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威 孔 欣 樊 旭 張秀麗
(1.解放軍第463醫院,遼寧 沈陽110042 2.遼寧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
圍絕經期睡眠障礙是臨床常見病證。其發病機制復雜,涉及心、肝、脾、腎等多個臟器。在以往的治療中多以心論治。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女性絕經前后虛實錯綜,癥狀變化多端。文章以肝的生理功能為基礎,提出從肝論治絕經前后的睡眠障礙,供同道參考。
女性在絕經期前后,隨著激素水平的下降,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會出現月經紊亂或絕經等一系列不適癥狀,稱為圍絕經期綜合征。這一時期,人體的代謝和內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逐漸走向衰老,并處于一種不穩定階段。在精神因素或軀體因素的影響下容易出現內環境平衡失調,從而引起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其中以睡眠障礙為主癥來就診的患者占女性患者的1/3左右。患者表現為入睡困難、睡中易醒、醒后再難入睡、時睡時醒或徹夜不眠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等表現,常伴有日間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體倦乏力,甚則心煩懊,嚴重影響工作、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
在生理性絕經癥狀開始出現時,除了對臨床癥狀感到痛苦以外,在情緒等心理方面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對衰老的恐懼,對社會、家庭壓力的不適應,對未來生活的焦慮,加之離開工作崗位與周圍人交流的減少,導致部分女性出現性情急躁、易怒、焦慮等情緒變化。有研究發現,圍絕經期女性的心理表現主要為焦慮和抑郁狀態,而且常常是兩者共存[1]。而焦慮、抑郁情緒會直接影響睡眠,導致各種睡眠障礙的發生,而睡眠障礙發生時,患者常表現為對平素熟悉的生活、工作等的擔心與焦躁,從而加重焦慮、抑郁。因此,常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嚴重者甚至徹夜不眠。
1.肝氣疏泄有利于全身氣機的調暢,肝為厥陰。厥陰者,陰盡而陽生,陽春敷布,則萬物復蘇,故而一年之計在于春,而一身之氣則始于肝。肝主一身之氣化,氣機調暢則一身之氣和。臟腑之氣均賴于肝氣的條達。肝又主魂魄,肝氣條達,則心情舒暢。
2.肝腎陰液之盛衰關乎機體陰陽之平衡,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肝腎同源。女性絕經為腎精不足,也就是激素水平的下降所致。腎精不足則肝血虧虛,肝腎陰液互生互化,相互影響,共同協調一身之陰陽。因此,肝腎精血虧虛是機體陰陽失調之本源。
3.肝失疏泄、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肝火上炎是發病之根本。《靈樞·口問》中有:“衛氣晝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則陽氣盛,則寤矣。”即睡眠障礙是由于陰陽失調導致五臟六腑、衛氣運行異常或臟腑損傷使陰陽不和所致。因此,后世醫家多通過協調陰陽來治療圍絕經期睡眠障礙[2]。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都市女性出現睡眠障礙多以生活壓力大為誘因。《金匱鉤玄·六郁》強調:“氣血沖和,諸疾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也。”現代女性工作、生活壓力較大,難免出現憂郁惱怒,怒則氣上,氣機郁滯,郁而化火,肝陰暗耗,風陽升動,上擾清空,多見眩暈、不得眠、急躁易怒等癥。肝為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肝陰不足,陰不潛陽致陰陽失調而發睡眠障礙。對于絕經前后的女性,年過半百,腎陰虧虛,不能制約肝陽,肝陽上擾心神,神不守舍而致夜寐不安;肝腎陰虧,肝失所養,肝失疏泄,肝氣郁結化火故易出現急躁易怒等情志改變。腎陰精不足,肝血虧虛,則腦髓無以濡養而發睡眠障礙。因此,在圍絕經期出現的睡眠障礙多為肝氣郁滯、肝腎陰虛,虛火上擾、肝血不足以養髓所致,為虛實夾雜之證。
肝陰、肝血不足,在女性則發為經血不足以下注血海而致月經失調乃至絕經。血虛不能上充于腦髓而發睡眠障礙。肝氣郁滯,肝失疏泄,則血行不暢而致月經失調乃至絕經。肝陽上亢,陰陽失和而發睡眠障礙。因此,在絕經前后,肝藏血與肝主疏泄功能失調是導致月經失調、絕經以及睡眠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上述病因病機,在臨床治療中應以養肝血、疏肝理氣、滋養肝腎為治療圍絕經期睡眠障礙的主要原則之一。
[1]白琳.絕經期婦女抑郁和焦慮癥狀與絕經年限及雌激素水平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2):2210.
[2]裘昌林.睡眠障礙中醫相關理論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2):158-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