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存李云喬楊建發李 波董星和朱尤帥*
(1,云南省宣威市樂豐鄉畜牧獸醫站 655423;2,昆明動物園 650051;3,云南農業大學動科院 650021;4,云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650051;5,云南省保山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678000)
動物產品安全應做好養殖無害化處理
夏金存1李云喬2楊建發3李 波4董星和5朱尤帥4*
(1,云南省宣威市樂豐鄉畜牧獸醫站 655423;2,昆明動物園 650051;3,云南農業大學動科院 650021;4,云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650051;5,云南省保山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678000)
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是保障人民群眾動物產品 “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關口,為此,筆者就轄區內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進行了認真調研,發現制約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的主要因素是病死畜禽處理不規范、監管力量不足、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政策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管理相對人法律意識淡薄等,因此,提出了統一規劃布局無害化處理場 (點)、加強體系建設、加強飼養管理、完善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建立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等應對措施。
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畜禽養殖;無害化處理
病害動物及產品無害化處理工作,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事關畜牧業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大事。為深入了解云南省畜禽養殖環節的無害化處理現狀,查找存在的不足,探求解決辦法和措施,保障人民群眾動物產品 “舌尖上的安全”,筆者于2014年5月中旬至2014年6月中旬,對轄區16個州市畜禽養殖無害化處理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僅供同行參考。
據調查統計,2013年云南省存欄生豬4504.31萬頭、牛1060.65萬頭、羊1166.83萬只、禽14979.90萬羽,出欄生豬6109.31頭、牛377.7萬頭、羊808.37萬只、禽24883.8萬羽;全省養殖環節死亡畜禽1705.14萬頭 (只、羽),其中豬228.19萬頭,死亡率為2.15%;牛6.47萬頭,死亡率為0.45%;羊31.4萬只,死亡率為1.59%;禽1439.08萬羽,死亡率為3.61%。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各地對養殖環節病死畜禽主要采取掩埋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在養殖環節,國家只對年出欄5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 (小區)的病死豬每頭給予80元的無害化處理補助,且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按比例承擔,規模養殖的其它畜禽和散養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沒有補助。
據調查,目前云南省還沒有專門的集中處理病死畜禽的區域性無害化處理場所,也無統一的無害化處理地點和設施,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由各養殖場 (戶)自行負責,大多沒有相應的焚毀、化制、運輸和包裝等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主要以掩埋為主,在處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選址不合理、掩埋深度不夠、消毒不嚴、處理不徹底等問題,難以規范處置病死畜禽,留下安全隱患,如對空氣、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或掩埋后又被不法分子挖出來流入市場和消費,導致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大量工作在基層,但自2012年鄉鎮機構改革以來,大多數鄉鎮畜牧獸醫站并入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 “三權”劃歸鄉鎮,負責畜牧獸醫工作的工作人員只有1~2人,他們不僅要承擔防疫、檢疫、監督、畜禽品種改良、飼草飼料技術指導等工作,有時甚至還要參與鄉鎮其他工作,加之云南省畜禽散養較為普遍,分布廣泛,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對養殖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力量明顯不足。
一部分管理相對人沒有置身于法律的 “籠子”里,法律意識淡薄,為減少經濟損失,只顧個人眼前利益,將病死畜禽可能引發的危害拋之腦后,如一些不法養殖者將病死畜禽低價賣給一些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商販,不法商販又將病死家畜加工后銷售謀取暴利。他們對處理不出去的病死畜禽不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隨意拋丟于溝渠、水庫、荒坡、樹林,甚至路邊,造成水源污染、環境破壞和疫病傳染。
自黃浦江死豬事件發生后,病死動物的危害及無害化處理日益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公眾的關注,畜牧獸醫等部門或一些媒體加強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宣傳教育工作,但宣傳的力量明顯不足,力度明顯不夠,還存在一定的宣傳盲區,導致一些養殖戶沒有意識到病害畜禽存在的隱患和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對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及其監督工作不理解,以為監督他們實施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是工作人員在故意刁難他們,無事找茬,不按規定實施畜禽無害化處理的事件時有發生。
