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遼寧省凌源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122500)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綜合防治措施
劉巖
(遼寧省凌源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122500)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APP)引起的以肺臟出血、壞死和纖維素性滲出為主要病變特征的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年來,APP已經成為危害養豬業的重要傳染病之一,目前還沒有很有效的措施控制本病。
PCP病原是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為革蘭氏陰性小球桿菌,具有多形性,有莢膜,不形成芽孢。無運動性,為兼性厭氧菌,常需在有二氧化碳的大氣中生長,本菌抵抗力不強,易被一般殺菌藥殺滅。
本病以春、秋發生較多。以6周齡至6月齡的豬較多發,其中3月齡仔豬最為易感多發。本病多呈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病程而迅速死亡,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達80~100%。病豬和帶菌豬為本病的傳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病豬的肺、氣管和鼻液中。豬與豬之間可通過直接接觸或飛沫感染。
突然發病、死亡。體溫達41.5℃,有的出現短期腹瀉或嘔吐,后期體溫下降,臨死前從嘴、鼻孔流出血性泡沫。病豬于24~36h內死亡。
病豬體溫達 40.5~41℃。呼吸困難,咳嗽,呈犬坐姿勢張口呼吸,極度痛苦。l~2d內因窒息死亡。
病程在15~20d以上,病豬體溫不高,有自發性或間歇性咳嗽,食欲減退,肉料比降低。行動緩慢。無明顯癥狀,一般能自行恢復。
肺呈紫紅色,肺炎多是雙側性的,并多在肺的心葉、尖葉和膈葉出現病灶,并與正常組織界線分明。
最急性死亡的病豬氣管、支氣管中充滿帶血的分泌物、血性粘液及粘膜滲出物,無纖維素性胸膜炎出現。發病24h的病豬。仍為急性炎癥,喉頭充滿血樣液體,雙側性肺炎,常在心葉、尖葉和膈葉出現病灶,病灶區呈紫紅色,堅實,輪廓清晰,肺間質積留血色膠樣液體。肺出血、間質增寬、有肝變。
病程較長的慢性病例,可見硬實肺炎區,病灶硬化或壞死。肺臟上可見大小不等的膈葉結節,心包內可見到出血點。發病的后期,病豬的鼻、耳、眼及后軀皮膚出現發紺,呈紫斑。
發病急、體溫高、死亡率高,呼吸困難,咳嗽,肺呈紫紅色,肺炎多是雙側性的,并多在肺的心葉、尖葉和膈葉出現病灶,并與正常組織界線分明。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變常局限于肺和胸腔。
直接鏡檢:從鼻、支氣管分泌物和肺臟病變部位采取病料涂片或觸片,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如見到多形態的兩極濃染的革蘭氏陰性小球桿菌或纖細桿菌,可進一步鑒定。
血清學診斷包括補體結合試驗、2-巰基乙醇試管凝集試驗、乳膠凝集試驗、瓊脂擴散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方法。
(1)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調整好飼養密度及溫、濕度,搞好環境衛生及消毒,注意做好圈舍內的保暖、通風換氣。保持豬群足夠均衡的營養水平。
(2)應加強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采用 “全進全出”飼養方式,出豬后豬舍徹底清潔消毒,空欄1周以上使用。新引進豬必須在隔離場進行隔離觀察。
(3)對污染豬場應定期進行血清學檢查,清除血清學陽性帶菌豬,并制定藥物防治計劃,逐步建立健康豬群。
(4)疫苗免疫接種用滅活疫苗進行接種。一般在5~8周齡時首免,2~3周后二免。母豬在產前4周進行免疫接種。
本病在治療方面有一定難度。許多抗生素有效,但由于APP易產生耐藥性,本病臨床治療效果不明顯。實踐中常用強力霉素、氟甲砜霉素、北里霉素、泰妙菌素、泰樂菌素、新霉素、林肯霉素和壯觀霉素等抗生素,連續用藥7d。在臨床上可控制豬群發病,但并不能在豬群中消滅感染,藥物治療對慢性型病豬效果不理想。
許多清肺解毒,化痰止咳中藥如金銀花、黃芩、知母、梔子、麻黃、石膏、連翹、桔梗、牛蒡子、薄荷、芥穗、淡竹葉等,混合粉碎成細粉狀,拌入飼料中喂飼,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