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心臟介入治療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急救護理
楊英
目的 研究分析心臟介入治療時出現嚴重并發癥的緊急處理方式和應對策略。方法 1987例心臟介入治療患者, 其中的64例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2例,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使用全面護理, 對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為100.00%, 對照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為81.25%, 觀察組患者搶救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面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 能夠為并發癥患者帶來較好的效果, 提升了臨床搶救效果,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臨床中可以廣泛使用。
心臟介入治療;并發癥;急救護理
心臟介入治療臨床中是以X線指導來進行心導管操作,為患者進行心臟血管疾病的治療, 心導管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是越來越成熟, 應用也是越來越普遍, 該技術在臨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適應疾病類型多、效果突出, 目前臨床很多的患者都會選擇這種治療方法。
術中由于適應證、病變特點、介入器材和操作者技術等因素可導致各種嚴重的并發癥, 如何早期發現、及時診斷和果斷處理介入手術中出現的并發癥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為了對心臟介入治療的全過程并發癥緊急護理方式進行研究分析, 本院對64例在心臟介入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進行了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的對象是2005~2014年本院的1987例心臟介入治療患者, 共有64例出現了嚴重并發癥,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2例, 其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全面的護理, 具體護理如下。
1.2.1 急性心臟壓塞 急性心臟壓塞會引起患者的胸悶、胸痛、呼吸障礙, 臨床總護理人員需要留意患者的病情, 測量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壓, 如果患者有上面的癥狀出現,應該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搶救時, 協助醫生為患者調整體位, 將患者固定好, 做好輸液、輸血等工作, 改善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狀態。
1.2.2 心室顫動 心室顫動患者會有抽搐, 意識不清, 脈搏、心律降低等癥狀, 嚴重的還會有大小便失禁[1]。所以,護理人員應該要對各項監測設備進行密切的留意, 當患者的心率變化時, 及時的使用腎上腺素注射治療, 給臨床治療提供機會。
1.2.3 反射性低血壓 心臟介入治療會引起患者的反射性低血壓, 該癥狀臨床中比較多, 患者會有血壓降低、心率減速的癥狀, 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臨床指征進行觀察, 提前準備好急救藥物, 比如多巴胺、阿托品等, 以便及時為患者注射, 改善血液循環能力。
1.2.4 氣胸 其發生率在國外報道中為1.5%, 其危險性與穿刺者的經驗和鎖骨下靜脈穿刺孔有關。氣胸多范圍較小,無癥狀, 往往胸透時發現。氣胸是由鎖骨下靜脈穿刺損傷了靜脈引起的[2]。臨床中患者的癥狀是脈搏加速、胸痛、呼吸困難, 其他的體征不是非常明顯, 所以, 護理人員應該仔細的留意患者的呼吸情況, 聽取患者主訴來進行判斷, 搶救時配合醫生幫助患者抽出氣體。
1.2.5 房室傳導阻滯 對患者的心電圖和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當患者有眩暈的癥狀產生時, 使用糖皮質激素改善心肌水腫癥狀[3], 等患者的病情穩定后準備進行心臟起搏器手術治療。
1.2.6 其他并發癥 手術后常見并發癥還有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和化膿性腮腺炎。褥瘡和下肢靜脈血栓均與術后臥床、缺乏活動有關。一般手術患者均應鼓勵于術后24~48 h內下床活動, 但循環呼吸功能不穩定、合并休克、極度虛弱, 或是血管手術、成型手術、骨關節手術后患者應根據情況選擇活動的時間。下床活動要循序漸進, 可由第1天在床上坐起開始, 逐漸增加活動量至坐床邊椅上數分鐘, 然后再開始床邊、房間內和走廊走動。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成功搶救32例, 搶救成功率為100.00%, 對照組患者成功搶救26例, 死亡6例, 搶救成功率為81.25%, 觀察組患者搶救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在臨床中使用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是對心血管疾病進行治療的一種基礎手段。該手術方式不會造成患者的嚴重損傷,手術時間短, 患者承受能力好, 全過程的安全性比較高, 術后患者的恢復周期短, 所以具有很高的治療價值[4]。可是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時會造成患者的一些嚴重并發癥出現, 因此在臨床中還是需要注意的。此次研究中的1987例患者有64例出現嚴重并發癥, 發生率是3.22%, 雖然該數據顯示不是非常高, 但是這些患者都是非常危險的, 搶救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心臟介入手術治療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癥狀進行了解熟悉, 便于及時的辨別, 通知醫生為患者進行搶救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比較強大的心理素質, 能夠應對這些突發的情況, 正確的處理, 挽救患者的生命[5]。
心臟介入手術對心臟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效果非常突出, 所以選擇的人也比較多, 可是臨床中仍然有一定的幾率發生并發癥, 雖然其幾率并不是非常高, 但是卻非常危險,所以臨床中對患者進行該手術治療的時候, 有一定要對患者的手術指征進行了解, 準備好急求物資, 制定治療方案, 給患者安全可靠的手術效果, 確保每一個接受心臟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都能夠安全康復, 避免生命危險。
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接受全面護理, 其臨床搶救成功率是100.00%, 無一例死亡。說明全面護理能夠為心臟介入治療患者提供好的搶救效果, 避免了患者因為并發癥問題而死亡。
總之, 心臟介入治療安全可靠, 患者的住院周期比較短,恢復速度快, 同時節約了患者的經濟開銷, 減輕他們的負擔,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術治療方式, 其臨床應用價值比較高,可以推廣使用。
[1] 張曉蘭.心臟介入治療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急救護理.吉林醫學, 2013, 34(2):384-385.
[2] 鄒蓮英.心臟介入術并發急性心臟壓塞的搶救和護理.華西醫學, 2009, 34(3):751-753.
[3] 顏瓊, 王霞, 王靜.心臟介入診療術中嚴重并發癥的急救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15):1396-1397.
[4] 韋彩群.心臟介入治療的護理現狀.中外醫療, 2012, 10(10): 181, 183.
[5] 唐麗春, 景穎穎.心臟介入術中并發急性心臟壓塞的搶救與護理.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9):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128
2014-10-13]
124000 盤錦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