目前,國家僅制定出臺了生豬規模養殖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標準,還沒有牛、羊、禽及散養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的標準,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政策不完善,給全面實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另外,補助標準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無害化處理的效果,據調查,目前對病死生豬采取深埋方式處理需經費100.00元/頭 (消毒費、人工工資、交通費等),焚燒處理則需要120.00元/頭,而國家給予每頭病死生豬的無害化處理補助僅為80元,且由各級財政按比例承擔,由于州縣兩級財政緊張,經費大多難以落實,最后到養殖場戶的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根本不足80元/頭,導致養殖場戶在動物病死后不愿意向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和主動作無害化處理,甚至逃避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市場運作、財政補助的原則,規劃布局無害化處理場(點),建設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是做好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基礎。筆者認為,根據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規定,規模養殖場 (小區)必須建立規范的無害化處理場所,配置必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就地建點,就地無害化處理病死畜禽;散養戶的病死畜禽處理,應根據養殖區域面積大小或養殖量多少或以村委會為單位建立規范的無害化處理點,并建立收運、處理網絡體系,采取集中收運、統一處理的方式,將轄區內散養的病死畜禽統一集中處理。鼓勵和支持個人或企業投資無害化處理場點的建設和運作,政府應給予土地審批、基礎建設、工作運轉、項目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和補助,建設完善養殖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保障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有效實施,防止動物疫病傳播和環境污染,維護社會公共衛生安全。
從當前情況看,云南省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主要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完成,而全省大多數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是2007年以后才新成立的,個別地區至今也未成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從上到下辦公條件差、辦案設施設備缺乏、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當務之急是加強動物衛生監督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加強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派出分所的建設,增加工作人員編制,保證機構的完整性及合法性和相適宜的工作人員,破解辦事找不到機構干事找不到人員的難題,加大無害化處理監管力度,將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措施落到實處。
減少畜禽死亡,既可降低養殖 (場)戶的養殖損失,又可減輕無害化處理帶來的壓力,這是一件養殖場 (戶)和政府 “共贏”的好事。因此,有必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落實專人負責,分片包干的制度,明確畜禽養殖 (場)戶的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各養殖場 (戶)的指導,對規模養殖場(小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達不到要求的,不核發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同時認真落實疫情監測、報告等綜合防控措施,努力降低養殖風險,積極提高養殖水平。如遇病死畜禽,要嚴格按照 《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 (農醫發 〔2005〕25號)、 《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 (GB16548-2006)》等規范進行處理。如是深埋處理,深埋點應遠離居民區、水源、泄洪區和交通要道,不得用于農業生產,并應避開公眾視野,清楚標示。
在生豬規模養殖場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牛、羊、禽及散養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的標準,全面啟動實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補助工作,推動無害化處理工作徹底有效開展。按規定,建議各級財政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根據目前各類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所需費用,建議牛按350元/頭、羊按150元/只,豬按120元/頭、禽兔等小動物按10元/只的標準進行補助。
按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溯源機制和部門責任追究機制,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和義務,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納入部門年度考核的內容,納入到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融入到村規民約和五好家庭的評比中;建立健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及報告制度,保障病死畜禽在養殖環節就得到徹底的無害化處理,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場、屠宰場 (點)、非法人員或被隨意棄置于溝渠等地方,造成食品安全、疫情、環境衛生等隱患;加強日常監督和巡查,建立舉報獎勵機制,設立并公布舉報電話,充分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監督,嚴厲打擊銷售、購買、加工和隨意棄置病死畜禽的違法行為,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為主要內容,加強對養殖 (場)戶的畜禽科學養殖和動物疫病防控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養殖能力和防疫意識,增強處理病死畜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黑板報等媒體,加大對動物養殖、疫病防控及無害化處理等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宣傳,引導全社會支持、關心、參與此項工作,為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