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萍
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患者的觀察及護理分析
董艷萍
目的研究對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和護理情況。方法60例需要行胃大部分切除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使用細致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對照組使用一般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一般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1/30)低于對照組的10.0%(3/3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高于對照組的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成功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患者使用細致的術后護理辦法進行護理, 能夠幫助患者促進病情的康復, 且滿意度高, 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到臨床。
胃大部分切除術;臨床觀察;護理情況
胃部切除手術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手術。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普外一科2013年10月~2015年1月住院并需要行胃大部分切除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具體分析方法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普外一科2013年10月~2015年1月住院并需要行胃大部分切除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男16例, 女14例, 年齡24~59歲, 平均年齡(36.0±7.7)歲;對照組男15例, 女15例, 年齡22~58歲, 平均年齡(37.0±7.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程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使用一般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包括一般專項護理﹑對癥護理和疼痛護理。觀察組使用細致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
1.2.1 基礎護理 指導患者采取舒適體位, 保持患者呼吸順暢, 有效預防肺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2次/d進行口腔護理,加強皮膚護理, 有效預防褥瘡。
1.2.2 術后病情觀察[1,2]①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壓與心率的變化, 當患者出現(xiàn)收縮壓下降以及脈壓降低時, 積極補充血容量。②體溫觀察, 當患者體溫超過38℃時, 立即給予降溫,觀察患者病情。③呼吸觀察, 適量吸氧, 保證氧濃度在96%以上。④液體出入量觀察, 記錄患者術后24 h的液體出入量,保證患者尿量。⑤引流管觀察, 防止患者無意識間拽脫引流管, 并觀察引流管中引流出的液體顏色及引流量[3]。
1.2.3 并發(fā)癥護理 短期內患者出現(xiàn)大量嘔鮮血時, 觀察是否出現(xiàn)術后胃出血情況;術后給予補充營養(yǎng)等治療, 觀察患者是否有十二指腸殘端破裂疾??;術后1周左右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胃腸吻合口破裂情況;觀察患者進食后的反應, 查看是否出現(xiàn)術后梗阻以及術后胃排空延遲情況;早期盡量少食多餐, 預防傾倒綜合征疾病;由于進食后3 h左右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綜合征, 需要少食多餐以預防該疾病。
1.2.4 活動指導 患者術后麻醉清醒后, 可以改變體位為半臥姿勢, 多進行深呼吸訓練, 促進肺內深部痰液排出[4]。早期活動, 有效預防腸粘連, 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2.5 飲食指導 術后盡量以白粥為食, 幫助患者胃腸進行恢復, 避免過早進食生冷辛辣以及過刺激食物, 造成胃腸道壓力。
1.2.6 心理護理 進行胃大部分切除手術的患者, 內心會有恐慌心理, 需要及時進行開導, 幫助患者恢復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疾病。
1.3 療效判定標準 經(jīng)治療后, 患者一般情況良好, 在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回訪, 填寫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 問卷調查內容為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評價分為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28例患者均手術成功, 手術成功率為93.3%(28/30), 2例患者手術失敗死亡, 死亡率為6.7%(2/30)。對照組27例患者均手術成功, 手術成功率為90.0% (27/30), 3例患者手術失敗死亡, 死亡率為10.0%(3/30)。兩組手術成功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1例(3.3%)出現(xiàn)術后發(fā)熱, 0例感染﹑傷口滲血,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1/30)。對照組患者2例(6.7%)出現(xiàn)術后發(fā)熱, 1例(3.3%)感染, 0例傷口滲血,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3/30)。經(jīng)對癥治療后,體溫正常, 未影響術后恢復。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20例(66.7%)滿意, 10例(33.3%)較滿意, 0例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患者15例(50.0%)滿意, 12例(40.0%)較滿意, 3例(10.0%)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為90%,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有胃部疾病, 需要進行胃大部分切除的適應癥為內科治療無效并反復發(fā)作的頑固性潰瘍﹑多次胃穿孔和大出血﹑并發(fā)潰瘍穿孔出血及梗阻者。本次研究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1/30)低于對照組的10.0%(3/3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高于對照組的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成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使用細致護理方法, 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綜上所述, 對于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患者使用細致的術后護理辦法進行護理, 能夠幫助患者促進病情的康復, 且滿意度高, 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到臨床。
[1]李祖花, 張燕, 袁園, 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胃大部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中國醫(yī)學裝備, 2014, 11(S1):488-489.
[2]李森龍, 鄔淑雁, 錢滿芹, 等.循證護理在胃大切術后早期腸內營養(yǎng)病人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22):14-16.
[3]耿亞萍, 時雙蘭. 循證護理在留置胃管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5(5):30-32.
[4]楊慧敏.胃大切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護理分析.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4, 22(6):2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49
2015-08-12]
473000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