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盧俊紅,張紅茹,于秋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婦產科,北京 100050)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會陰Ⅲ度裂傷發生中的應用
王 娜,盧俊紅,張紅茹,于秋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婦產科,北京 100050)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動在經陰道分娩過程中降低會陰Ⅲ度裂傷發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通過對2014年北京天壇醫院產科經陰道分娩發生會陰Ⅲ度裂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產科10名醫護人員自愿成立品管圈,通過現狀調查、原因分析、設定目標、對策實施、效果檢查及鞏固措施等程序,開展品管圈活動,進行相關質量改進。結果 品管圈實施前,助產技術不熟練、產力過強導致的會陰Ⅲ度裂傷占83.33%;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在2014年7至12月產房的會陰Ⅲ度裂傷發生率由品管圈實施前的2.88%降至1.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31,P=0.04)。結論 品管圈活動應用在產房經陰道分娩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會陰Ⅲ度裂傷的發生,同時增強了助產士的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
品管圈活動;陰道分娩;會陰Ⅲ度裂傷;助產技術
會陰Ⅲ度裂傷是指自然分娩后會陰皮膚、黏膜、會陰體、肛門括約肌完全裂傷,多伴有直腸壁裂傷。產力過強,產道擴張不充分,而會陰保護不力,胎頭娩出過快,為裂傷常見的原因。此外,產程過長,產道受壓水腫,伸展性減少;胎兒巨大、胎位不正,胎頭以較大徑線通過產道;手術助產、產道先天性狹窄等亦為產道裂傷的因素。這種情況出血量不一定多,但組織損傷嚴重[1]。發生會陰Ⅲ度裂傷不但給產婦的身體帶來巨大的痛苦,也給產婦的家庭帶來心理的負面情緒。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即質量控制圈,是一種持續性地改善質量管理的組織形式[2]。以數據為主要依據的品管圈是提高工作人員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可用于提高醫院質量管理[3]。有研究表明,品管圈的應用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員參與管理的意識和工作能力,從而提高工作質量[4]。本文運用品管圈方法分析經陰道分娩產婦會陰Ⅲ度裂傷成因,現將方法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1至12月在北京天壇醫院產房經陰道分娩的產婦1 196例,年齡為19~28歲,平均23.25±4.21歲;分娩孕周為36~41周,平均38.21±2.64周;初產婦736例,經產婦460例。2014年1至6月(品管圈實施前)陰道分娩624例,占52.17%;7至12月(品管圈實施后)陰道分娩572例,占47.83%。兩期產婦的年齡、分娩孕周,陰道分娩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結合上述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會陰Ⅲ度裂傷的發生幾率。
1.2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組,圈員共10人,選出圈長1名(由產房護士長擔任),內部輔導員1名(由產科主任擔任),小組成員年齡22~49歲,主任醫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5名,護士2名;碩士學歷1人,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6人。聘請了專業的醫院管理咨詢公司專業人員擔任外部輔導員。由圈員們用頭腦風暴提出了4個圈名,最后用投票的方法選定了"暖馨圈"為圈名,選題理由從對同事、對院方、對患者三方面考慮。選題理由為提升助產技術中,降低經陰道分娩患者會陰Ⅲ度裂傷的發生率,可以提高產房分娩質量;減少產婦損傷,改善產婦生活質量。品管圈活動實施日期為2014年7至12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00軟件錄入實驗結果,運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應用卡方檢驗對實行品管圈前后會陰Ⅲ度裂傷的發生幾率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為自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經陰道分娩共計1 196人,發生會陰Ⅲ度裂傷共25例,Ⅲ度裂傷的發生率為2.09%;其中產婦年齡24~37歲,初產婦22人,經產婦3人;應用產鉗助娩19人,無產鉗助產自然分娩6人。
2.1 選題情況
全體圈員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了需要改善的問題,并按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依照最高分5分、普通3分、最低1分進行評分,見表2。
2.2 原因分析
利用柏拉圖對2014年1至6月經陰道分娩發生的18例會陰Ⅲ度裂傷的原因進行主次因素分析,根據數據表明,助產技術不熟練、產力過強導致的會陰Ⅲ度裂傷占83.33%,見圖1。依據柏拉圖八二定律,將這兩大情況作為此次活動改善的重點。
注:此圖助產技術不熟練包括會陰切開手法不正確,手術助產保護手法不正確,胎頭娩出速度控制不好等因素。
圖1 會陰Ⅲ度裂傷的主次因素分析
Fig.1 Primary and secondary factors of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 during vaginal birth
2.3 目標設定
根據品管圈設定目標總值的方法,目標值=現狀值-(現狀值×圈能力×改善幅度),即目標值=2.88-(2.88×0.6×0.86)=1.39。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在2014年7至12月陰道分娩發生會陰Ⅲ度裂傷的概率降至1.39%。
2.4 制定對策并實施
針對以上助產技術不熟練及產力過強兩個主因,制定對策并實施,并利用計劃-執行-檢查-行動(PDCA)方法進行循環。
2.5 效果評價
