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樂
(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7)
據西安市2010年至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是3 250.56億元、3 352.12億元、4 243.43億元、5 134.56億元和5 903.98億元,逐年上漲而且上漲幅度較大,西安市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4年比2010年增幅高達81%。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企業投資占絕對多數,而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方面就是國有企業開展各類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但是國企業主方對于建設項目管理本身比較陌生,對于建設項目的風險更是存在認識不足、難以控制等問題。投資巨大而管控不力的矛盾,亟待解決,而要有效管控建設項目,首先就需要對建設項目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
國企的中心任務是生產經營,建設項目往往時斷時續,國企基建管理能力有限,國有企業的基建項目管理比較粗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特點:
(1)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管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個別人是建筑專業的畢業生,但大多數對建設項目經驗不足。
(2)項目管理機構的特殊性,使之往往是隨機組合的,或臨時拼湊的。
(3)傳統思想束縛,接受新事物緩慢,對基建工作還是采取工業產品的管理方式。
(4)缺乏基建管理的相關制度,靠“人治”管理建設項目。
(5)建設項目的立項在國企內部或者國企相對應的主管部門審批較慢,而建設項目又有急需盡快完成形成產能的特點。
(6)項目建成后的使用部門和建設項目管理部門具有不一致的特點。
(7)國企建設項目業主管理的復雜性,首先,是設計管理的復雜,由于生產工藝復雜,基建管理人員未必搞得清楚,搞得清楚的生產技術人員往往又不參與設計工作;其次,是生產配套設備的采購往往復雜。因此,國企的建設項目管理必須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有效規避風險,達到預期目標。
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識別的任務是識別項目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存在哪些風險。風險只有在被正確識別的情況下才能被控制、轉移和管理,從此可以看出,后續的風險分析與評價以及風險應對都是以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識別為基礎的。風險識別的基礎是經驗數據、經驗和覺察力,如前所述,所有建設項目都有其個別性,即使相近的項目,相近的風險并不一定重復發生。因此,對于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的識別,可以參照本單位以往建設項目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以及其他建筑企業類似工程項目普遍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出具體實施項目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
雖然說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識別有其特別性,但也遵循一般的風險識別方法,常用的有: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情景分析法、咨詢法、檢查表法、歷史資料法、流程圖法、系統分解法、WBS法、因果圖法、SWOT法、事故樹分析法、調查與專家打分法、財務報表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統計記錄法、環境分析法等。通過這些科學有效的方法,國企業主方可以盡可能多地識別出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所在,在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后,就可以減少損失。
頭腦風暴法顧名思義就是激發多個聰明的腦袋,讓方案像風暴一樣向知識庫涌來,這些方案是不加分析和論證的,因此,這些方案有些是正確的、可以用的,有些可能還是錯誤的,換句話說,頭腦風暴法可以理解為集思廣益。該方法主要是采用專家小組開會討論的方式進行,由于其組織的方便性、靈活性及透明性,很快就受到相關行業的采用和重視,這種方式的專家一般為5個人。在組織者組織的會議中,所有人可以暢所欲言,隨意說出自己的觀點供別人參考,在這種輕松愉悅中,大家最終得到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運用頭腦風暴法,采用專家小組開會討論的方式進行,安排專人進行記錄。之后對記錄進行整理,得到如表1所示的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管理的風險清單。
表1 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清單
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分析與評價的意義在于通過風險評估的具體方法,對國企業主方的建設項目風險進行量化分析,排出主次順序,使得國企業主方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
應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來進行風險分析的方法就是層次分析法,該方法的原理是將復雜的事情先進行分層,再以層為單位,以主觀判斷為依據對風險進行量化。由于風險可能引起的損失量、風險的發生概率的權重系數不同,該方法中各指標的權重賦值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因此必須保證最終的結果不出現互斥的現象。層次分析法分析風險的過程與人們思考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合-分-合,就是將一個整體的工程分解成很多小的工作,分析每個工作后,再對所有的結果進行整理歸納。單一準則下,被比較元素的相對權重的計算方法如下:
單一準則下,被比較元素的相對權重的計算,需要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出對于目標元素而言各元素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即A w=λmaxW。
λmax和w的計算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用近似方法計算,步驟如下:
(3)將?i歸一化,得[?1,?2,…,?n]T為所求向量。
按照層次分析法的理論,可將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分為A、B、C、D四個層次,見圖1。并可分解為一級和二級風險因素,見表2。
圖1 工程項目合同狀態模型
表2 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分解
根據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的特點,邀請專家對報批階段、設計階段、招標階段、各階段合同管理、施工階段、驗收保修階段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管理的一般風險和法律責任風險進行相對重要性打分,根據評判準則對因素兩兩比較,分別得出A-B層次對比及B-C層次的判斷矩陣(表3~表10),并最終得到針對一般風險的C層次排序(表11)。
表3 A-B層次判斷矩陣
表4 B1-C層次判斷矩陣
表5 B2-C層次判斷矩陣
表6 B3-C層次判斷矩陣
表7 B4-C層次判斷矩陣
表8 B5-C層次判斷矩陣
表9 B6-C層次判斷矩陣
表10 B7-C層次判斷矩陣
表11 C層次的排序
而對于法律責任的細致分析,進行B對C層次以及D層次的判斷矩陣的計算與分析,求得D層次的排序(表12~表16)。
表12 C15-D層次判斷矩陣
表13 C16-C層次判斷矩陣
表14 C17-C層次判斷矩陣
表15 C18-C層次判斷矩陣
表16 D層次的排序
根據計算結果和權重排序分析,對于層次C,權重越大,排序越靠前的風險因素在國企業主方建設項目風險中所引起的后果越嚴重,越應該受到建設單位的重視,并加以避免或者轉移相關建設項目風險。在諸多風險中,國企業主方招標階段法律風險最大,而合同條款風險最小。除法律責任風險外,國企業主方設計成本控制風險最大,其次是竣工結算風險。
同樣地,根據計算結果和權重排序分析,對于層次D,權重越大,排序越靠前的風險因素可能引起建設單位法律責任風險的后果越嚴重,越應該受到建設單位的重視,加以避免或者轉移相關法律責任風險。建設單位串通招標的法律風險最大,而施工安全方面的法律責任風險最小。
[1] 徐龍.國企基建及技改管理存在問題的探討[J].福建建設科技,2007(4):75-76.
[2] 余建星.工程風險評估與控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 許霞.論建筑施工項目的風險管理[J].價值工程,2010(27):47.
[4] 錢坤.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規劃體系研究[J].江蘇建筑,2006(5):73-74.
[5] 張正海,王明明.淺談業主方對工程造價的管理[J].石河子科技,2005(3):19-20.
[6] 胡向東.業主方的項目管理在新城廣場建設項目中的實踐[J].建筑經濟,2004(12):49-52.
[7] 喬明.項目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3(12):28-31.
[8] 唐坤.建筑工程項目風險與全面風險管理[J].建筑經濟,2004(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