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花 (云南省寧蒗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4300)
郭學偉 (云南省寧蒗縣永寧鄉畜牧獸醫站 674309)谷學志 (云南省寧蒗縣戰河鄉畜牧獸醫站 674301)
寧蒗縣生豬規模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管探析
石玉花 (云南省寧蒗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74300)
郭學偉 (云南省寧蒗縣永寧鄉畜牧獸醫站 674309)谷學志 (云南省寧蒗縣戰河鄉畜牧獸醫站 674301)
依法開展生豬規模養殖場動物衛生監管,是法律賦予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法定職責。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使得寧蒗縣生豬養殖業結構發生了變化,養殖公司、養殖小區、養殖大戶等規模養殖隨之運應而生,對豐富城鄉菜籃子,促進養殖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由于經營、飼養者素質、防疫條件參差不齊,場區建設不規范等諸多因素,為動物疫病發生埋下隱患,個別豬場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就寧蒗縣生豬規模養殖場動物防疫存在問題及如何開展動物衛生監管工作淺析如下:
寧蒗縣自2008年起實施畜禽規模養殖工程,縣人民政府將規模養殖場 (大戶)的培植和鞏固納入縣域經濟考評內容,年末對全縣15個鄉鎮該年新發展和鞏固情況進行現場考核兌現獎懲。據縣政府考核所示,2013年底,全縣生豬養殖小區6個,專業合作社8個,養殖公司1個,養殖大戶36個,其中存欄生豬50頭以上的規模場47個。年飼養量6.7萬頭,出欄5.9萬頭。
多數養殖戶對 《動物防疫法》及相關法規和國家防控動物疫病的方針、政策、技術措施等缺乏認識,對自己在從事動物防疫活動中應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不清楚,不及時報告疫情,不主動申報檢疫,不積極配合疫病免疫,不自覺接受動物衛生機構監督等現象時有發生,以致影響了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埋下了疫情隱患。2011年8月寧蒗縣一生豬規模養殖場因補欄生豬引發生豬疫情,至10月份疫情擴散至6個鄉,直接經濟損失近3000萬元。疫情撲滅期間,不法商販四處蠱惑,有的養殖戶為逃避強制撲殺而低價出售染疫生豬,加速了疫情的傳播。
全縣規模場大多就近選址,隨居住區而建,沒有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主要體現在選址、布局、設施和設備不符合動物防疫要求:一是選址緊連居民區或者公路干線,間隔不夠;二是沒有把生產、生活、工作等區位分設;三是沒有消毒設施,或消毒設施不符合防疫要求;四是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五是沒有隔離場所。
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檢疫申報等工作制度沒有建立或不健全,甚至缺乏日常記錄,防疫工作沒有頭緒。有的養殖場還停留在散養戶的防疫水平,仍按春秋兩防實施免疫接種,沒有實施全進全出、補欄補針等措施。
獸藥采購、使用制度不健全,安全用藥意識缺乏,不執行休藥期,濫用抗生素,青霉素治百病較為突出,藥殘現象存在,不僅影響疫苗效價,而且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留下隱患。在執法監管中查獲在休藥期或治療期出售生豬的現象,更有甚者將人用藥用來治療病豬,還辯稱相同藥名人用藥純度和質量較獸用藥好。
寧蒗縣為彝族自治縣,全縣有12種民族都有吃乳豬的習俗,特別是宗族活動中認為乳豬戴耳標破壞了完整性,其“法術”不靈。因此,多數養殖場,甚至種豬場的生豬不佩戴耳標。同時,也存在隨意購進豬源的情況,病源也會隨之帶來。在實踐中,當查獲某批生豬有疑似染疫或染疫發病時,難以追溯其源頭,不利于及時采取防控措施。
規模較小,新建豬場較為突出地存在不注意疫苗分類管理,隨意擺放常溫苗,不按程序接種,不執行疫苗有效期,疫苗混注等現象直接或間接影響疫苗效價和免疫效果。
全縣僅3個養殖場聘有專業技術人員,其余自行開展防疫治病工作。由于欠缺專業知識,很難有效防控動物疫病,及時主動處理疫病隱患。
2013年底全縣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場47個,申請辦理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有31個,動物防疫條件達標、辦證并納入動物衛生監管的有21個。寧蒗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有編制11人,實際在崗8人,且還受委托承擔獸藥、飼料、屠宰等監管執法工作。由于執法人員少,養殖場分散,難以開展日常性的到場監管。因此,各項防疫制度的建立、落實,引種審批,檢疫申報,強制免疫等措施難以監管到位。
認真開展 《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每年定期召集規模養殖戶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疫病防治及科學養殖技術。結合科技進村入戶工程,各鄉鎮畜牧獸醫科技人員對規模養殖戶進行掛鉤,實施技術指導,做到依法防疫,及時防控動物疫病。同時,針對特殊問題,到場服務,解答難題,不斷提高動物疫病防范意識和技能。
按農業部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規定,嚴格選址,留足間距,科學布局,合理配置設備設施,規范建設生產區、生活區、污水、污物、消毒、隔離、無害化處理、獸醫室等內容。
依法建立健全免疫、用藥、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無害化處理、畜禽標識等制度和養殖檔案。積極推行兩針三免,應免生豬的免疫密度必須達到100%。同時,因地制宜實施豬肺疫、豬丹毒、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病種免疫。定期開展疫病監測,抗體檢測,確保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
獸藥的采購、使用要有記錄,不得購買非GMP認證的企業產品,也不得購買非GSP認證經營的獸藥;做到合理用藥,科學用藥,對癥用藥;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獸藥和添加劑,更不得將人用藥用于動物。
采取廣泛宣傳,認真講解實施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的目的、意義,耐心說服廣大養殖戶和消費者科學認識生豬耳標佩戴對養殖生產、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自覺轉變觀念、接受配合體系建設工作。從各規模場抓起,特別是種豬場,以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審核入手,采取強制性措施,落實體系建設各項內容。
各規模場必須配備相應的冷鏈設備設施,按不同疫苗的保存和使用要求,分類儲存和按免疫程序使用疫苗,最大限度地發揮其防疫作用。
結合科技進村入戶工程,每年定期開展獸醫業務知識培訓,確保每個豬場至少有一名獸醫技術人員,能自行開展預防接種,常見疾病治療等獸醫基礎工作。同時,自覺將自繁自養、全進全出、消毒滅源等疫病防范措施納入生產實踐。
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深入養殖環節,全面做好防疫條件審核,強制免疫,標識管理,檢疫申報,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環節的監管,做到日常監管有記錄,專項整治有效果,嚴懲不法行為。
把生豬規模養殖納入動物衛生執法監管,通過加大執法力度,規范動物防疫行為,減少動物疫病發生,降低疫病死亡,提高肉品質量,增加養殖效益,無疑是依法治疫、依法興牧的宗旨,也是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為民的重要舉措。因此,必須加強對生豬規模養殖場的動物衛生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