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政 徐宏 趙大鵬 (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學研究院 137000)
淺析白城市養鵝業存在的問題
李清政 徐宏 趙大鵬 (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學研究院 137000)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鵝肉作為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我國養鵝業也由此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第一生產大國和世界上鵝產品消費最多的國家。
養鵝業的不斷發展及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帶動了加工業和流通的發展,從肉鵝飼養到加工流通,逐步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同時也成為農民致富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盡管養鵝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但白城市在養殖生產過程中,仍存在許多該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下面針對本市目前養鵝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建議。
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良種繁育及種源供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由于輕視選種育種工作,沒有保種場和育種場,缺乏系統選育,導致品種混雜,群體整齊度差,生產性能退化。此外,養種鵝成本高,利潤較低,導致供應不足、規模較小的散養戶又沒有能力去做,品種不一,而且來源分散,不適合機械孵化,只能采用土法進行孵化。長期以來,沒有形成科學的選育制度培育方法,近親繁殖現象比較嚴重,嚴重制約了本市養鵝業的發展。
盡管近幾年養鵝業的規?;a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分散飼養的比例仍占80%以上。整個養殖業的規?;a水平低,使鵝的種源不清,育肥鵝生產緩慢,飼養周期長,飼料轉化率低,經濟效益不高。養殖戶一般采用自繁自養方式,雖然保留了原來的種質特性,但群體整齊度差,品種內個體間生產性能差異明顯,致使商品鵝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形成產業化所要求的批量供給能力,降低了市場競爭力。此外,由于規?;a水平低,養殖戶信息不靈,生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引發養鵝業的大起大落。
與其他家禽相比,鵝的抵抗力相對較強,疫病相對較少。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小鵝瘟等疫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為制約養鵝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散養戶的飼養條件差,防疫意識淡薄,沒有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二是種蛋來源分散,品種不一,消毒不嚴,孵化、運輸過程中導致感染。三是規模化飼養后飼養環境發生變化,對防疫措施的要求更高,一些養殖場沒有按規定的免疫程序進行管理,導致大群飼養交叉感染。四是疫苗使用不當,用了假血清,假疫苗導致免疫失敗。以上種種原因使暴發疫情的可能性增加,給鵝的疫病控制帶來了難度,對鵝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形成了隱患。
目前,白城市多數鵝加工企業的屠宰設備落后,只能進行簡單的生產,加工層次低,精深產品數量少,處于低水平的簡單生產狀態。真正規?;?、標準化的加工企業還很少,鵝的潛在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在寒冷的冬季幾乎全部停產,使得鵝的飼養不能做到全年均衡生產,難以保證全年連續飼養加工,加工設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加之思維方式和經營觀念比較落后,使鵝加工企業不能盡快上規模、上水平,與鵝產業的高速發展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