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芳 劉 斌 (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畜牧中心 030300)
動物防疫財政支持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郭 芳 劉 斌 (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畜牧中心 030300)
近年來,動物防疫這一懸在各級政府頭上的 “高壓線”,總讓人心里不安,這自然與基層養殖衛生防疫條件差、動物防疫檢疫體系薄弱、動物衛生監管不到位、動物疫病的不可預見性、一些病原的不斷變異、外來或新生傳染病、多病原混合感染及耐藥性病原菌的產生有關系,但同時也與現行的國家財政支持政策不好執行有關系,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進行粗淺分析,以求教于同行及社會各界。
目前,我國動物疫病防控領域的財政支持政策可以概括為 “四個補助”。一是強制免疫補助。國家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實施強制免疫政策,疫苗經費由中央地方財政按比例分擔。二是強制撲殺補貼。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畜禽和布病、結核病檢測陽性奶牛實行強制撲殺,并給予適當經費補貼。三是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經費補助。中央財政安排資金補助基層動物防疫人員,主要用于村級動物防疫人員開展基層防疫工作的補助。四是標準化規模養豬場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每頭80元。這些政策對于我國實施強制免疫政策,穩定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爭取養殖場 (戶)參與、支持動物防疫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但上述4個補助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好貫徹執行的問題,舉例說明如下:
國家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實施強制免疫政策,疫苗經費由中央地方財政按比例分擔。強制免疫疫苗由省政府部門統一組織招標采購,然后以縣為單位分配到養殖場戶。這種方式便于預算管理、便于規范采購,一定程度上節余了財政資金,但也暴露出十分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招標采購的疫苗與養殖者需求不相適應。疫苗不是普通商品,種類、質量、規格各不相同,一些養殖場在日常防疫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喜好,而政府招標采購的疫苗往往不能完全滿足其要求,有些有條件的養殖場寧愿丟棄政府招標疫苗而自行購買疫苗。二是疫苗生產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上不思進取。由于強制免疫疫苗以政府招標采購為主,各生產廠家往往只注重做好招標環節工作,而忽略了產品創新、工藝改進和服務提升。三是疫苗企業為獲得市場份額,不惜打 “價格戰”,甚至以低于成本價的方式進行惡性競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疫苗的質量。
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畜禽和布病、結核病檢測陽性奶牛實行強制撲殺,并給予適當經費補貼。動物疫情發生后,采取撲殺措施拔除疫點,防止病原擴散是控制、根除動物疫情的重要措施。對養殖者進行補償是保證撲殺措施落實的關鍵。目前,我國畜禽撲殺的補助標準為:對因禽流感疫情撲殺的家禽為10元/只;對因口蹄疫疫情撲殺的家畜豬600元/頭、羊300元/只、奶牛3000元/頭、肉用和役用牛1500元/頭;對因布魯氏菌病、結核病撲殺的奶牛為3000元/頭。對豬、牛、羊等家畜的撲殺補助,中央和地方財政共承擔80%,其余部分由畜主自己補齊。對于這個標準,各地普遍認為過低。一頭肉牛市場價10000元,撲殺后補的1500元。一頭豬1300~1700元,撲殺后補的600元。一只羊1500元左右,撲殺后補的300元。不難看出,撲殺給養殖戶造成的凈損失太大,如果加上飼養成本、空欄期預期收益等,損失則更大,可以說是讓養殖戶一夜之間 “傾家蕩產”。目前,撲殺補償標準過低問題引發了撲殺難、養殖戶瞞報疫情等一系列問題,已嚴重影響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深入開展。
