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鑫
(東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30)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屬于基礎性產業。但目前農業資源的浪費現象及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阻礙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桎梏。在此背景之下,破解農業發展問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重中之重。2012年12月12日,《“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正式提出,循環經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農業領域循環經濟的實施對促進我國農業生產高質、高量、維持均衡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黑龍江省作為我國13大糧食主產省之一,其農業生產對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價值。雖然該省大規模機械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但其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循環經濟發展不足。本文通過對該省蘭西縣農業生產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實證分析,探究其影響因素,在總結其他省份的循環經濟經驗下提出保障黑龍江省農業循環經濟順利實施的對策建議,從而實現循環經濟的充分發展。
循環經濟起源于1966年,由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首次明確其概念。后Thomas Telford (1985)在污水流出物再用國際專題討論會中提出,“充分利用農業、漁業的廢棄物可以為人健康、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物質能源”,被認為是農業領域循環經濟理論的首次提出。
循環經濟的核心概念對我國而言實屬“舶來品”,1998年由德國《循環經濟和廢棄物管理法》翻譯而來。自其基本思想引入中國以來,我國的循環經濟理論就獲得了日益深入的發展,研究范圍也逐步拓寬。隨后,不同地域的農業生產實踐根據自身農業條件和特點選取不同的循環經濟模式,逐步推動理論的不斷完善。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盡可能小的程度。農業循環經濟是循環經濟的基本思想在農業領域的擴展,是運用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循環經濟理論與生態工程學的方法,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的基礎上,調整和優化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及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系統物質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嚴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質的投入和農業廢棄物的產生,最大程度減輕環境污染,使農業生產經濟活動真正納入到農業生態系統循環中。并以綠色GDP核算體系和可持續協調發展評估體系為導向,將農業經濟活動與生態系統的各種資源要素視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加以統籌協調,最終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
作為農業生產基本單位的縣域農業,其生產與生活中循環經濟的實踐水平對豐富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概念的影響重大。蘭西縣作為農業大省黑龍江省的縣域單位,可作為研究縣級循環經濟的代表性對象。
清潔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海潮等。農村的清潔能源是將農村生物質材料、作物秸稈、人畜的糞便以及薪柴等生物質就地開發利用的能源,如沼氣、太陽能。蘭西縣作為黑龍江的典型農村代表,具有本省農村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共性。其清潔能源的利用情況也代表了黑龍江省農村的平均水平。
我國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較為單一,農村居民仍舊以傳統能源使用為主,清潔能源使用量少。黑龍江省農村常使用能源是煤、電、氣、油等商品性能源,且其使用量大,而清潔能源使用量小,具體情況見表1、表2。

表1 清潔能源覆蓋率比較表
由表1數據可以看出該省農村的清潔能源使用率仍舊處于低水平狀態。太陽能的使用率較高,但由于受氣候影響,沼氣發展程度低,覆蓋率僅占4%。就清潔能源總體使用水平而言,其覆蓋率為72%,但是在數字背后存在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即清潔能源的使用不能滿足該省農戶的能源要求,巨大的能源缺口仍需傳統能源代替。在能源數量短缺的基礎上,清潔能源使用的后續服務也存在缺失問題。
由表2數據可以得出,在該省蘭西縣清潔能源的使用現狀中,其設備的后續可以保證,但專業人員的維修及設備使用前的技術指導和更新換代的信息通知不足,影響了清潔能源的使用效率,不利于拓廣覆蓋農村居民的消費者人群。

表2 清潔能源設備售后服務與維修情況表
目前蘭西縣的農村具有黑龍江省農村的典型特征,農業生產與農村居民生活相結合,因此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雙重發展軌跡。
通過將農作物秸稈粉碎氨化、青貯、微儲及氨化等工業處理措施,加工成便于畜禽消化吸收的精飼料。氣化后的秸稈,可用于發酵產生沼氣方便生產及生活。秸稈還可通過肥料化技術轉化為有機肥料,隨后實現直接還田、堆漚還田等。
