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高偉 祝麗波
剖胸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體會
汪芳 高偉 祝麗波
目的分析胸外科剖胸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及體會。方法對胸外科92例剖胸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 總結其方法和結果。結果經精心護理,9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無一例出現并發癥。結論加強對胸外科剖胸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呼吸道護理, 能有效提高手術治愈率, 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剖胸手術; 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
剖胸手術創傷大、術后出現的并發癥較多, 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和清除困難, 加上刀口與引流部位疼痛, 患者往往不能進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 易發生肺部感染及肺不張,對患者的預后帶來嚴重影響[1], 加強患者圍手術期呼吸道有效護理,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預防術后肺部并發癥的重要措施。現將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92例剖胸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所選的92例開胸手術患者均為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胸外科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 其中男83例, 女9例, 年齡45~77歲, 平均年齡63.2歲;手術種類是肺癌切除術、食管癌切除術、賁門癌切除術、其他胸部手術,92例手術患者無一例并發癥發生。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幫助患者熟悉、適應醫院環境, 消除焦慮等不良情緒對圍手術期的影響;了解咳嗽、咳痰的有關知識, 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告訴患者術后24 h要配合護士做深呼吸、咳痰和改變體位等, 講解咳嗽與排痰的重要意義, 鼓勵患者反復練習, 樹立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鼓勵患者提出問題, 消除對疾病的認識誤區, 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手術治療。
2.1.2 術前肺功能檢查 測定項目主要包括呼吸頻率(RR)、潮氣量(TV)、 峰值流速(PTEF)、血氧飽和度(SpO2)等, 綜合判斷患者耐受手術的程度, 為治療效果提供客觀的臨床依據。若患者中、重度通氣功能障礙, 術前準備要充分。可采取術前抗炎、持續低流量吸氧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呼吸功能, 為手術創造充分條件, 預防和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2.1.3 術前指導 囑咐吸煙患者絕對戒煙;術前的正確指導是患者術后恢復的關鍵 , 有效咳痰能預防肺炎和肺不張,對開胸手術患者, 反復強調和訓練深呼吸和有效咳痰的方法,其意義尤為重要。呼吸功能鍛煉的常用方法包括有效咳嗽技術和用力呼氣技術等。
2.1.3.1 有效咳痰的訓練[2]①患者取坐位或立位, 上身可略前傾。②緩慢深吸氣, 屏氣幾秒鐘, 繼而爆發性咳嗽2~3次, 咳嗽時收縮腹肌, 腹壁回縮。或用自己的手按壓上腹部, 幫助咳嗽。③停止咳嗽, 縮唇將余氣盡量呼出。④再緩慢深吸氣, 重復以上動作, 連做2~3次, 休息幾分鐘后可再重新開始。⑤如深吸氣誘發咳嗽, 可試斷續分次吸氣, 使肺泡充分充氣, 增加咳嗽效率, 有利于排痰及肺復張。
2.1.3.2 用力呼氣技術 由1~2次用力呼氣組成, 然后咳嗽或進行有效咳嗽, 隨后放松呼吸一些時間再重新開始。使用用力呼氣技術, 特別是霧化吸入后, 協助翻身、叩背, 使附著于小支氣管壁的痰液松動易咳出。
2.1.3.3 縮唇呼吸訓練 護士指導患者用鼻緩慢呼吸, 深呼吸后屏氣2~3 s, 采取口縮唇的呼氣方式, 讓氣體在縮窄的嘴唇中緩慢呼出, 利于鍛煉呼吸功能。
2.2 術后護理
2.2.1 濕化氣道 ①術后患者常規吸氧, 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加重痰液黏稠, 不易咳出, 因此給氧時, 護士定時給濕化劑加溫水, 使水溫保持在35~37℃。氧氣通過溫化與濕化,吸入后可以使痰液稀釋, 便于咳出, 同時還可提高氧療效果。②術后患者常規給予超聲霧化吸入, 藥物以氣霧形式經氣道吸收管, 作用直接, 可迅速提高排痰效果效果。2~3次/d, 一般用沐舒坦、布地奈德霧化吸入祛痰。濕化時間不易過長,一般以10~20 min為宜, 因過度濕化可引起黏膜水腫, 也可導致水鈉潴留, 加重心臟負擔。吸入時, 指導患者吸氣要深而慢, 吸氣后屏氣3 s, 再慢慢呼出, 使藥液隨深吸氣到達終末支氣管及肺泡內, 達到促進排痰的目的。
2.2.2 胸部叩擊 可引起痰液松動, 按時給患者叩擊胸背可協助其排出痰液。患者取坐位或半坐臥位, 護士手指和拇指并攏、手掌弓呈杯形, 以手腕力量, 從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內, 迅速而有節律地叩擊胸壁, 震動氣道, 邊扣邊鼓勵患者咳嗽, 以促進痰液排出。術后每1~2小時協助患者叩背1次, 每側肺葉反復叩擊1~3 min。叩擊時發出一種空而深的拍擊聲則表明手法正確, 若出現拍打實體的聲音則說明手法錯誤[3]。叩背時要注意避開手術切口并觀察患者的反應, 如發現呼吸異常, 應立即報告醫生。
2.2.3 體位引流 根據患者病情、經驗(自覺有利于咳痰的體位), 采取適當體位。原則是使病變部位處于高處, 引流支氣管開口向下, 利于痰液流入大支氣管和氣管排出。引流時,輔以胸部叩擊, 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 以提高引流效果。
2.2.4 深呼吸、有效咳嗽 咳嗽有利引流及肺復張, 對于神志清醒、尚能配合咳嗽的患者, 協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指導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 使肺泡最大限度膨脹, 連續咳嗽數次, 使痰到咽部附近, 再用力將痰咳出。有效咳嗽的聲音是低音調、深沉, 且在控制下進行[4]。對無力咳嗽的患者,采用誘導咳嗽法:護士一手按壓切口, 另一手的中指按壓胸骨上窩處氣管, 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
2.2.5 其他護理 鼓勵患者勤喝水;按醫囑使用抗菌藥物、止咳祛痰藥物, 掌握藥物療效和副作用, 不濫用藥物, 如排痰困難者不能自行服用強鎮咳劑;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勤通風, 溫度最好維持在18~20℃, 濕度在50%~60%;要注意觀察病情, 監測生命體征變化。
肺部感染是剖胸手術患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 由于患者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術后活動受限、體力衰弱及懼怕疼痛等因素影響, 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積聚, 易發生肺部感染, 致肺葉或全肺不張, 而痰液是開胸術后氣道阻塞致肺葉或肺不張的主要原因, 如痰液不能及時排出, 還會導致肺部感染, 嚴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咳嗽是為清除氣道痰液的一種突然爆發性呼氣動作, 通過咳嗽可以促使肺膨脹, 減少胸內殘腔, 縮短患者拔除胸引流管的時間, 有效地預防胸腔感染;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分泌物潴留, 有效地預防肺部并發癥。
綜上所述, 加強呼吸道護理,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排痰有效率, 保持呼吸道通暢, 能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 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和排痰, 以減少剖胸手術術后肺部并發癥, 確保手術成功,提高醫患滿意度。
[1]劉莉, 辛明珠, 王敏, 等.胸部手術患者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初步構建.中華護理雜志,2011,7(1):709-710.
[2]李秋萍.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9.
[3]李文.全麻開胸術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實踐.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5):360.
[4]路清蒲, 趙巧玲.開胸手術病人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體會.長治醫學院學報,2008,1(2):74-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46
2014-12-29]
266300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