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蓮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洪水鎮畜牧獸醫站 810600)
分析動物疫病防疫誤區和改善措施
孫紅蓮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洪水鎮畜牧獸醫站 810600)
近幾年,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對動物疾病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但是大多數養殖戶為追求眼前利益,不能客觀正確的開展防疫工作,在日常的動物疫病防疫中存在有很多錯誤的認識。本文主要就防疫工作現在存在的誤區和可進行的改善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可以促進防疫工作的正確開展。
動物疫病;防疫措施;改善措施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畜牧養殖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養殖場、農場開辦了起來。但是,養殖戶們的自身素養和科學意識卻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動物疾病防疫這一塊一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養殖戶只知道一味的節省開支,爭取短期利益,疏于動物的疫病防疫工作。而近幾年家畜家禽疫病的發生,已經使我們意識到防治動物疫病的重要性[1]。下面就動物疫病防疫的誤區進行簡單分析,并討論幾點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改善措施。
防疫意識不夠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工作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防疫對養殖的貢獻不大;另一種是對防疫的理念理解錯誤,以為只要接種疫苗就萬事大吉;還有一種是重養輕防。第一種存在僥幸心理的主要在動物飼養量少的養殖戶中表現明顯,由于本身的防疫意識不高,也體會不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時的養殖過程中過多的注重經濟效益而看輕了對動物的保護和防疫工作。這一部分養殖戶甚至會對防疫工作產生抵觸心理,輕則不支持工作,重則阻撓工作的開展。第二種類型則是有一定的防疫意識,知道給畜禽接種疫苗,但是過多的依賴疫苗的功能,以為只要接種疫苗就不會發生疫病。最終可能因為飼養管理中的失誤而增加畜禽的傳染病發病率,給養殖業主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第三種則是單純的只知道節省資金,完全不對疫病進行防疫,一旦畜禽發生傳染疾病,就無法控制,最終造成經濟損失[2]。
養殖場大多數辦在農村,養殖規模也以散養和小規模飼養為主。養殖戶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一般會盲目的增加養殖密度,出現過度養殖的情況。對畜禽產生的排泄物不能做到正確的收集處理,一度出現亂排亂放等現象。這些都是環境污染和疫病發生的原因。
飼養動物的養殖場大多建得比較偏僻,養殖基礎設施的配置遠遠達不到標準,缺乏先進有效的防疫設備。一些基層的獸醫中心條件簡陋,防疫經費投入很少,加上防疫獸醫人才的缺乏,防疫工作站形同虛設,一旦發生重大疫情就無法做到及時的防治工作。
大多養殖舍都是由廢舊的房屋改造而成,保暖、通風等基本功能都無法保障,天氣變化就容易造成疾病。在平時的養殖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規范操作。養殖舍大多緊密挨在一起,一般的養殖場都沒有專門的隔離場所。一旦發生疫病,隔離封鎖相當困難,隔離措施的防疫效果大打折扣。有些養殖場還沒有實現統一管理,不能根據動物的種類和年齡放置在不同的養殖舍中,這樣也很不利于防疫工作的開展[3]。
由于不重視防疫工作,所以一般很難在動物的患病初期覺察出來,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待到中后期病情嚴重了才發現并治療,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加強對養殖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法律意識的培養,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讓養殖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明確自己在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正確認識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自覺主動的將防疫工作落實到實處。
由相關的衛生監督部門對管理區域內的養殖場進行嚴格登記,檢查其是否具備合格的動物防疫條件。防疫條件合格的養殖場,建立管理檔案和頒發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對防疫條件不合格的養殖場,實行限期整改,合格以后才可繼續進行養殖活動。新建的養殖場要向衛生監督所申報,檢查合格以后才可投入使用。
另外,還可推行防疫承諾責任書制度。明確飼養單位和個人所負有的責任,加強自律。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進行養殖工作。建立養殖檔案和畜禽標記,保障畜禽產品的可追溯管理。各養殖場必須填寫國家農業部監制的畜禽管理檔案,養殖的畜禽還必須佩掛全國統一的畜禽標識,且養殖場要按規定保管養殖檔案。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加強對養殖場免疫抗體的監測,隨時注意養殖場內畜禽免疫抗體的情況。確保能夠及時發現疫情,在最短時間內將情況反映給上級部門,使疫情能夠及時得到控制,將損失降到最低。還應大力提倡科學免疫。各養殖場所需的強制疫苗,應到疾控中心領取,非強制的疫苗,應到合法的生物制品公司購買。
充分發揮各監督部門的職能,加強監督作用。重點監察那些未獲得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養殖場、沒有按照規定建立養殖檔案、未給動物接種強制疫苗且拒絕疫病監測和使用違禁藥品等違法違規的行為。通過強制的監督手段促進防疫工作順利開展。
[1]錢建偉,李蘊華,錢宏光,等.集約化養殖業綜合性防疫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2):65-66.
[2]張暉.動物疫病發生與流行的人為因素分析及對策(上)[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0(5):77-78.
[3]林鳳龍.動物疫病防疫誤區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研),2012(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