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珍
(山西省大同縣中醫院,037300)
骨質疏松癥[1]是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極易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臨床上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最多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指主要由絕經引起的骨質疏松癥,主要因腎精虧虛導致的骨髓和氣血生化不足,骨失髓血的充養所致。
筆者在臨床中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腎虛型),取得滿意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山西省大同縣中醫院接受治療的絕經1年以上且患有骨質疏松癥患者96例,年齡49~72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年齡49~69歲;絕經1年者11例,絕經2年者13例,絕經3年者9例,絕經3年以上者15例;腎陰不足證25例,腎陽虛衰證23例。對照組48例,年齡49~72歲;絕經1年者10例,絕經2年者11例,絕經3年者13例,絕經3年以上者14例;腎陰不足證19例,腎陽虛衰證2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診斷及納入標準:①女性,年齡49~72歲,且自然閉經不小于1年,腰背部疼痛、活動受限者。②基于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DEXA)測定,檢查部位為腰椎后前位和髖部骨密度,骨質疏松癥標準為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別、同種健康成人的骨峰值,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同性別、同種健康成人骨峰值的2.5個標準差(T-Score[-2.5SD])。③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正常,X線檢查無骨折現象,無明顯影響骨代謝內分泌疾病,無活動性上消化道疾病。④中醫證候辨證標準:本研究中的病例中醫辨證分型為腎陰不足和腎陽虛衰兩型。腎陰不足主癥:腰背酸痛,或全身骨痛,下肢無力或伴腿腳抽筋,手足麻木,五心煩熱;次癥:口咽干燥,形體消瘦,潮熱盜汗,骨蒸發熱,午后顴紅,小便短黃,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腎陽虛衰主癥:腰背冷痛,腿膝軟弱,少氣乏力,不能久坐,面色淡白,畏寒肢冷,夜尿頻多;次癥:頭暈目眩,精神委靡,性欲減退,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尺脈尤甚。
排除標準:患有引起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的各種內分泌疾病者;各種原因引起的骨折患者;測試前3個月內使用過雌激素、降鈣素、糖皮質激素等干擾骨代謝的藥品者。
對照組:骨化三醇膠丸(蓋三淳,青島海爾藥業有限公司,產品規格:0.25μg/粒)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
治療組:在采用西醫的常規治療基礎上加自擬中藥益腎固髓方口服。組成:熟地黃18g,黃芪12g,補骨脂15g,淫羊藿15g,澤瀉15g,山茱萸15g,丹參15g,知母15g,淮山藥15g,白術15g,茯苓12g,續斷12g,甘草9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兩組均以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觀察2個療程,進行療效評價,隨訪1年。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胸腰背疼痛消失,功能活動基本正常;顯效:腰背痛消失或基本消失,腰部功能活動正常或接近正常,日常生活能夠自理;有效:胸腰背疼痛、壓痛有所減輕,但仍較明顯,胸腰背功能活動改善但仍受限較明顯;無效:胸腰背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
結果:經過連續2個療程的治療,并停藥后隨訪1年,觀察各組有效率和復發率。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復發率=復發例數/(臨床治愈+顯效+有效例數)×100%。兩組療效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骨量減少、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發生骨折的疾病。原發性骨質疏松主要發生于40歲以上逐漸進入絕經期的婦女和50歲以上包括男性的中老年人。骨質疏松骨折可以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椎骨、腕骨、髖骨較為多見,常見癥狀為慢性腰腿痛、骨痛、神經營養不良性痛、關節痛、駝背、身高降低等。有統計表明,絕經1年以上、65歲以下的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為60%,而在骨質疏松患者中,腎虛發病率也最高,可達84.7%,表明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癥患者以腎虛為主,基本論證了腎虛與低骨密度、腎虛的證候與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腎虛與骨質疏松發病均密切相關,佐證了中醫學“腎主骨”理論的科學性。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絕經后婦女因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顯減少,而雌激素是女性重要的調控物質,只有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才能激活成骨細胞,促進骨小梁合成;才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抑制骨小梁分解。有了骨小梁,鈣才能沉積在骨骼上,骨鈣才不會丟失,發生骨質疏松,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腎虛有關,應用具有補腎壯骨、固本培元、填精益髓作用的中藥,可以有效防止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發展,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現代實驗研究證明[2],補骨脂、淫羊藿等補腎壯骨,填精益髓的中藥,均可用于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補骨脂對新生大鼠成骨細胞的增殖有顯著促進作用,淫羊藿具有促進人成骨細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并可增強成骨細胞的成骨活性。基礎研究方面,淫羊藿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淫羊藿苷、淫羊藿總黃酮等,實驗證實淫羊藿苷可通過調控OPG和RANKL抑制破骨細胞,減少骨吸收,淫羊藿總黃酮具有顯著促進成骨細胞分泌、減少膠原蛋白丟失的作用,同時可抑制破骨細胞中Cath K表達的升高,從而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量。
筆者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在服用西藥骨化三醇膠丸常規治療基礎上加自擬中藥益腎固髓方,可起到滋腎陰、助腎陽,填精益髓,固本培元的作用,較單服用骨化三醇膠丸療效明顯,且停藥后1年內,治療組的復發率也低于對照組,表明中藥在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方面有比較滿意的療效。另外,在治療的同時要注意患者的飲食,加強營養。同時還應提倡多做戶外運動,日光浴,每天堅持站立2~4h或步行30min~1h,并注意戒煙限酒,防止摔跤,預防骨折。
[1]李寧,謝興文,陳欣.“腎主骨、生髓”理論在骨質疏松癥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19(4):70-72.
[2]劉建寧,王曄.中醫藥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概況[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1,4:封3.