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玲
Colfex裝置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術后護理體會
趙慧玲
目的分析Colfex裝置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術后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30例行Colfex裝置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 總結其護理方法和效果。結果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均成功實施手術, 術后出現1例便秘, 經對癥治療后好轉, 未發生切口感染、腦脊液滲漏、Colfex裝置松動、神經根損傷等并發癥,18例下腰痛消失,12例腰痛得到明顯改善,術后間隙性跛行基本消失, 平均行走距離超過1000 m。結論對接受Colfex裝置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術后給予完善的臨床護理, 有利于減少并發癥, 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
Colfex裝置;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護理
Colfex裝置是置入棘突間隙以撐開動力的內固定裝置[1],目前在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保持椎間隙距離、保留節段運動功能、預防鄰椎病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分析總結了Colfex裝置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術后護理經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老年患者30例, 男13例, 女17例, 年齡65~79歲, 平均年齡72.5歲, 病程6個月~18年, 平均病程2.0年。納入標準:年齡至少65歲;有下肢放射痛、腰部疼痛、間歇性跛行史;無腰部明顯外傷史或腰椎手術;腰背激惹試驗呈陽性;經CT檢查, 側隱窩高度≤3 mm;經MRI檢查, 腰椎韌帶肥厚、側隱窩狹窄、椎間盤突出, 硬膜囊呈串珠樣或蜂腰狀受壓, 硬膜囊呈T型或三葉草狀, 神經根受壓變細甚至湮沒。所有患者均有明顯骨質疏松, 其中15例單節段狹窄,11例兩節段狹窄,4例多節段狹窄;合并高血壓16例, 合并糖尿病12例, 合并心臟病2例。
1.2 方法
1.2.1 基礎護理 與麻醉師溝通, 了解手術情況, 例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密切監測患者呼吸、脈搏、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 觀察引流血量, 適當補液, 一旦發現患者血壓過低、呼吸困難、憋氣、血氧飽和度降低等情況, 立即告知責任醫生進行處理, 停藥甘露醇脫水劑[2]。術后第2天, 可根據具體情況遵醫囑停止供氧和監測。術后4~6 h平臥, 待血壓、呼吸穩定后可協助患者翻身, 注意保持脊柱穩定, 不得扭動腰部。觀察切口敷料和引流液顏色, 保持引流通暢;注意腦脊液滲漏, 若切口敷料滲血顏色變淡、引流血液增多,且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癥狀, 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取頭低腳高位, 傷口加壓, 夾閉引流管。術后24~48 h可拔管;常規應用皮質醇類激素[3], 避免神經根水腫, 同時預防消化道潰瘍, 可酌情應用胃黏膜保護劑或抑酸劑。
1.2.2 疼痛護理 詳細講解術后疼痛原因、機制、注意事項,介紹緩解疼痛方式, 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指導患者通過交談、聽音樂、看報紙等方法轉移注意力;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爭取家屬配合支持。對疼痛劇烈者, 可肛塞雙氯芬酸鈉栓或肌內注射曲馬多, 以減輕疼痛對睡眠的影響。術后5~10 d,患者若主訴腰部疼痛、痙攣或切口疼痛、抽搐, 同時體溫升高, 應警惕腰椎間隙感染, 進行血液分析, 檢查紅細胞沉降率, 并予以MRI掃描。若確診為腰椎間隙感染, 可給予抗生素治療。每日換藥, 根據切口分泌物培養試驗情況調整用藥,同時給予藥物和物理降溫處理。
1.2.3 預防并發癥護理 ①預防感染。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阻塞導致椎管內血腫引發感染;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潔, 若敷料污染或血液浸透, 應立即更換。②預防神經功能損傷。患者麻醉清醒后, 觀察其下肢感覺、肌力和運動變化, 讓患者活動雙下肢、足趾, 了解疼痛、麻木是否緩解,是否存在大小便異常等情況。術后早期知道患者進行雙下肢功能鍛煉, 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 避免神經粘連。③預防腦脊液滲漏。遵醫囑定時換藥, 在患者腰部下墊沙袋加壓, 適當補充血漿、白蛋白和復方氯化鈉, 避免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導致腦脊液滲出。④預防尿潴留。熱敷下腹部, 溫水清潔外陰, 協助患者行下腹部按摩, 一手按壓下腹部, 輕揉膀胱10~20次, 自膀胱底至下按壓推移, 另一手以全掌按壓中極穴、關元穴以促進排尿。⑤預防腹脹[4]。帶腹帶以提高腹內壓, 叮囑患者勿張口呼吸, 防止吸入氣體導致脹氣;術后6 h禁食, 待胃腸恢復蠕動時可有流質、半流質食物過渡到普通食物, 術后3 d內禁食雞蛋、牛奶、豆制品、過甜、油膩食物,避免腹脹和便秘;多食水果蔬菜, 增加飲食量。
1.2.4 康復訓練 術后2~4 d, 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踝關節和足趾活動, 屈伸踝關節, 并開始股四頭肌收縮練習;術后3~5 d, 患者可在床上交替進行髖膝關節屈伸活動, 仰臥行直腿抬高, 增加主動鍛煉;術后2周, 協助患者佩戴腰圍, 在床上半坐臥, 逐漸向床邊站立、下床站立過渡, 站立時挺直脊背, 避免旋轉、彎腰、負重, 陪同患者小范圍行走;術后3周, 進行腰背肌訓練, 患者取仰臥位, 以雙足、雙肘、頭位支撐點, 向上抬起背部、腰臀部, 以不感覺疲勞為度。
1.2.5 出院指導 叮囑患者保持體位正確, 預防植入裝置移位, 掌握鍛煉和保護腰椎的方法, 以減少復發, 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叮囑患者休息時臥硬板床, 堅持腰背肌鍛煉;下床活動時應佩戴腰圍, 避免彎腰撿東西, 間斷性進行挺腰擴胸運動, 以降低腰椎間盤壓力;避免過度扭曲、屈身彎腰、提重物, 叮囑患者按時復查, 若出現持續性下肢疼痛、腰痛,應及時就醫診治。
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均成功實施手術, 術后出現1例便秘, 經對癥治療后好轉, 未發生切口感染、腦脊液滲漏、Colfex裝置松動、神經根損傷等并發癥,18例下腰痛消失,12例腰痛得到明顯改善, 術后間隙性跛行基本消失, 平均行走距離超過1000 m。
目前, 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發病率逐年上升, 該病癥狀具有復雜性, 病程漫長, 會逐漸加重, 其臨床表現為隱襲性腰部疼痛, 伴有下肢和臀部放射性疼痛, 神經性跛行, 其特點為患者長時間行走或站立時大小腿和臀部、足部乏力或疼痛。通常在長期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或無效時選擇手術治療。Colfex裝置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癥狀和行走能力, 從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并發癥, 且體質虛弱, 心理壓力較大, 為了提高治療效果, 在術后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 通過基礎護理、疼痛護理、預防并發癥、康復訓練、出院指導等一系列有效護理措施, 有助于促進患者恢復, 減少并發癥, 可在臨床護理工作領域廣泛推廣。
[1]劉秀梅.棘突間植入物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18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3):5742.
[2]衛幼琴, 胡麗珍, 易麗萍. Coflex動力穩定系統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手術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0,25(7):643.
[3]李喆雯. Dynesys動態穩定系統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圍手術期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69.
[4]張麗娟. Coflex裝置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術后護理.中醫正骨,2011,23(6)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36
2014-12-24]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