中央財政安排資金補助基層動物防疫人員,主要用于村級動物防疫人員開展基層防疫工作的補助,平均每人每年1200元。除中央補助外,縣級財政安排每人每年2400元用于村級防疫員工資,這些補助資金以工資的形式直接支付給村級防疫員。首先,這個補助標準低,不少村級防疫員反映,與村級護林員、環衛清潔員相比,他們干的多、掙的少,思想上有種不平衡。其次,一些政府領導恰恰是看到中央財政和縣級財政安排的村級防疫員工資補助,認為縣級財政沒必要再安排鄉鎮獸醫站的工作經費,導致鄉鎮獸醫站沒有任何工作經費,獸醫防疫人員防疫注射靠步行,或自己出錢租車,連最基本的冰箱、冰柜的電費都無法支付。再次,鄉鎮畜牧獸醫管理體制不順加之了工作經費的無從落實,獸醫防疫力量薄弱問題導致了防疫漏洞之多。目前,拿婁煩縣來說,已不存在 “鄉鎮獸醫站”這個機構,鄉鎮成立了 “農村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屬鄉鎮事業單位,包括獸醫人員在內的鄉鎮8大員都編在這個事業單位, “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有編制,而未具體明確每一類人員編制。8個鄉鎮獸醫站,原有獸醫人員37人,到現在僅剩15人,有的鄉鎮連一個獸醫也沒有,獸醫防疫人員嚴重短缺。全縣143個行政村,僅有44名村級防疫員,有的一個人負責7個自然村,防疫漏洞多,防疫密度和防疫質量均無法保證。
上級文件規定,規模養殖場處理1頭病死豬,國家補貼80元,而必須在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監督下進行無害化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大量的在基層,而基層獸醫人員要承擔防疫、檢疫、執法和技術指導等工作,工作疲于應付,對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難以全程監督;對不自行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行為,也因進行調查、取證、處罰難度大,而存在打擊不力。上級制定政策時,沒有考慮執法監督部門的執法成本,沒有考慮到執法人員不足問題,也沒有考慮地方財政困難,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進行常年的、不間斷的監管,致使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有關法律形同虛設。
今后,為更加高效地使用好公共財政資金,應考慮按照“以預防性投入為基礎,適當兼顧應急性支出”的原則,優化、強化動物疫病防控財政支出政策。
進一步理順畜牧獸醫管理體制,確保獸醫防疫工作有人干、有錢干、有地方干。一是結合辦公用房清查清理活動、紀律作風整頓,落實鄉鎮獸醫站辦公場所,確保獸醫人員這一弱勢群體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二是明確鄉鎮獸醫人員的編制。在目前財政編制只減不增的大背景下,明確包括獸醫人員在內的鄉鎮8大員的具體編制,及時補充短缺人員。三是選聘錄用一批村級動物防疫員,充實獸醫防疫隊伍,達到一個行政村配備一名村級防疫員。
在確保監測、免疫、檢疫監管、風險分析、流行病學調查等防控措施落實的基礎上,改變目前重免疫輕監測的財政支出結構。適當提高村級防疫員的工資補助標準,全面落實鄉鎮獸醫防疫人員的辦公經費,鄉鎮獸醫屬鄉鎮管理也好,縣畜牧部門管理也罷,沒有經費何談工作。
從鼓勵動物疫情報告,提高動物衛生安全水平的需要出發,在科學評價基礎上,根據市場價格,對為控制疫情而撲殺的染疫動物、高風險區域內易感動物,以及因采取強制措施所發生的費用予以補償。對早報告疫情的、遵守國家動物疫病控制規定的多補;對于瞞報疫情、緩報疫情或不遵守規定的少補、不補甚至給予適當處罰;對撲殺的易感疑似染疫動物予以100%補償。
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過程中,設立病死畜禽補助標準,采取政府購買,規定養殖場凡是將病死畜禽上報集中收集、處置的,給予登記并由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從源頭上遏制病死畜禽進入流通環節。
改 “先補為后獎”,按照法律規定,回歸養殖戶強制免疫義務,養殖經營者按照政府要求對畜禽進行強制免疫,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領取疫苗補貼。
由政府和養殖戶共同建立動物疫病基金和畜牧業保險,共同支付相關補償經費,通過利益聯結方式,促進生產經營者改善動物衛生條件,提高動物疫病風險的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