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艷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五山鄉畜牧獸醫站 652311)
談少數民族地區畜牧獸醫隊伍建設
李冬艷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五山鄉畜牧獸醫站 652311)
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畜牧獸醫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畜牧業發展戰略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有必要做好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其業務素養,以便更好發揮畜牧獸醫工作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作用,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少數民族地區;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問題;措施
隨著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結構的調整,畜牧業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的發揮畜牧獸醫人員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服務于當前發展方興未艾的畜牧產業,是各方都很關心的問題。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畜牧獸醫人員隊伍素質、優化隊伍結構,對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也是適應當前畜牧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少數民族地區的畜牧獸醫隊伍建立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時間,目前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畜牧獸醫隊伍和管理制度,但受制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仍存在諸多問題。
少數民族地區的畜牧獸醫工作人員,由于來源比較復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與外界接觸較少,對現代畜牧業生產發展的認識不夠,沒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因此,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為基層百姓服務的業務素養也有待提高,對快速了解市場動態及分析預測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弱。
村獸醫人員待遇過低,每月補貼也少得可憐,部分報酬還需要靠收費來解決。而防疫收費很難,因此經濟收入也就無法保證,這嚴重影響了基層防疫隊伍的穩定,導致防疫人員工作缺乏熱情。人員老化,年輕人大多不愿干,只有留在農村的少數老人擔任。老人因循守舊,且大都只有小學文化或者沒有受過教育,不了解新的疫病動態,主動性也比較差,知識更新頻率較慢,致使很多新技術宣傳不夠,自身技術提升也較慢。種草養畜、畜種改良、疫情監測、畜牧知識傳遞等很多科技推廣工作,基本無法開展。
在少數民族地區,畜牧業得不到良好發展,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是很可觀。個別領導就認為,鄉鎮畜牧獸醫站可有可無,對上級下發的文件、法律法規、政策落實也不到位,每年春秋兩季預防工作安排也不很及時,認為這只是常規工作,并未當作重點來抓,導致鄉鎮站所畜牧工作人員不穩定,業務工作抓得少,甚至被政府抽派去從事其他工作。
在少數民族地區,用于畜牧獸醫人才培訓經費投入普遍較少。那種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畜牧獸醫發展多元化局面還未形成,導致基層工作的硬件設施較差,工作環境惡劣,影響畜牧獸醫工作的順利開展。
深化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必須重視抓好經常性的教育培訓。要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健全培養機制,創新培訓方法,開展多層次地教育培訓工作,讓畜牧獸醫人員的知識不斷充實、更新和提高,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工作,并針對性地為養殖戶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指導服務等工作;改善養殖場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提高現有人才素質。在經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理論的學習灌輸、理想信念的鞏固堅定,使畜牧獸醫人員達到政治思想上的進步和成熟,業務基礎扎實牢固。要制定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鼓勵本土人員參加高等院校的專題研究和專業深造,提升專業素養。本土人才在語言、文化方面與廣大少數民族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系,便于進行溝通。技術人員進入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技術推廣,也會容易得多。
畜牧業已成為新時期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也是衡量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各級黨委、政府和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需要高度重視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認真研究新時期鄉鎮畜牧獸醫工作的新特點,并制定出一個長期的、切實可行的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發展規劃,推進基層畜牧獸醫隊伍正規化建設,把國家的相關政策落到實處,發揮實效,使農民得到實惠。
基層畜牧獸醫體系的建設,首先要提高財政投入,將基層獸醫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工資、福利待遇等納入財政預算,并根據所屬工作區域的工作任務、工作職責等因素,適當提高經費投入,人年平均工作經費要結合實際物價進行調整。此外,要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手段。各基層站、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盡快改善辦公用房、基本的專業儀器設備、服務用車和人員津補貼等重點問題。同時也要為職工提供開展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所必須的住食、辦公等基本的條件,為基層畜牧獸醫人員解決后顧之憂,穩定基層隊伍,調動基層人員工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總之,在面對新形勢新變化中,少數民族地區要經濟發展,人民增收,發展畜牧業是一條重要的路子。而少數民族地區畜牧獸醫工作隊伍的建設也就成為了當務之急,只有建設一支忠誠和熱愛事業,自身素質過硬,能充分利用好現代畜牧業技術的畜牧獸醫隊伍,才能為提高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經濟收入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