存在初級規模的庭院經濟,即農戶以自己的住宅為中心,利用周圍的非生產占地、自留地、宅基地和坡臺地等可利用的土地及空間,從事以種、養、加工為主的商品生產經營活動。庭院經濟經營靈活,以戶為單位的庭院種植、養殖,不同于承包地,相對獨立和自由,且投入少、規模小,農民可以以市場為導向,在自己的庭院周圍,因戶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生產市場需要的農副產品,有利于農民增收致富。這在蘭西縣的使用范圍較廣,使用程度不一。
黑龍江省農村能源使用在消費結構、利用效率及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蘭西縣能源消費以煤和生物質能為主,并存在秸稈和薪材等生物質能直接燃燒的現象,尤其是秸稈的不恰當處理,使其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環境構成了污染和威脅。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主要是秸稈和薪材的直接燃燒,導致資源利用低效化。三是新能源開發嚴重滯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術仍處于初期階段,技術工藝相當落后。如太陽能發電技術等,在蘭西縣仍處于低水平狀態,這導致能源結構性短缺和浪費并存,使得包括清潔能源在內的新能源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蘭西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較為成熟的模式僅限于廢氣物綜合利用的發展模式及廢氣物綜合利用的發展模式,其他的農業發展模式由于自然條件受限或技術問題都難以大面積開展。蘭西縣作為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縣域地區,包含種植業、養殖業等多項產業,但目前沒有形成如立體農業模式的發展模式。同時,在廢棄物處理方面仍有不足,如秸稈的處理效率低,農民認可程度不高,關鍵性技術的突破沒有結合其他相應的技術和設備,這成為蘭西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障礙。
蘭西縣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技術、資金、人員3方面的缺失。部分關鍵性技術仍未突破,相應的配套技術和設施發展不充分,由于受技術推廣體系的影響,技術推廣力度不足。資金方面,縣級政府的財政力量不足,缺乏相應的農業技術企業作為社會資源補充,因而存在很大缺口。同時,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和設備維修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戶對技術的不認可。
在推廣新型農業技術、設備,建立農業循環經濟不同發展模式的同時,加大對農業生產及生活中能源消費結構的改善。政府除頒布相關的實施政策外,還可引導市場的能源價格,降低清潔能源的使用價格,同時推出使用清潔能源的優惠條件,并輔以技術指導和設備售出后的維修完善,以家庭和生產大戶為主要目標,促進農業結構的改善。
縣級應當加強農業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兩部分。在農村生活中,注重包括河渠整治、道路、照明、農村沼氣等在內的惠民工程建設;在農業生產中應重視農業環境建設,如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等;同時政府必須對所轄區域進行整體規劃,修建新能源使用的必須設備,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
在軟件設施的提高方面,應當注重建立信息服務體系和發展人才隊伍的雙向重點。通過運用政府職能,建立現代化、信息化的系統服務體系,利用農業循環經濟網絡基礎設施加強農業循環經濟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同時注重培養農業循環經濟人才,建立科研及技術指導階梯型人才隊伍。
縣級政府應根據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需求,設立相關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支持資金,進行資金運用在技術方面的全方位規劃、管理、指導及處理。加強農業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結合黑龍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及自身的現有資源條件,重點組織開發和示范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技術,建立縣級農業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同時,在資金及技術允許的條件下成立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環境污染小或無公害的農業生產技術,廢棄物回收處理技術等綜合技術體系。同時,加強農業循環經濟科學技術交流、促進推廣系統的形成。通過開展科技成果洽談會等活動,構建高效的技術推廣體系,并不斷更新其推廣方式,與農戶密切結合。
農業是具有弱質性的產業,其生產特點和過程決定了資源在其中的重要性。我國在農業領域資源利用粗放,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成為必要之舉。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循環經濟發展處于低水平階段,基本的發展模式建立不完善、新型能源利用率較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只有在結合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借鑒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才能提升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
[1]周震峰.循環農業發展模式[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1):62-64.
[2]費佐蘭,余志剛.我省農村清潔能源使用現狀及消費意愿分析——基于五省六市的農戶調查數據[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1(8):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