放介紹視頻, 展示打印切模, 并說明手術方法、體位、麻醉及手術的先進性、安全性, 解除患者心理壓力, 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4]。洗手護士參加了術前討論, 掌握術式及術者的基本要求。
1.2.3.2 器械準備。準備常用的骨科器械、定制的3D打印截骨切模、多功能高頻電刀、脈沖沖洗裝置、膝關節置換器械如電鉆、電鋸、人工膝關節等。
1.2.3.3 手術間準備。將患者安置在百級層流手術間, 把手術所需的物品、器械及藥品等準備在手術間, 減少術中因需物品進出手術間而增加感染的機會。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間人員有嚴格的限制, 不允許頻繁進出。參與手術人員應嚴格手消毒, 常規戴雙層手套。手術間的溫度保持在22~24℃。
1.2.3.4 巡回護士配合。①患者入室前應檢查各種儀器,是否在備用狀態, 調節室溫在22~24℃。②患者入室后, 做好保暖, 巡回護士和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共同核對患者信息, 建立靜脈通道, 配合麻醉醫生進行麻醉。③患者取平臥位, 雙上肢自然外展置于兩側手術托上。分別在雙側大腿上2/3處綁好自動氣壓止血帶, 設定正常止血帶壓力時下肢在55~65 kPa, 時間不超過90 min。止血帶下墊紗布并保持平整、無折以保護皮膚。松止血帶前, 器械護士要準備好紗墊, 通知醫生作好止血準備, 放氣時要緩慢。術畢送患者時巡回護士與病房護士作好床頭交接[5]。④嚴格執行手術室安全核查制度, 確?;颊甙踩?。⑤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人工膝關節術后感染是具有災難性的并發癥。術前遵醫囑準確使用抗生素, 嚴格保持手術室無菌狀態, 監督手術人員嚴格手消毒,戴雙層手套, 嚴格手術部位的消毒、鋪巾, 手術中嚴格無菌操作。⑥術中病情觀察。關注手術進展,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 并按醫囑及時處理。特別是在安裝假體填充骨水泥時要注意血壓的變化, 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1.2.3.5 器械護士配合。手術使用的器械、物品、材料較多,器械護士提前10~20 min洗手上臺, 將器械、敷料妥善放置,整齊有序, 和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所需用物, 確保數目準確。協助手術醫生消毒鋪單。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避免一切可能的污染。觀察手術進展, 準確無誤地配合3D切模進行截骨。正確連接各種工具, 使手術順利進行[6]。熟練掌握手術步驟、各種器械及耗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快速、準確無誤地傳遞手術器械。術中沖洗時要保護好切口周圍的敷料, 避免潮濕和污染, 如潮濕應立即更換。
通過良好的醫護配合,15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術中未出現不良事件及并發癥;15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2 h, 術中平均出血量350 ml, 手術后1個月追蹤隨訪膝關節功能滿意。
膝關節置換術是迄今為止治療膝關節炎病變最為成功的手術方式之一。傳統的膝關節置換手術器械復雜, 手術步驟繁瑣, 手術需要術者根據大量的骨性標志進行截骨[7]。手術過程中如果對膝關節變形認識不足、操作器械使用不熟練就很容易造成手術失敗, 尤其是可能造成截骨不當、脛骨上端出現后側皮質穿孔等并發癥。術中在安裝髓內定位桿時, 很可能造成大量失血, 出現脂肪栓等問題, 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這些危險因素加大了護理難度以及護理工作量, 同時也會對患者術后康復造成嚴重影響[8]。
CAD和3D打印技術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應用, 改變了手術室傳統的配合方式和對象, 使得手術護理配合更簡單化,更直接、快捷、有效, 其先進性及高精度性對手術室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據手術方式的變化, 掌握手術間的合理布局、3D打印切模的正確使用以及手術流程的改良優化。術前做到置換工具及切模的完備, 術中熟悉手術步驟, 和術者默契配合, 并做好手術間的人員管理??傊g前細心的準備,術中良好的配合以及保持良好的組織溝通、團隊精神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9]。
由于計算機輔助設計以及3D打印技術的快速發展, 使得在臨床治療中將人體的解剖結構進行工具定制, 使得假體置換術成為可能。計算機的輔助設計使得對患者的解剖結施行三維重建, 建立起模具進行術前策劃、結構測量、假體個性化設計、工具設計等。3D打印技術可以將計算機中的三維模型、假體以及工具等復雜結構數字文件生成為實物, 以便臨床醫生的應用。3D打印技術可以將計算機中設計各種復雜的產品通過增材技術一次制造成形, 使得醫學界通過3D技術制造人造骨骼、人造器官變為可能。可以說3D打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 值得臨床不斷進行探索[10]。
[1]劉峰, 張勇, 任靜, 等. 定制3D打印切模輔助膝關節置換術臨床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2014,17(20):21-22.
[2]倪云玲, 吳丹燕, 柯萍, 等. 高齡高危患者同期行雙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 實用醫學雜志,2011,27(4):692-693.
[3]陳焱, 王曉寧. 全膝關節置換術關節周圍注射鎮痛療法的護理配合. 國際骨科學雜志,2012,33(1):78-79.
[4]王美珍, 歷小麗.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 現代中西醫結結合雜志,2007,16(17):2467-2468.
[5]張婧. 手眼式膝關節手術輔助機器人研究及準臨床實驗.上海交通大學,2010.
[6]申抒含. 機器人輔助膝關節手術系統設計與術后評價算法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2010.
[7]趙子健. 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系統的研究及其在臨床前的應用.上海交通大學,2009.
[8]劉強. 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晚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臨床療效研究.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9]張金龍. CPM機應用于初次單膝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效果研究.吉林大學,2012.
[10]白波. 計算機導航輔助技術和傳統工具下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髕骨放射學位置的比較.濱州醫學院,2011.
Surgical nursing cooperation in3D printing model cutting bas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AI Qiong-zhi, ZHAO Su-li, HUANG Ping, et al.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Yunnan Qujing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Qujing655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nursing cooperation in3D printing model cutting bas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15 cases of3D printing model cutting bas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ummarization was made on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body position, instrument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and surgery environment.ResultsWith good medical cooperation, all the15 patients received successful surgery, and there were no adverse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of15 patients was2 h, and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was350 ml. Follow-up for1 month after operation showed satisfactory knee function.ConclusionSufficient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good medical nursing, and close intraoperative observation are the key for successful3D printing model cutting bas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3D Printing Technology; Knee arthroplasty; Nurs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21
2014-10-11]
655000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