通過6個月的品管圈活動,本院經陰道分娩的Ⅲ度裂傷發生率由2.88%(624例分娩中18例)降至1.22%(572例分娩中7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31,P=0.04<0.05)。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動是由日本品管權威石川馨博士發起的,是同一個工作現場或工作相互關聯區域的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該活動可把科學管理和人性管理結合在一起,經營管理目標很容易達成品管圈活動的特點是被授予一定權利的一個小組,每人都有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其優點是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以便達到提高工作質量的目的[1-2,4]。品管圈活動強調的是讓員工自動自發地參與活動,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動自發地參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提高工作質量。
在產房開展品管圈活動有助于提高助產士的理論水平及操作技術,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使助產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5-6]。推行品管圈活動后,使助產服務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進一步提高了醫院的聲譽及知名度,有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本資料顯示,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本院產房的Ⅲ度裂傷發生率由品管圈實施前的2.88%降至1.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工作質量得到了持續的改進和提高。另外,在實施品管圈活動過程中,圈員之間相互協作,根據品管圈實施的步驟與方法,并采用PDCA的循環模式,降低了會陰Ⅲ度裂傷發生率,提高了助產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因此,品管圈活動是質量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推廣。
[1]Buppasiri P, Lumbiganon P, Thinkhamrop J,etal.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third-and fourth-degree perineal tear during vaginal birth[J/OL]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10:CD005125.
[2〗Wang L R, Wang Y, Lou Y,et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3]唐明霞.品管圈活動在減低會陰側切率中的應用[J].哈爾濱醫藥藥,2013,33(4):310-311.
[4]王惠琴.品質管理中的護理文化[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3.
[5]Kettle C, Dowswell T, Ismail K M,etal.Continuous and interrupted suturing techniques for repair of episiotomy or second-degree tears[J/OL].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11:CD000947.
[6]Spiegel W, Mlczoch-Czerny M T, Jens R,etal.Quality circles for pharmacotherapy to modify general practitioners’ prescribing behaviour for generic drugs[J].J Eval Clin Pract,2012,18(4):828-834.
[專業責任編輯:韓 蓁]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 during vaginal birth
WANG Na, LU Jun-hong, ZHANG Hong-ru, YU Qiu-yun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BeijingTianta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 during vaginal birth. Method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 during vaginal birth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i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Ten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volunteered to set up QCC to investigate current status, analyze causes, set up aims, execute strategies, check effect and consolidat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related quality. Results Before conducting QCC the rate of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 during vaginal birth because of unskilled delivery technique and too strong labor force was 83.33%. After performing QCC, it decreased from 2.88 % to 1.22% during July to December 201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χ2=1.931,P=0.04).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QCC can reduce the rate of 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 during vaginal birth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midwive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 vaginal birth;third-degree perineal tear; delivery technique
2015-03-09
王 娜(1984-),女,護師,主要從事產房管理及護理工作。
于秋蕓,副主任護師。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5.063
R
A
1673-5293(2015)05-1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