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華 (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永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4201)
永北鎮自然草場科學開發利用的對策措施
張茂華 (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永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4201)
針對永勝縣永北鎮自然草場放牧方式落后,利用率較低,缺乏科學合理開發利用規劃等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提出強化草場管理,改進放牧方式,引進優質牧草改良自然草場,同時注意保護本地原生優質牧草草種資源的對策措施。
自然草場;畜牧養殖合理利用;措施
永北鎮是永勝縣城的所在地,是永勝縣的政治文化中心,其經濟文化較縣內其它鄉鎮發達;其主要經濟收入是依靠種植各種糧食作物、各種經濟作物、各種經濟林果植物和畜牧業經濟支撐。自然草場的利用基本沿襲傳統的自由放牧方式,因而,對現有自然草場的利用率較低,缺乏科學合理開發利用的規劃,造成資源浪費。針對這種現狀,本人在對該鎮的自然草場利用情況和畜牧業發展狀況,進行調查了解的基礎上,通過認真分析探討,對以后該鎮自然草場的開發利用,提出幾點對策措施,這些建議僅為個人觀點,供同行參考:
永北鎮位于永勝縣城,東與羊坪鄉、六德鄉相連;北與寧蒗縣接壤;西與三川鎮相接;西南和程海鎮相連。全鎮幅員面積242.7km,共轄12個村 (居)委會,141個村民小組,有9992戶人家,5132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506元,人均有糧食304kg。主要居住著漢族、回族、傈僳族、彝族等民族。各類可開發利用的自然草場有5986.3hm2,自然草場有效開發利用面積是5396hm2,草場可開發利用面積1686.7hm2,已開發利用自然草場5396hm2。
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蠶豆、大豆等糧食作物,有較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
2014年大小牲畜共存欄77087頭 (匹、只),其中水黃牛存欄14185頭,山綿羊存欄18151只,馬屬動物存欄3584匹,折合20682個牛單位;生豬存欄38018頭,家禽存欄110076羽。草食家畜出欄:水黃牛1496頭,出欄率10.5%;出欄山綿羊2765只,出欄率15%;出欄馬屬動物180匹,出欄率5%。全鎮有繁殖草食母畜:水黃牛6383頭,占存欄數的44.9%;山綿羊8349只,占存欄數的45.9%;馬屬動物1434匹,占存欄數的40%。
(1)長期以來由于放牧方式落后,靠天養畜,對自然草場只利用不保護,不管理、不建設,對方便且較近的草場采用多次輪回放牧,對遠陡高的草場則較少利用,甚至不利用。
(2)在牧草生長旺盛的夏秋季節群眾沒有收割貯存青干草的習慣,導致遠陡高草場的牧草基本沒有利用,致使大量牧草資源浪費,造成冬春草料不足。
(3)由于長期在靠近村寨和水源方便的草場放牧,造成這部份草場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加上牲畜的反復踩踏,蹄蝕嚴重,致使草場植被受到嚴重破壞,牧草生長稀疏,覆蓋率大大下降;加上雜劣草種和毒害草種侵蝕,使草場質量和載畜量顯著降低。
(4)近年來由于楠桉油的經濟效益較好,一些較近的草山草坡被種植成桉樹林,而桉樹需水量大蒸發量也大,造成草地干涸,牧草幾乎無法生長,破壞了草場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重,草場嚴重退化,進一步危害了草場生態環境。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幾點減輕草場負載,恢復草場植被和生態環境,減小草場水土流失的對策措施。
(1)加大力度推廣青貯氨化飼料技術,充分利用現有的農作秸稈進行青貯氨化飼料的制作,以補充冬春飼料不足。
(2)推廣優質牧草種植技術,引進或采集本地優質牧草種籽,進行人工種植,以改良退化嚴重的草場,增加其植被的覆蓋率和牧草密度,提升草場植被的質量。采取 “誰種植,誰受益”的原則,鼓勵農民開展種草養畜的積極性,減輕自然草場的壓力。
(3)建立規范的草場管理制度,結合草山草坡權劃給農民的新政策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草場的管理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時,要以結合本地實際,符合民意而且科學實用,可操作性強,合理合法為原則。從保護自然資源,挖掘和高效利用草場潛力,提高草場質量和生產力,有利于恢復草場植被和生態環境的角度為出發點,促進節糧型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為目標。
(4)加強有關草原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堅決給予抵制,用法律保證草場的管理和有效利用。加強草原保護法的宣傳教育,使群眾認識到草場資源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任何損毀和破壞草場資源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是法律絕不允許的。同時,要加強科技培訓和技術推廣,提高群眾素質,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草場的意義,讓群眾自覺的參與到保護自然草場的行列中。
(5)馴化培育本地優良牧草,本地優良牧草具有適應性和抗病力強、草種容易采集和來源廣、容易種植且成本低等特點。同時,通過馴化種植本地優良牧草還能夠有效的保護本地植物的基因庫,防止帶入外來植物病蟲害的作用,豐富本地優良牧草的植物種群,有利于本地原始植物生態的保護,并具有較高的生物學意義和生態價值。
(6)對自然草場利用要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布局,根據不同類型草場的產草量,來核定其載畜量,使草畜比例符合草場生態和牧草的生長繁殖規律。按照草場牧草生長繁殖規律和草場的載畜量,來科學調整草食牲畜的養殖結構,使之與草場的生產能力相適應。從而進一步提高草場的利用率,達到草畜比例協調發展的動態平衡,使草食牲畜結構與草場生產力相適應,這樣就能夠充分高效的把草場應有的潛力釋放出來。
(7)改變傳統自由放牧方式,采取圍牧或輪牧的方法,使用遠近搭配輪牧,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方式,減輕自然草場的負載,讓自然草場有足夠的喘息恢復時間。有利于草場植被的恢復,提高草場載畜量和牧草質量,減少水土流失,對恢復生態環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8)做好自然草場的滅鼠除害工作,草場退化主要是由于過度放牧、人為開荒、鼠害、劣質牧草和有毒害草侵襲等綜合因素造成。因此,對退化草場要減少放牧量和放牧次數,有意識的進行滅鼠和人工清除劣質雜草和有毒害草,并補種優質牧草,最好是補種本地野生優質牧草,這樣有利于草場原生態的恢復,還能保護本地原始生態植物的基因庫,對本地植物種群的多樣性起到積極的保護和推動作用。
(9)動員群眾在夏秋牧草豐足時,盡可能的收割四邊地、輪歇地、刈割地和田間地頭,以及放牧利用困難的遠陡高草場上的牧草曬制成青干草貯備,或制成青貯飼料貯存起來,以備冬春飼草不足時使用。
(10)在牲畜飼養管理方面,加強科技推廣和技術培訓。推廣短期育肥技術,提高養殖業的科技含量,增強養殖戶的商品意識,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養殖成本,使出欄率和商品率都得到大幅提升。既減輕了自然草場的負載,還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對自然草場的休養生息和恢復植被具有促進作用。
合理科學利用和保護自然草場是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畜牧業的基礎,是充分高效利用自然草場,挖掘其潛力必須的先決條件。因此,要進一步對現有自然草場的利用現狀,做深入了解,收集和掌握不同類型草場的利用情況,草場植物群落結構,植被覆蓋密度等資料和數據。才能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制定和規劃,草場開發利用的措施,保證草場的放牧和修復協調發展,鞏固和提升自然草場應有效率。對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